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民俗文化风情 青岛历史文化 青岛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本文章由 MAIGOO文章编辑员401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青岛市民俗文化是齐鲁大地与海洋文明交融的结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其中,胶州秧歌、茂腔和柳腔等地方戏曲生动展现青岛人民的精神面貌;历史悠久的海云庵糖球会等节庆活动汇集了民间艺术、手工艺和美食文化。此外,受海洋经济影响,渔民习俗如妈祖信仰、开洋谢洋仪式等颇具特色。青岛方言、里院建筑及传统手工艺亦深深烙印了青岛的地方印记,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多元、深厚且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景观。下面就随本文的买购编辑一起浏览下文,从青岛市的方言、饮食、婚嫁、禁忌、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等方面,详细了解青岛市的传统文化吧!

民俗文化
  • 地方方言

    青岛方言属胶辽官话,与普通话相比,青岛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为声母细分、韵母简化、声调减少,而且保留许多古词语并多见同实异名现象,使得语言表达特别生动细腻。青岛方言保留了很多古语词,近代青岛分别经历德国和日本的侵略占领,也保留一些外国语源的译音词。如上、下水管道检查口的盖子称“古力盖儿”(源自英文gully)。另外,青岛方言大多不使用“很”“非常”等词,而以其他生动的单音节形容词代替,如“很苦”说“倍苦”,“非常甜”说“甘甜”。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部分和普通话差异较大或适用面较窄的词汇逐渐被替代或消失。

  • 饮食文化

    青岛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海洋性和地域性特征著称,深受鲁菜和海鲜料理的影响。这座海滨城市地处山东半岛,海鲜资源丰富,以海蛎子、鲅鱼水饺、海鲜烧烤等海鲜美食为代表,鲜活肥美,口味纯正。同时,青岛啤酒作为城市名片,其醇厚口感与当地饮食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啤酒+海鲜”的独特饮食风尚。此外,青岛还融合了各地美食特色,如鲁菜的烹调技艺在此发扬光大,地方小吃如锅贴、甜沫等也颇具人气。青岛饮食文化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不断与时俱进,彰显出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

  • 传统节日

    青岛地区传统节俗,基本上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相同。有反映生产的农事节日,如迎春、谷雨、打春官、撒灰囤、海蜇生日等;有祭奠祖先、神灵的祭祀节日,如清明节、辞灶、腊八节等;有追念民族名士伟人的纪念节日,如寒食节、端午节等;有庆祝丰收、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如春节、中秋节、过半年等;还有属于游艺娱乐的游乐节日,如元宵节、重阳节等。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腊八节、过小年(腊月二十三)等农历节俗,也是城乡普遍庆祝的重要传统节日。【更多>>】

  • 嫁娶文化

    新中国成立前儿女婚姻大都要父母包办,并要经过说亲、定婚、送日子、送嫁妆、铺房、迎娶、拜堂合卺、回门等步骤来完成婚姻大事。同时讲求门第与财产、年龄与属相,都应相当、相合。另外还俗定同姓不婚等习俗。建国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婚姻法》公布之后,青岛地区的青年男女大都婚姻自主。特别是在市区及城镇中,男女青年在学习工作中建立感情后,经介绍人象征性地“引线”,自由恋爱,父母同意,自主定婚。另外,80年代在青岛市区兴起的婚姻介绍所,为许多择偶者,特别是大龄青年“牵线搭桥”,发挥了相应的媒体作用。

  • 生活禁忌

    在青岛市,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淡化了很多传统的禁忌避讳,但是仍然有一些传统的观念和文化习惯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有所体现。如吃饭时忌敲饭碗,敲饭碗意味着没饭吃,忌攥着饭碗。过春节忌说“穷”、 “破”、“断”等字眼,说主来年不顺。青岛沿海的渔民,在水上作业时忌说“住”,因为航行中最怕船只停住,凡与住音同的字都不准说。正月初一,不准说脏话、气话和不吉利的话,忌说死、断、坏之类的字眼,饺子煮破了称为“挣了”,饭吃完了称为“好了”,饺子不能煮破,煮破了就是不囫囵、不苦利、春节馒头蒸裂了,不能说裂了,要说笑了等。

