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圈

#都市圈# 0 0
合肥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地带,覆盖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全域及桐城市、无为市等县级市,区域面积占安徽省40.6%,人口占全省43.2%。该区域以江淮官话为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汇聚江淮、比亚迪等8家整车企业及1200余家配套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前列。
详细介绍 PROFILE +

合肥都市圈(HeFeiMetropolitanCircle)是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地带,覆盖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全域及桐城市、无为市等县级市,区域面积占安徽省40.6%,人口占全省43.2%。该区域以江淮官话为主,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402亿元、财政收入3440.7亿元;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652.03亿元,占安徽省31.6%经济总量。

其前身为2006年提出的省会经济圈,2016年纳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2019年蚌埠市加入,2024年《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圈内拥有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芜湖港、蚌埠港等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网络覆盖主要城市,形成“一小时通勤圈”。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汇聚江淮、比亚迪等8家整车企业及1200余家配套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前列。2025年9月获批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产业协作与科技创新。

历史沿革

2006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合肥要“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

2007年初,安徽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

2008年5月,安徽省政府颁布实施《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

2009年8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将“省会经济圈”更名为“合肥经济圈”,同时把淮南市和桐城市纳入经济圈范畴。

2011年8月,因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和定远县加入,合肥经济圈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和定远县。

2013年底,合肥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滁州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

2016年2月,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了推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努力成为全省核心增长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增长极。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合肥都市圈纳入,标志着合肥都市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16年12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合肥经济圈升级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完善都市圈协调推进机制,建设合肥都市圈,形成区域增长新引擎。

2019年9月5日,蚌埠市加入合肥都市圈。

2025年9月11日,国务院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合肥都市圈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原则同意《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定位

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为:构建以合肥为中心,安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都市圈。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量子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专用设备、数字音视频等为重点,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型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于2024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函复并由安徽省政府审定实施,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五大都市圈空间格局完成了体系化拼图。新形势下,基于都市圈作为增长极板块的质性,合肥都市圈进阶发展将成为“十五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和安徽发展的战略重点。

考量

规律性进路

都市圈是城市化的产物。城市化就是从农村主导社会形态向城市主导社会形态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演进阶段。第一阶段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农村为主导向以城市为主导的转型,第二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由以单个城市为主导向以城市群为主导的演进,第三阶段是城市群的发展向以同城化为趋向的都市圈结构的演进。从国内经验来看,一般从以下几个维度衡量都市圈统筹协作、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一是空间联系,主要反映区域内城市空间距离和间隔的邻近性、时间距离的交通通达性和经济联系程度;二是产业结构,主要反映区域内城市间的产业结构差异和集聚发展效应;三是市场发展,主要反映同城化过程中的市场统一程度和交易成本;四是基础设施,主要反映城市交通、能源、通信和金融等基础设施建造的同城化程度;五是公共服务,主要反映都市圈内公共服务事业的一体化程度以及民众可得性和认同感;六是行政管理,主要反映区域高度协调统一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机制。

由此可以体认,顺应都市圈发展进路规律,从以上六个方面入手着力,合肥都市圈发展的形态与结构将呈现为圈内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不断完备和成熟,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从而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强劲的增长极板块。

辨识站位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安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今年6月举行的2025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指出,“十五五”时期,长三角要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三省一市要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科技协同创新,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高层次协同开放水平,加快建设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持续深化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合肥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和安徽省区域经济核心板块,必须与长三角其他都市圈一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必须成为长三角加快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安徽持续发力打造“三地一区”中更好发挥核心及引领作用。在这样的大局中,合肥都市圈要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策源、现代产业集聚、内陆开放高地、国内大市场枢纽、长三角联动中部地区乃至长江经济带的门户等一系列比较优势,更加积极作为,彰显大局担当。

高能级跃升

合肥都市圈在长三角都市圈体系中尚属后发板块,单一核心与圈内其他地区非平衡特征显著,都市圈整体向高能级跃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在深度融入全国大局中,依循都市圈结构演进过程,分圈层分阶段建设发展。

