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知名度调研问卷>>
闽西汉剧,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福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他脱胎于外来剧种,吸收闽西客家方言和民间音乐而逐步形成独具风格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和闽南部分地区,播及台湾、东南亚。代表剧目有《大闹开封府》、《百里奚》、《兰继子》、《二进宫》、《大闹开封府》、《贵妃醉酒》等;优秀表演艺术家有蔡迈三 (1898~1972)、张全镇(1886~1948)、钟熙王、林南辉(1898~1952)、陈坤福(1906~1986)、邓玉璇等。2006年5月20日,闽西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剧种起源

关于闽西汉剧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自湖北汉剧;一说是由广东北传闽西;一说与湖南祁剧、江西东河戏有更深的渊源。

从闽西“乱弹”的兴起到发展成为闽西汉剧的历史轨迹,以及剧目、唱腔、表演程式等特色看,都与湖北汉剧存在很多的差异,相近似的也仅一小部分。至于广东汉剧,虽亦与闽西汉剧同样称“乱弹”、“外江戏”,但它却是从徽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据此,前二说均明显地有较大疑点。而从闽西先民的徙闽的经过路线和闽西汉剧的行当、唱腔,乐器等方面看,跟湖南祁剧,江西东河戏的渊源关系较为密切,因此,第三种说法,似更为可信。这里试从几个方面作浅析:

(一)闽西客家的先民,是由中原向南流徙,先聚集江西,尔后经宁化入闽,随即衍居闽西,粤东各地的。这一条南迁路线,是古代中原人民和南方交往的主要通道之一,文化交流当然亦循此道。因此,有理由说:闽西早期戏剧的出现,与流行于江西的剧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湖南的祁剧早就流传于江西,并对赣剧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据地方史志记载,1736年(清乾隆元年)寒食节,湖南祁剧“新喜堂”戏班,曾由江西到宁化的坊田乡池氏祠堂演出。随后便有湖南戏班和江西戏班进入闽西串演。影响所及,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弹腔,迅速在闽西流行起来。到了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出现了闽西本地的弹腔艺人。据有关志书记载:连城县罗坊乡的罗昌银,于嘉庆年间从师湖南艺人陈春生。道光以后,龙岩万安也相继出现了韩志安、韩仕昌、罗忠秀、罗纪藩等艺人。咸丰时,闽西已有由本地人组建的乱弹戏班,如以永定县吴汝汝为班主的“梅花班”就是其中之一。

(三)湖南祁剧,江西东河戏的主要弹腔分为南路(二黄)和北路(西皮),闽西的“乱弹”亦有南路和北路之称。至于湖北汉剧、徽剧的皮黄调,并没有“南北路”的叫法。在乐器方面,湖南祁剧有称“四大件”的祁胡、月琴、三弦、板胡;后来形成的闽西汉剧也有称为“四大件”的头弦、月琴、三弦、琵琶等。而且闽西汉剧的主乐器头弦,通称“吊规”,又称“外江弦”,与祁剧的主要领奏乐器祁胡还极其相似,两种乐器发音尖细而清亮的特点也相同。此外,这两个剧种都同有打击乐的主要乐器:大铜锣。

(四)在行当方面,祁剧分“四行”、“九门头”;东河戏分“四行”,“九角头”;而闽西汉剧则有“四门”、“九行头”之说。这里也隐含着三者相互关联的脉络。

综上几点,可见闽西汉剧与湖南祁剧、江西东河戏是有着较为深远的相承关系的。

发展简史

闽西汉剧,俗称“乱弹”,光绪年间,因受粤东的广东汉剧影响而改称“外江戏”;流行于以龙岩为中

心的闽西各县、市以及闽中、闽南部分县市。其名称多被误解为“流行于闽西的武汉汉剧”,其实它源于清中叶湖南祁阳的楚南戏即祁剧。在20世纪30年代,广东《汕头日报》编辑钱热储著文倡议,将广东的“外江戏”称为“广东汉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区别“广东汉剧”而取名“闽西汉剧”。