  • 服饰文化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女子衣着有了较大的变化,服装的款式日趋新颖多样,花色繁多,中高档服装备受青睐。流行服装有各式呢大衣、风衣、西装、羽绒服、牛仔服、毛衣、背心。尤其是裙子,有连衣裙、百褶裙、西服裙`筒裙,“一步裙”等。女子发式亦日趋多样,烫发、披肩发、运动头等各式发型广泛流行。戴首饰的习俗再度兴起,女子普遍戴项链、耳坠、戒指,亦有少数人戴脚链。

TIPS: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查看更多
传统戏剧
  • 茂腔

    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深受山东半岛居民的喜爱。茂腔中女腔尤为发达,给人以悲凉哀怨之感,最能引起妇女们的共鸣,故茂腔俗称为“拴老婆撅子戏”。茂腔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多>>】

  • 柳腔

    柳腔形成于山东省即墨区西部大沽河流域,在山东半岛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系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早期没有曲谱,使用“溜腔”演唱,后即以同音的“柳”字代替“溜”,称为“柳腔”。柳腔音乐体系中有曲牌46个、锣鼓点33个,其母曲“花调”和“悲调”体现着这一剧种唱腔音乐的独特风格。柳腔清新质朴,风趣生动,受到流传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胶东之花”。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多>>】

  • 蓝关戏

    蓝关戏是流传于胶东半岛的莱州及招远等地的一个古老的高腔剧种,是弋阳腔在胶东的后裔。蓝关戏“帮、打、唱”三位一体,交映生辉,成为该剧种音乐的三大支柱,当地群众“会唱者,颇入耳”,素有“蓝关开了台,婆娘跑掉鞋”之说。蓝关戏上演的剧目有近百出,主要为《东游记》与《西游记》两部大型连台本戏。蓝关戏的历史是一部声腔剧种的发展史,蓝关戏的衍变和传承,是我们探索蓝关戏古老文化内涵的“向导”,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和历史资料价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河北省其他著名传统戏剧:井陉晋剧、桑派豫剧、南岩乱弹、武安平调落子、定州秧歌戏、哈哈腔、二人台、武安傩戏、河间皮影戏、昌黎皮影戏、乐亭皮影戏、保定老调、安国老调、冀南四股弦、赛戏、永年西调、坠子戏、西路梆子等。
查看更多
民间文学
  • 徐福传说

    徐福传说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民间传说,长期以来流传在沿海一带的民众当中。两千多年以来,这一传说以故事、诗歌等民间文学形式口耳相传,世代流播。徐福传说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地方特色,特别是这些传说中的语言提炼尤为突出,所写地理位置、农家民俗,都有着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多>>】

  • 崂山民间故事

    崂山传说是山东崂山人民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讲述者包括农民、渔民、道士、僧人、读书人和手工业者等。崂山传说包括自然变化神话、英雄神话、历史人物传说、宗教人物传说、仙道传说、典故等多种类型和题材的民间口传作品五千六百余个。崂山民间故事具有乡土大众文化与山海文化交汇相融的特征,并在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中不断演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多>>】

  • 胡峄阳传说

    胡峄阳传说是指关于胶东地区的传奇人物胡峄阳的传说故事。胡峄阳作为中国历史上鲜有的“民间理学家”、“布衣先哲”,他终生不仕,开馆授徒,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胡峄阳传说具有极高的民俗学和乡土文化价值,胡峄阳亦被广泛地认同为中华民族善良、正直、坚强的人格化身,他“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喻世明言,为古今的人们所推崇。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多>>】

其他青岛市著名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琅琊台传说、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等。
查看更多
传统音乐
  • 崂山道教音乐

    崂山道教音乐主要流传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地区的一百二十多处宫观之中,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内山派”和“外山派”两大演奏流派。崂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从南北朝至今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吸纳了道乐、琴乐及俚曲、江南音乐等多种音乐的艺术因素,形成自己形简意远、清雅馨淡的自然风格。崂山道教音乐中保留了明清时期古典音乐的遗风,具有很高的音乐学研究价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他青岛市著名的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胶东道教音乐、洼里盘鼓、莱西鼓吹乐、胶州民歌、九嶷派古琴艺术胶州吹打乐、广陵派古琴等。
查看更多
传统舞蹈
  • 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又称“地秧歌”、“耍秧歌”、“跷秧歌”、“扭断腰”、“三道弯”等,流行于山东省胶州市东小屯村一带。胶州秧歌有膏药客、翠花、扇女、小、棒槌、鼓子等角色,基本动作主要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扭”、“棒花”、“丑鼓八态”等。胶州秧歌中,女性舞蹈动作抬重踩轻腰身飘,行走如同风摆柳,富有韧性和曲线美,“扭断腰”、“三道弯”为其代表动作;“棒槌”的动作轻脆洒脱;“鼓子”的动作有“丑鼓八态”,韵味奇特。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他青岛市著名的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莱西秧歌、闫家山地秧歌、烛竹马、扛阁、沟崖高跷、宝山地秧歌、孙家下庄舞龙、九狮图、即墨大秧歌等。
查看更多
传统曲艺
  • 胶东大鼓