其一,要摒弃传统区划固化思维。都市圈不是行政区,而是经济空间联系的范围,不能用行政区概念理解都市圈,更不能把都市圈范围当成自闭固化的界限。环顾长三角其他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囊括了上海以及苏浙两省部分城市,南京都市圈则涵盖了苏皖两省8个城市,都突破了行政区界限。再如G60科创走廊的布局,就是根据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空间联系需要,穿透沪浙皖苏行政区划界限展开而成的。合肥都市圈内六安与上海的对口合作,同样也是跨行政区的空间联系。因此,推进合肥都市圈发展不必局限于书面范围,而应以开放视野和开拓精神,根据经济空间联系的实际需要展开触角,拓展区域深度协同联动。

其二,合肥都市圈单一核心与圈内其他地区非平衡特征,使得“中心-外围”结构尤其显著,并且使得合肥都市圈实现发达都市圈那样的同城化发展模式需要相对较长的过程。基于“中心-外围”结构,合肥都市圈要走分圈层分阶段的发展路线,即根据距离、密度等决定因素和现实条件,谋划“同城化先行层”和“深化联动层”,并部署建设都市圈的若干支点区。在分圈层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短、中、长期的渐进接续概念,应安排总体的和各圈层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步步为营、扎实推进。

其三,着力运用当代科技产业跨区域合作与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用好用足圈内圈外两种资源、两大空间。合肥都市圈要更广更深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当前高水平科技协同创新、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高层次协同开放水平格局,特别是着重在细分领域的科技创新、细分行业的产业创新、区域消费中心跃迁等方面加强发力,加密圈内协同、拓展圈外合作。目前长三角地区都市圈在共建科创共同体、合力建设世界级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开放枢纽和节点、建设消费中心等领域不断涌现出众多新形式、新平台、新载体、新模式,圈内圈外协同合作也持续创新机制,这些都值得合肥都市圈及其各成员市、县(区)借鉴效法,因地制宜加以运用。区域一体化以及都市圈一体化最讲求资源配置方式、经济活动组织方式和运行治理机制的“一致性”,当在这些方面与长三角先进都市圈达成一致性水平,合肥都市圈就可以实现高能级进阶,成为全国大局和长三角城市群中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板块。

基本概况

发展目标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将持续提高,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60%以上。

具体规划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500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300万人;203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800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700万人。同时,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达到80%~85%,2030年达到90%~95%。

根据《规划》,未来十年,合肥都市圈将形成“一区、五轴、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体系,远景由点—轴模式向网络化模式发展。

具体是,由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大城市中心城区以及环巢湖地区等组成的城镇密集区,成为聚合合肥都市圈区域发展的“心脏”;而东西向合巢芜发展轴、合巢马发展轴,实现交通一体化,全面优化该区域高铁、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互联互通,与长三角核心区域无缝对接,三市打造国家级新区及合芜马自贸区。

扩容目标

“交通一体化目标是以城际快速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强运输组织和管理,全面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快捷便利性,尽快形成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和‘1小时生活圈’,构筑交通网络化的现代交通体系,《规划》中拟定的近期重大行动计划包括打造合芜马都市区、融入长三角,滨湖滨江等地区综合开发、交通一体化、环巢湖都市生态旅游等。

行政区划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和桐城市。

行政区 下辖

合肥 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

芜湖 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湾址区,南陵县,无为市(县级市)

马鞍山 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含山县,和县,当涂县

滁州 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定远县

淮南 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寿县

六安 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

蚌埠 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

旅游景点

合肥:大蜀山、半边街、罍街、三河古镇、合柴1972、逍遥津、包公园、明珠广场、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巢湖风景名胜区、李鸿章故居、三国遗址公园、徽园,巢湖市冶父山、姥山岛、中庙、银屏山、紫薇洞、鼓山、旗山、六家畈、三瓜公社、半汤温泉、银山智人遗址、刘铭传旧居、小井庄、紫蓬山、冯玉祥旧居、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博物院、安徽省美术馆、红石咀、滨湖湿地公园、岸上草原;

