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回国后,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和演说,成为了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之后又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大力促进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安娥
传奇红色才女 创作了《卖报歌》等广为流传的作品
安娥,1905年出生在石家庄市获鹿县,中国著名剧作家、作词家、诗人、记者、翻译家。1929年底,安娥打入国民党特务机构,成为机构负责人杨登瀛的秘书,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红色女特工。后来,安娥致力于歌词写作,成为了闻名海内外的词作家,她创作出了《卖报歌》《打回老家去》《渔光曲》等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作品,其中《打回老家去》唱出了国人不屈的呐喊,被认为是当时仅次于《义勇军进行曲》的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救亡歌曲。此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石家庄》,小说描绘了20世纪世纪初石家庄社会的风俗画,同时也是张氏家族的一部文学化实录。
赵士杰
开辟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先河 黑龙江省心胸外科奠基人
赵士杰,1916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黑龙江省心胸外科奠基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创始人。赵士杰在21世纪50年代放弃了优越的条件,归国投身到哈医大二院心胸外科的创建。1959年,他成功完成了狗头移植实验研究,获得了移植后存活5天零4小时的国内最好记录,开辟了我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先河,为哈医大器官移植的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他主持或参加编撰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分册、《心脏外科手术学》、《心脏血管外科学》和《外科基本功》4部重要医学著作,为我国的心血管外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岳美中
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医专家 培养了陈可冀等中医高级人才
岳美中,1900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学家,著有《实验药物学笔记》《锄云医话》《锄云杂俎》等书30余册。岳美中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他较早地提出了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擅长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有新的创见,是著名的老年病治疗专家,曾多次为国内外领导人治疗疾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另外,岳美中还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陈可冀、时振声、李春生、江幼李等等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都是他门下的弟子。
张广厚
享誉世界的数学家 张杨数学定理的发现者之一
张广厚,1937年1月22日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享誉世界的数学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76年,张广厚和杨乐在函数论理论的研究上取得了系统性的成果,引起国际数学界的重视,被国际同行认为是这方面最具决定性的成果之一,数学界将其定名为“张杨定理”。张广厚毕生从事单复变函数理论、整函数和亚函数理论的研究工作,对几个重要概念即亏值、渐近值、奇异方向和级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多种表达式,其研究成果是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广厚和‘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陈景润一样,被誉为上个世纪当之无愧的科学明星。
张晓楼
中国眼科医学界的巨擘 我国第一位角膜捐献者
张晓楼,1914出生,石家庄正定人,国际著名眼科专家、中国眼科医学界的巨擘,曾担任北京同仁医院老院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与汤飞凡教授合作,冒着失明危险,在自己眼中接种沙眼病原体,首次分离培养沙眼衣原体获得成功,还和同事们一起率先把“利福平”应用于沙眼的治疗,这一发现比国外早了两年。张晓楼曾倡导成立死后志愿捐献角膜的眼库,北京同仁眼库于1990年成立,张晓楼第一个签字,表示身后愿捐献角膜。同年9月14日,张晓楼逝世,他的角膜分别被移植两位工人的眼睛上,因此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角膜捐献者。
王铎
中国力学基础教育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哈工大力学学科奠基人
王铎,1920年出生于石家庄市深泽县,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中国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王铎是中国力学基础教育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其主编的《理论力学》教材先后修订了8版,年发行量超过了20万册,被公认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理论力学经典教材,获得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和国家教学成果奖。另外,王铎还是中国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在复合型断裂准则、断裂动力学和宏微观断裂力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他领导的有关导弹发动机和压力容器缺陷评定标准的课题组先后获得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和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宪之
一代气象宗师 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李宪之,1904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著名气象学家、气象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被公认为一代气象宗师、科学泰斗。20世纪20年代,李宪之参加西北考察团开创气象野外考察的先河,发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对若羌天气的影响》等著作是世界上研究寒潮和台风的奠基性、经典性的著作,在国际气象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之后又致力于旱涝灾害、震灾的气象研究。另外,李宪之还曾长期从事气象高等教育工作,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培养了出了大批气象事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和教育家。
裴文中
中国考古学界一代宗师 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
裴文中,1904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及哺乳动物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是中国地质学界、古人类学界和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他开创和推动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在五十多年的科学生涯中,曾到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做广泛的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调查、发掘,共发表论文、专著168篇,代表作有《中国猿人史要》《周口店山顶洞之文化》《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等。
张樾丞
新中国开国大印镌刻者 曾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等人治印
张樾丞,1883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十四岁时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当学徒,十八岁时在来薰阁琴书处开业治印。张樾丞刻铜技艺亦佳,因为梁启超所书的“龙飞虎卧”刻字而名声大噪,之后又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制作“宣统御笔”、“宣统御览之宝”“无逸斋精鉴玺”等八枚印,清朝众多皇亲贵胄、内阁大臣,历任北洋政府元首,以及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人均找过他治印。1949年,张樾丞被推举担当治国印之重任,他翻资料、找印谱,认真画了隶、宋、汉篆、秦篆四种字体的印样,文字样式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最终毛主席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作为开国大印,并交由他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