    胶东大鼓流行于山东胶东半岛沿海地区,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早期多以艺人所在地命名,因而有“蓬莱大鼓”、“栖霞大鼓”、“荣成大鼓”等多种名称。胶东大鼓分北、东、南三路,而以北路影响最大。胶东大鼓的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有起板、甩板、平板、花腔、悲调、快板、反调快板、数板、落板、散板和烧纸调等多种表现形式。胶东大鼓的传统曲目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湘子上寿》、《诸葛亮打狗》等六十余种短篇作品。胶东大鼓与流行地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地方特色十分突出,具有较高的民俗及地域文化研究价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多>>】

其他青岛市著名的曲艺类非遗项目:山东八角鼓、胶州八角鼓等。
查看更多
传统体育游艺
  • 螳螂拳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传统拳术,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螳螂拳在它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螳螂拳的特点以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为技术风格。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武术十大流派之一的螳螂拳,是山东半岛地区文化沉淀的浓缩品,是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综合体现。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多>>】

  • 孙膑拳

    孙膑拳是一种汲取孙膑兵法思想、集各门派技击特点的武术套路拳种。因其演练出击时,常以长袖藏手,故又称“长袖拳”。孙膑拳传承《孙膑兵法》“内得民心,外知敌情”、“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等理论,融合了军事智略文化。不仅能击敌防身,更能健身养生,且易学易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多>>】

其他青岛市传统体育游艺类非遗项目:崂山道教武术、傅士古短拳、鸳鸯内家功、三铺龙拳、查拳、崂山九水梅花长拳、武当太乙门等。
查看更多
传统美术
  • 胶州剪纸

    胶州剪纸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1954年在洋河镇曲子村张家茔出土的五幅剪纸原件,证明了至少在五百年前剪纸在胶州就极为流行。胶州剪纸艺术受其影响,既有北方黄河流域粗犷豪放的风格,又兼江南纤秀细腻的特点。胶州剪纸造型优美,疏密有致。明清以来,剪纸被当作胶州人生活的一部分,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逢生丧婚嫁、年节喜庆,家家户户都用剪纸来表达意愿和希望。2007年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中国文联授予胶州市“中国剪纸之乡”称号。

  • 即墨指墨画

    指墨画,简称指画,是使用手指或手掌代替毛笔,运用中国画的绘画形式,在宣纸或绢上进行勾、皴、擦、点、染的中国画。即墨指墨画源远流长,有着浓厚的民间艺术特点和典型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瑰宝。

其他青岛市著名的传统艺术类非遗项目:崂山面塑、付氏核雕、葫芦雕刻、平度泥塑、周氏布老虎制作技艺、黄氏烙画、胶南年画等。
查看更多
传统技艺
  • 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

    即墨花边是一种在青岛即墨地区传承了几百年的民间传统抽纱工艺,又称即墨镶边大套,因其针法工艺独特,造型宛如浮雕。在织绣上,它运用了70多种花边和刺绣的针法,并用通镶拼,将花边和刺绣连缀成套,使两种不同的针法虚实照应、和谐统一,达到层次清晰、色调清秀,有浮有沉,宛如浮雕的效果,形成了即墨花边的独特艺术。2021年6月,作为鲁绣的一种,即墨花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 平度草编

    平度草编包括设计、染色、熏蒸、成型等工艺流程,以麦草、蒲草、玉米皮、草麻、草柳等为原料,现已由单一的麦草草辫、草帽,发展到用麦草、蒲草等多种原料制作的草辫、草帽、草茶垫、草门帘、草提篮、草拖鞋、草地毯、草座垫、草纸篓及各种草装饰品和草包装品,达10余类、万余个品种。平度草编不仅形成了一种利民富民、出口创汇的民间手工艺产业,而其产品也成为一种深受国内外客商、用户青睐的精美工艺品。