芜湖:芜湖市博物馆、芜湖方特旅游度假区、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繁昌窑遗址、皖南土墩墓群、繁昌人字洞遗址、芜湖滨江公园、芜湖天主教堂、芜湖中山路步行街、芜湖古城;

蚌埠:淮畔观柳、双墩遗址、垓下遗址、涂山风景区、蚌埠闸风景区、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白乳泉、卞和洞、龙子湖公园、蚌埠大明皇家游乐世界、张公山公园、花鼓灯嘉年华、湖上升明月、淮河文化广场、津浦大塘、栖岩寺

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名胜区、长江不夜城、李白墓园、濮塘风景区、和县香泉温泉度假村、朱然墓陈列馆、霸王祠、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博望横山风景区、石臼湖;

六安:月亮岛、大别山主峰、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天堂寨、白马尖、九公寨、万佛湖、横排头、皖西大裂谷、佛子岭水库、昭庆寺、东石笋、毛坦厂明清老街、六安双塔、皋陶墓、英布墓、九墩塘、悠然蓝溪旅游景区、悠然南山度假区、皖西烈士陵园;

淮南:八公山、寿县古城、上窑森林公园、龙湖公园、焦岗湖影视城、天宝双遗文化园、舜耕山;

滁州:醉翁亭、琅琊山、明皇陵、吴敬梓纪念馆、白鹭岛;

桐城:六尺巷,三道岩,桐城文庙,孔城老街,嬉子湖,龙眠山。

交通运输

公路

合肥绕城高速,合宁高速(扩建中),合淮阜高速,合安高速,北沿江高速(滁马高速,马巢高速,巢无高速),溧马高速,芜合高速(扩建中),宁芜高速,芜铜高速,溧芜高速,芜宣高速,芜黄高速。

铁路

合福高铁(京福高铁),沪汉蓉高铁,宁安高铁,合安高铁、合连高铁、合芜杭高铁(商杭高铁)、皖赣高铁、巢马城际、合马沪高铁、合巢芜宣城际等将使区域交通更加便利。

城市轨道交通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9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已于2012年下半年开工,已于2016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全线长27.20公里。已于2013年开工,已于2017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

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东北起于瑶海区相城路站,途径庐阳区、蜀山区,西南止于肥西县幸福坝站,途经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教园、瑶海工业区、合肥火车站、合肥市中心城区、政务新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大学城等区域。截至2020年12月,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全长37.2千米,其中地下线32.97千米、高架线4.23千米;共设33座车站,其中地下站29座、高架站4座。

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4号线是一条西至东北方向L型“骨干线”,线路西侧起于青龙岗站,北端止于综保区站;全线覆盖合肥市东西向主要客流走廊,联系了高新区、政务区、合肥南站片区、包河区、新站区等主要客流集散地。截至2021年12月,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全长41.37千米,共设31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

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5号线大致呈“S”型走向,北起庐阳区汲桥路站,途经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南至包河区贵阳路站。截至2022年12月,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全长40.2千米,共设车站33座,线路衔接合肥市滨湖新区、包河工业园、高铁站地区、老城区、北城新区等客流集散重要区域,列车采用设计时速80千米/小时的6节编组B型列车。

芜湖:

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白马山站-芜湖南站-珩琅山路站-文津东路站-博览中心站-红花山路站-奥体中心站-环城北路站-鸠兹广场站-中山北路站-赭山公园站-赭山路站-赤铸山路站-天门山路站-天柱山路站-港一路站-武夷山路站-裕安路站-港湾路站-鞍山路站-龙山路站-衡山路站-泰山路站-华山路站-保顺路站。

