化州市新安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位于化州市新安镇。现任校长李佩敏(2020~)。“广东省第一批合格职业高中”、“茂名市美丽校园”,2005年6月被评定为“茂名市一级学校”,2007年4月,被省教厅评定为“广东省勤工俭学和后勤产业管理示范学校”,2008年3月,被茂名市教育局评定为“茂名市初级中学校长实践培训基地”。
截止2021年2月,高中专任教师75人,初中专任教师83人。教师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7人,其中庞伟金破格晋升语文中学高级教师,被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刘锦破格晋升语文中学高级教师,彭福胜、邓进破格晋升历史中学高级教师,彭聪、李佳荻、彭增其晋升英语中学高级教师,黄如文、彭兴晋升数学中学高级教师,梁红光破格晋升地理中学高级教师。具有中学一级教师职称74人,其中优秀教师有马盛来、钟小凤、李国庆、梁志林、彭剑康、陈亚豪、彭辉东、刘思尧、李以章、吴伟春等人。
学校从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教育学院、茂名学院、肇庆学院等师范院校招聘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范毕业生。每学年拨出师资培训经费都超过10万元,教师通过走出去,学回来,绝大部分已成长为教学骨干。
(一)文化浓郁厚实
学校秉承“团结自强、博学修身、成人成才、爱校报国”的校训和“遵纪守法,不损该校;团结拼搏,发展该校;勇创佳绩,扬名该校”的校本思想,确立了“育人是根本、发展是主题、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品牌”的办学理念,以优质高效的管理模式营造了“尊师爱生、严管善教、勤学好行、务实创新”的良好校风。以“敬业、善导、求真、创新”的教风和“博学、善思、质疑、明辨”的学风,促进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捷报频传,成为茂名市农村中学一面闪亮的旗帜。
教育管理处处体现人性化。教职员工养成了“以生为本,注重身教,服务育人”的职业道德,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相互激励,共同营造了厚实的校园文化。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为主导,成立了学生会、文学社、生化小组、园艺小组、文工团、书画协会、英语角等10多个社团,每学期均定期举办普通话演讲比赛、英语口语演讲比赛、中英文书法比赛、书画展、体育艺术节、读书节、文娱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据统计,升大的高中毕业生,70%在大学里担任学生会、团委会或班委会干部。
(二)环境整洁优美
2001年8月以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改造的资金700多万元,打造出全市农村中学绿化面积大、设计较具园林特色的校园:教学区、运动区和宿舍区清晰明了,一目了然;雄伟壮观的教学大楼与线条流畅、色调典雅的师生宿舍大楼遥遥相望、相映生辉,并把校园广场紧紧环绕起来,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宽洁的校道两旁,满眼铺青叠翠,生机盎然;品种繁多的花卉树木修剪风格各异,千姿百态;一个个排列有序的篮球场和一条条穿插错落的校园小径,镶嵌于绿草之间。走进校园,便立即置身于花团锦簇、美景醉人、舒适雅致的园林文化氛围中。校园建设被茂名市教育局树为“农村中小学校校园建设的样板工程”。
(三)办学模式双轨制
充分发挥“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并存”办学模式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校加以引导:成绩中上的,读普通高中,参加普通类高考;成绩一般的,读职业高中,参加高职类高考。十几年的实践,学校已在高考备考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低分入读,因材施教,分层辅导,发展特长,高分升学。”
为了尽快提高普通高中的办学质量,学校加强了与广州华师附中、汕头金山中学、茂名一中、化州一中、茂名市实验中学等名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料、试题等教学资源,吸收他们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研成果,努力实现“读新安中学高中,相当于读重点高中”的超值教学服务。
2010年8月,学校顺应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号召,主动和顺德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采取1+2的模式,开设“电子信息、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首饰加工”等5个专业。学生兴趣较高,踊跃报读。“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保证了每个初中毕业生都能顺利升学,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勤工俭学效果显
推行“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以勤工俭学服务师生”的育人模式,得到新安镇党委政府鼎力支持,通过无偿划拨土地、协助平衡校群关系等方式,建成了两个广东省较有特色的勤工俭学基地:一是占地约5亩,年养猪量近2000头的养猪场(2001年12月创办);二是占地26亩,年产蔬菜20万斤左右的劳技教育基地(2003年4月创办)。收益用于再生产投入、完善学校建设、培养师资、资助特困师生、改善师生福利、开展班级活动等。
2007年4月24—25日,学校成功地协助省教育厅举办了“广东省勤工俭学和后勤产业管理现场会”,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省教育厅将学校定为“广东省勤工俭学和后勤产业管理示范学校”,并向全省推广学校的管理经验。2007年12月2—6日,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邀请派员出席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全国勤工俭学研讨会”,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得到全国各省区代表的充分肯定。2008年8月22—2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全国勤工俭学研讨会”上,学校的办学特色再次获得来自全国的与会代表高度评价。2009年10月28日—11月2日,彭聪副校长、彭福胜副主任、张玉寿副主任等12人获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后勤产业专业委员会邀请,参加了“广东省教育系统后勤负责人培训班”。2011年春季,“全国勤工俭学现场会”将在广东省召开,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农村中学的第一参观现场”。
截止2021年2月,有学生套间宿舍楼5幢,教学楼3幢,实验楼1幢。新建的学生宿舍是化州市学校中规格和档次较高的,每间宿舍面积超过60平方米。标准的足球场1个、200米跑道、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教学配套设备较齐全,有高标准的电脑室2个、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各2个,高考专用美术室、音乐室、语音室各1个,安装有多个电化教学平台、校园卡电脑化管理网络、语音播放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2003年12月,该校被评定为“广东省第一批合格职业高中”、“茂名市美丽校园”,2005年6月被评定为“茂名市一级学校”,2007年4月,该校被省教厅评定为“广东省勤工俭学和后勤产业管理示范学校”,2008年3月,该校被茂名市教育局评定为“茂名市初级中学校长实践培训基地”。
2001年8月以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逐步实现了“一学期一小变,一学年一中变,三学年一大变,五学年创名校”的发展规划目标,成为化州市发展较快的镇级完全中学。2006年8月以来,学校切实践行“转变观念,力戒虚浮,培育学风,提高质量,人文关怀,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化州市新安中学创办于1920年。创办人是当时的地方开明乡绅彭任堂、彭放、彭廷参等清朝贡生,彭裕芬、彭先声、彭璋、庞一举等知名教师,以及彭中英、彭柏松等旅法留学的中共早期党员。1948年春,升格为完全中学。1989年搬迁至现址。学校曾名“化县私立化新中学”、“化县第三中学”、“化州县第四中学”、“化州县新安中学”。1983年改制后,名为“化州县新安职业高级中学”,撤销普通高中。1994年春撤县置市,改名“化州市新安中学”。1997年春,经化州市人大代表提议及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复办普通高中,定名为“化州市新安中学”,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并存。现学校占地面积169亩(含未开发利用山地62亩),有50个教学班,专任教师185人,学生3762人,其中高中23个班,学生1395人,初中27个班,学生23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