其他青岛市著名的传统技类非遗项目: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胶南泊里红席编织技艺、木质渔船制造技艺、即墨老酒黄酒传统酿造技艺、妙府黄酒传统酿造技艺、沙子口金钩海米加工技艺、春宝发制品传统制作工艺、胶州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刘氏泥塑、即墨泥老虎、周氏流亭猪蹄制作技艺、香酥鸡烹饪技艺、万和春排骨砂锅制作工艺、虎头鞋虎头帽等。
查看更多
传统医药
  • 周氏艾灸法

    灸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又名灸疗。“周氏艾灸法”始创于晚清时期,百余年来在周氏医学世家传承不绝,并留传下《金针梅花诗钞》、《灸绳》等艾灸专著。它在学术上师古而不拘泥于古,推出的“热症贵灸”,打破了灸法只能够治疗寒证、虚证,热症忌灸、禁灸的认识。而在选穴上恪守的“舍症求穴”和“因症取穴”,都使得灸法治疗通透了病人的经脉和气血,从而扶正祛邪,让沉疴之人得以健康躯体。2016年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之一。

其他青岛市著名的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三字经流派推拿疗法、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李氏小儿推拿秘籍、三字经流派推拿技术、周楣生艾灸法、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八白散驻颜术、李氏非固定学派骨伤疗法等。
查看更多
建筑风格
  • 生态海草房

    青岛沿海地带的古代民居,继半穴居之后,便是海草房,这也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海草房的墙面一般都用天然石块或砖石混合砌成,迎门正房一般为3 间,山墙上镶有“拴马石”。层层海草铺设的屋顶高高耸起,风格独特。海草房传承着乡土建筑文化,作为一方水土永存的文化载体,反映着当时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道德情操。青岛西海岸新区特有的海洋经济与海防历史、海洋生态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其建筑形式来源于长期的生活积淀。

  • 里院建筑

    里院建筑是青岛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融合中国传统四合院和西方商住式公寓建筑形式及建筑风格的近代居住建筑。按照德国胶澳总督府制订的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华人住宅的街区直接面街展开,临街为商铺,内院做民居,构成网格化街区,为商住两种居住形态提供更为便捷的人流、车流路线。里院建筑在建筑设计上既保留有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符号,也运用了西方的建筑手法,是一种中、西文化结合的独特建筑形式。里院住宅独特的布局组合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里院文化

  • 欧式建筑

    青岛欧式建筑的历史始于19 世纪末。德国占领青岛后,在殖民地城市未来建筑的风格设计中,赋予德国符号和现代风格,这也成为主导这一时期城市建筑的主流思潮。青岛欧式建筑多用红砖、牛舌瓦等材料建造,形成以黄、红及花岗岩本色等暖色调为主,以白、绿、青色等冷色调为辅的城市建筑色彩基调。最醒目的建筑标识是红坡屋顶、老虎窗、尖塔。碧海青天,绿树红瓦成为青岛最为独特的城市建筑时尚。青岛欧式建筑的形式多样,主要有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及古堡式。其中,具有古堡式建筑风格的总督官邸成为青岛德占时期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

  • 日式建筑

    日据青岛时期的公共建筑风格以欧洲古典复兴主义形式为主,如建于馆陶路的青岛取引所具有德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遗风,成为当时青岛极为重要的古典式商业建筑之一。日式住宅建筑的居室门窗一般较狭小,建筑方位大多取南北朝向。室内装饰风格多为和式,以木板铺地,安有榻榻米,居室内墙设推拉式壁橱;同时也有和洋混杂的折中式内部装饰,床与内墙设计与和式风格不同。日式住宅建筑多集中在日侨聚居的聊城路、益都路、陵县路、辽宁路等日本商业街。而堂邑路、馆陶路一带的圆形街角建筑是其又一特征,显示出日式建筑在空间布局处理上的灵巧与机变。

  • 万国建筑博览会

    20 世纪30 年代,青岛被确立为特别市后,设定荣成路、黄海路、汇泉路合围区域作为特别建筑区域,专门建设高档别墅。到20 世纪30 年代末,特别建筑区域内道路基本形成三纵七横的街区格局。直至20 世纪40 年代末,最终形成由320 余栋别墅构成的别墅区,建筑风格多样而统一,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突出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西洋别墅区的历史面貌。在八大关别墅区建设中,以刘耀宸、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将中西方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建筑遗产。