芜湖轨道交通2号线:万春湖路站-梦溪路站-徽州路站-海晏路站-政务中心站-云从路站-神山公园站-芜湖火车站-神山口站-文化路站-鸠兹广场站。

滁州:

滁州轨道交通宁滁线(南京地铁S4号线):滁州高铁站-腰铺站-花博园站-琅琊山站-滁州政务中心站-担子站-苏滁商务中心站-大王郢站-林楼站-水口站-十二里半站-相官站-汊河新城站-汊河站-张家堡站-北斗产业园站-南京北站

航空

合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2018年底复航)

蚌埠:蚌埠滕湖机场(在建)

芜湖:芜湖宣州机场、芜湖三元通用机场

水运

芜湖港:芜湖港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长江中路港一路16号,邮编241006。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现有码头55座,库场面积60多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装卸设备200台(套)。芜湖港现已和长三角地区及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建立了业务往来,主营货物装卸、仓储、中转服务、多式联运、集装箱装卸运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业投资。

马鞍山港: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是国家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距长江入海口仅320公里,通航条件好。在马鞍山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沿江近海,集疏运便利、承东启西、经济腹地广阔,是安徽的东大门,皖江的第一站。

蚌埠港:蚌埠港位于中国安徽省蚌埠市,是中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淮河流域首个二类水运口岸。淮河主航道蚌埠段全长142千米三级航道,常年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截至2018年,蚌埠港拥有生产性泊位57个,其中1000吨级泊位21个,500吨级码头泊位9个,泊位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1414万吨、集装箱5.52万TEU,另有15个1000T级码头泊位正在建设中,建设后将新增年通过能力540万吨。截至2013年,蚌埠港船舶保有量3605艘,运力594万吨,在册船员1.7万人。2018年上半年,蚌埠市一百多家水运企业完成货运量6600万吨,货物周转量250亿吨千米。配套建设前方临时堆场2.5万平方米,后方堆场5.8万平方米,道路5万平方米,生产生活辅助建筑物2.4万平方米,可满足集装箱年5.5万TEU装卸、转运、堆存的需要。

合肥港:合肥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襟江拥湖,由南淝河、店埠河、派河、丰乐河、临湖、居巢、散兵、庐江8个港区组成,港口岸线总长75961米,港口已开发利用岸线10550米,共有码头107座、泊位245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33个,年综合通过能力5700万吨。合裕航道作为合肥通江达海的“路径”,其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为切实解决合裕航道通航能力问题,合肥市计划投资6亿元将航道升级为三级的高等级航道,使千吨船舶可常年通航。截至2013年,新建的裕溪闸复线工程正抓紧施工,合裕航道的疏浚准备也在有序进行当中。

规划

合肥都市圈多次召开重大合作项目谋划工作会,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旅游、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重大合作项目谋划工作。截至8月底,累计谋划项目35个,总投资约1240亿元,其中在6月份召开的经济圈第五次会商会上签约15个,截至2015年已开工项目5个,完成投资7.5亿元。在谈项目6个,有意向合作项目14个。同时,在经济圈第五次会商会上达成合作专题5个,涉及大气污染联控、产业合作、市场一体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重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布局上,优先向合肥经济圈倾斜。支持合肥经济圈各市加快电子信息、家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能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重大项目和跨市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支持智慧城市、动漫基地、物联网基地和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合肥经济圈内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农业现代示范区的产业承接作用,在交通和产业基础较好的集聚区设立共建园区。支持芜湖马鞍山等地共建园区建设。

合肥经济圈各市在区际交通、通信、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合作,实现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增强区域发展支撑力。

优先安排圈内各城市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主要航道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合肥连接芜湖、马鞍山及滁州等周边市(县)的快速公路网,全面对接南京等苏南地区;规划建设都市圈环线畅通工程、合肥内环路高架及三环高架路、合肥绕城高速外扩、新建芜湖绕城高速环线(泰山路长江大桥、城南长江隧道);实施江淮航运沟通,形成以合肥为核心的航运体系;加快各市(县)之间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

合肥都市圈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共建共保机制。加大对巢湖及长江水源地保护的有效投入。加大支持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力度。生态联保联防新格局形成,建成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示范区。同时,优化合肥都市圈内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调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易地代保,以及新增耕地指标有偿调剂使用制度。加大合肥航空港经济试验区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13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最发达的十大都市圈 国家级都市圈大盘点
中国有数十个都市圈,基本上每个省会城市或者经济发展不错的城市,都会联合周边城市形成一个都市圈。但真正成熟型的都市圈并不多,这些成熟型的都市圈整体经济水平领先,多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本文盘点了中国最发达的十大都市圈,依次是上海大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武汉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都市圈 世界级都市圈盘点 世界最发达的都市圈 
都市圈其实在世界各国的概念都有所区别,要素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就连名称也有都市圈、大都市区、城市群等叫法。中国学界比较认可的概念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为依托,由核心城市与周围城市经济密切联系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世界上每一个都市圈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特点,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南京都市圈城市盘点 南京都市圈成员名单 南京都市圈区域划分
南京都市圈顾名思义,就是以南京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包含9个地级市,3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6个县,是中国较早规划建设的跨省都市圈。该都市圈连南接北、承东启西,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核心地区,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不可估量的作用。南京都市圈主要城市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常州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济南都市圈城市盘点 济南都市圈成员名单 济南都市圈6市25县区
济南都市圈顾名思义,就是以济南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包含济南市全域,淄博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部分区县。作为国家级都市圈,济南都市圈依托济南市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以及文化旅游等产业,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该都市圈是继其他四个北方都市圈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广州都市圈城市盘点 广州都市圈成员名单 广州都市圈包括哪些
广州都市圈顾名思义,就是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包含广州市和佛山市全境,肇庆市和清远市部分区县。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影响力,能够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构建紧密的城市群经济体系。通过广州都市圈的一体化建设,能够逐步缩小不同城市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成都都市圈城市盘点 成都都市圈成员名单 成都都市圈区域划分
成都都市圈顾名思义,就是以成都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除了成都市之外,还有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3个城市参与。该都市圈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中心,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形成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这一区域内各城市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形成一个功能互补、紧密联动的都市区域,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郑州都市圈城市盘点 郑州都市圈成员名单 郑州都市圈1+8城市
郑州都市圈顾名思义,就是以郑州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除了郑州市之外,还有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和济源等城市。郑州都市圈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圈的建设旨在通过区域内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西安都市圈城市盘点 西安都市圈成员名单 西安都市圈4市1区25县
西安都市圈顾名思义,就是以西安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除了西安市之外,还有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杨凌示范区等城市参与。西安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旨在促进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交通网络一体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旨在打造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都市区,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武汉都市圈城市盘点 武汉都市圈成员名单 武汉1+8都市圈区划
武汉都市圈顾名思义,就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除了武汉市之外,还有黄石、咸宁、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天门、潜江等城市。武汉城市圈又称武汉“1+8”城市圈,是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和周边约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九市构成的城市联合体,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为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青岛都市圈城市盘点 青岛都市圈成员名单 青岛都市圈4市16县区