TIPS: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查看更多
特色文化
  • 海洋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渔盐、航海、海港、海商、海防、妈祖等海洋文化元素,一直伴随着青岛发展壮大。青岛这座具有7000年文脉传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海洋文化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全球化内涵,正以更加广阔的胸襟情怀、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扬帆启航,努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向着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目标奋力前进。

  • 莱夷文化

    已有考古发现表明,早在62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晚期,在北阡贝丘遗址上开启了青岛地区人类文明的曙光。以此为起端,青岛人类文明史循序展开,丰富而连贯的新石器文化谱系构成了青岛文化的渊源。其主要遗址为北阡贝丘遗址、城子文化遗址、三里河文化遗址和东岳石遗址,这些莱夷文化遗址构成了青岛古文化源头的时空坐标,确立了青岛辖域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发展序列,揭示了莱夷文化形成、发展、演变及融入华夏文化的过程。

  • 山海文化

    青岛文化艺术的叠彩纷呈,离不开悠久历史文化的滋润涵养,也与其所处的亘古不变的山海地域特征密不可分。滥觞于莱夷文化的艺术形态随历史文脉的延伸而不断丰富,更随着时局的不断更迭替换,这种独特的山海文化,与异域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激烈碰撞,泽被于齐鲁文化的影响,且与西方外来文化、移民文化等不断融合,使得青岛文化艺术形态广为拓展,也更赋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之风,彰显出山海文化艺术积淀出的雄厚、博深、包容、开放之特质。

TIPS: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查看更多
宗教/信仰
  • 主要宗教

    青岛地区多元共融的宗教文化,从民间宗教的社会土壤中生成、发育而来。齐地海疆萌生的泛海神信仰与图腾崇拜,既为东海神仙传说与方仙道丰富了思想素材,也成为孕育崂山道教的社会基础。东晋求法高僧法显登陆崂山,青岛又成为接引佛性学说东传中国的首地。随着江山变易、时局治乱,本来的、拿来的、外来的宗教信仰在一方天地下交并互动,相互激荡,形成了各自的演变轨迹。

  • 祭海神风俗

    历史上,农业、渔业曾是青岛最为重要的物质生产方式。青岛渔民出海祭海神风俗最为典型。为祈求渔业丰收、海上平安,每年谷雨前后沿海各渔村纷纷祭海,出海前到庙宇祭神,祈求龙王、妈祖、观音大士、秃尾巴老李等神灵保佑海不扬波、舱满归来。各渔村的祭海仪式大多始于明代。渔民祭海时,要把一头杀好的猪摆放在供桌上做祭品,也有用猪头代替整猪的。所祭海神以东海龙王为主神,其他受祭祀神灵由各村渔民或渔行确定。除出海前祭拜神灵外,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和重大节日,渔民家属也会到庙里烧香祈祷。青岛地区传统祭海活动主要有周戈庄祭海节(上网节)、黄龙庄祭海节、灵山岛祭海节等。

  • 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

    青岛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是青岛传统民间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年俗中的一项典型集体活动,是以妈祖信仰为依托的祭祀习俗,与青岛地区地方民风民俗紧密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传统民俗特色。寄托了青岛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TIPS: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文字内容
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推荐
青岛够级有什么游戏规则 青岛够级历史渊源以及游戏规则简述
青岛够级,由山东人创建,是一种由 6个人用四副扑克进行的一种高智能、强竞争性、特别强调联邦配合的一种非常有趣、百玩不厌的扑克娱乐活动。又写做...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青岛国家级非遗名单
青岛,别称岛城、琴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哪些...
MAIGOO原创 青岛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
5333 5
青岛德国建筑群有哪些建筑特点 青岛德国建筑群的建筑特点概述
青岛德国建筑群主要分布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1897年德国政府借口曹州教案派兵强占胶州湾后,在青岛市南区太平路(德国人当时称威廉街)周...
青岛饮食文化特点有哪些独具特色的青岛饮食文化介绍
青岛盛产名贵的海参、扇贝、鲍鱼、海螺、大对虾、加吉鱼等,这就决定了青岛烹饪以海味原料为主的特色。传统的青岛宴席有一定的讲究,常见的有“四一六...
青岛民俗文化风情 青岛历史文化 青岛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青岛市民俗文化是齐鲁大地与海洋文明交融的结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其中,胶州秧歌、茂腔和柳腔等地方戏曲生动展现青岛人民的精神面貌;历史...
MAIGOO原创 青岛文化 青岛市 ★★★★
1.1万+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