青岛都市圈顾名思义,就是以青岛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包含青岛市全域,潍坊市、烟台市、日照市部分区县。青岛都市圈通过整合青岛、潍坊、日照、烟台部分县市等区域资源,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该都市圈最大程度发挥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中国城市之最】中国十大宜居城市_养生城市_幸福城市_创业城市_环境最好的城市
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数量已增加到600+。那么在中国这么多的城市中,有哪些城市适合宜居?又有哪些城市适合创业生活呢?下面本文的maigoo编辑从城市的居住人口、行政面积、环境、医疗、交通运输、生活物价、社交、教育等方面,综合整理出中国十大城市排行榜。进一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优秀城市的信息,请阅读下文。
世界十大一线城市 世界超级大城市有哪些 世界一线城市排行
世界一线城市不仅看GDP,更主要的是看城市在全球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这是一个综合实力的评价。其中伦敦和纽约独一档,为世界超一线城市,其次是8座世界一线城市,分别有香港、北京市、新加坡、上海市、巴黎、迪拜、东京、悉尼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看看世界超级大城市有哪些吧!
世界十大城市 世界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世界超级大城市排行
世界级的大城市一定有着全面的综合实力,不仅有着过人的gdp,而且一定有着很高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全球精英人才,你觉得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都是哪些呢?本文盘点了十大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依次有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北京市、上海市、洛杉矶、芝加哥、香港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看看世界超级大城市都有哪些吧!
江苏十大城市排行榜 江苏城市综合实力排名 江苏十三市最新排名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庞大,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江苏经济以制造业为基石,尤其是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本文盘点了江苏省十大城市,依次是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徐州市、扬州市、盐城市、泰州市、镇江市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江苏省各大城市的详细情况吧。
湖南省十大城市排名 湖南省各市实力排行榜 湖南各城市综合排名
湖南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经济较为活跃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农业方面,湖南是粮食、生猪、茶叶、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大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本文盘点了湖南省十大城市,依次是长沙市、衡阳市、岳阳市、常德市、株洲市、郴州市、湘潭市、邵阳市、怀化市、益阳市等,下面跟随MAIGOO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湖南省各大城市的详细情况吧。
世界最热十大城市 哪个地方温度最高 世界上最热的城市排名
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你知道世界上最热的城市有哪些吗?哪个城市温度最高呢?本文盘点了世界最热十大城市,其中伊拉克巴士拉极端高温为58.8℃,排名第一;科威特科威特城最高温度可达55℃,排名第二;第三是苏丹喀土穆,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还有巴格达、吐鲁番、金奈、克拉玛依、亚丁、吉布提市、利雅得等高温城市,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世界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全球著名的旅游城市盘点
在世界各个角落,隐藏着无数令人向往的旅游城市。从东方的京都到西方的巴黎,每一座城市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和壮丽的风景吸引着全球的旅行者。那你知道世界上最受欢迎旅游城市有那些?下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一下世界十大旅游城市,分别是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北京、内罗毕、威尼斯等等,一起来看看这些全球热门旅游城市吧!
世界摩天高楼最多的十个城市 哪些城市摩天大楼最多 城市摩天楼数量排名
摩天大楼又称为超高层大楼,非常高的多层建筑物,根据目前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规定,300米以上才能列为超高层建筑。你知道哪些城市摩天大楼最多吗?本文盘点了300米以上世界摩天高楼最多的十个城市,其中迪拜有19个300以上的摩天高楼,拥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哈利法塔;深圳17个,其中平安国际金融中心592.5米是深圳最高的高楼;纽约11个、武汉和广州分别有9个、香港7个、上海和芝加哥6个,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世界十大夜景最美城市 全球夜色最漂亮的10个城市 太震撼
夜太美,拥有美丽夜景的城市,真真是能让人醉倒在这夜色之中。赤橙黄绿青蓝紫,那是夜七彩斑斓的皮肤。可以说,世界上拥有美丽夜景的城市不在少数。你知道夜景最美城市有哪些吗?全球最漂亮的夜景城市有哪些呢?本文为大家盘点世界十大夜景最美城市,有纽约、悉尼、香港、巴黎、伦敦、东京、迪拜、维也纳、哥本哈根、奥克兰,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世界面积最大十大首都城市 世界上哪个首都城市的占地面积最大
世界上哪个首都城市的面积最大?世界上共有197个国家,就有197个首都,MAIGOO小编就为你来盘点世界上面积最大的10个首都城市,其中,北京面积16410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首都城市;其次是刚果首都金沙萨,面积为9965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积最大的首都城市;还有阿布贾、内比都、巴西利亚、斯德哥尔摩、渥太华、乌兰巴托、布宜诺斯艾利斯、河内,一起来看看世界首都城市面积排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