据调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楚南戏已传入闽西,在宁化县坊田乡大罗村池氏祠堂戏台后壁上,发现有“乾隆丙辰(1736年)寒食节,湖南新喜堂班到此演出”的记载。清中叶后,“喜光班”、“荣盛班”、“寿福台班”、“福泰兴班”、“新福祥班”、“荣德班”、“双贵班”、“恒兴班”等陆续来到闽西的龙岩、连城、永安、长汀、宁化等地演出,并收徒传艺,开始在闽西扎根落户。其皮黄声腔以楚南戏为媒介流入闽西后,在流传过程中又吸收闽西木偶、西秦戏、饶平戏以及民间音乐小调等艺术养分,闽西汉剧成为既保留楚南戏皮黄声腔的风貌,又具有闽西特色的地方剧种。

清末至民国初,是闽西汉剧的兴盛时期,闽西出现的戏班有“荣德顺”、“新天彩”、“新乐天”、“新罗天”、“乐同源”、“新福顺”、“大香山”、“新金华”、“新桃园”、“赛桃园”、“新梅花”、“荣天彩”、“同乐春”、“大罗天”等班社,此外,在偏僻山村还有“咸水班”、“山垅班”、“土头班”等散布各地。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艺人,如小生蔡迈三、乐师郭联寿等于1927年(民国16年)随“新舞台”班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演出《九炎山》、《薛蛟吞珠》等剧目,历时半年之久。龙岩艺人林南辉也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教戏传艺,最后客死泰国。民国13年,名旦张全镇(1886~1948年)、张巧兰(1905~1975年)夫妇,随“荣天彩”班到台湾演出《贵妃醉酒》、《拾玉镯》、《孟丽君》、《杏元和番》等剧目。

20世纪40年代后,闽西汉剧开始衰落,戏班大量减少,艺人流散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闽西汉剧开始恢复。

1950年,老艺人陈坤福、邓星堂等重新组建龙汀汉剧团。1952年,成立龙岩群声汉剧团;1954年,改称龙岩专区汉剧团。同时,各县也先后成立专业性质的县级剧团,如永定县大溪汉剧团、上杭县汉剧团、武平县汉剧团等。业余剧团遍布各地,仅连城一县,1959年至1966年前,就有18个之多,永安县小陶镇有9个,闽南云霄、诏安、南靖等地也有业余汉剧团的足迹。

“文化大革命”期间,闽西汉剧受到严重摧残,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才得以恢复。80年代,创作活动十分活跃,龙岩地区汉剧团的《鬼恋》、《唐僧行贿》、《春娘曲》、《人民啊,母亲》,上杭县汉剧团的《月到中秋》,武平县汉剧团的《打赌成亲》、《史碑案》在参加全省戏剧会演中分别获奖。

1994年,闽西汉剧创作了《擂皮子七七》、《酒楼风波》、《三代风流》、《甲鱼缘》、《风起庭院》等6本现代戏。其中《擂皮子七七》于1995年获省现代戏剧本征文二等奖、第10届“田汉戏剧奖”二等奖。8月份,龙岩地区文化局、文联在龙岩为著名表演艺术家邓玉璇举办从艺40周年纪念活动。9月份,在省第20届戏剧会演上,龙岩地区汉剧团演出《俏俏嫂》,获剧目、音乐、舞美等奖项,并于1997年12月进京参加福建剧展演出。

龙岩地区汉剧团于1996年11月与龙岩山歌剧团、龙岩地区艺术学校联合组成闽西客家艺术团,首次赴新加坡演出新编的反映客家妇女生活的现代戏《客家嫂》。

2006年5月20日,闽西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5月14日,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一系列创新、传承活动让这朵一度势弱的“南国牡丹”重放光彩。

传统剧目

代表剧目

闽西汉剧可查的传统剧目总数有836个,《醉园》、《兰继子》、《时迁偷鸡》、《臧眉寺》、《审六曲》、《洛阳失印》、《百里奚》、《大闹开封府》、《二进宫》等是其中的代表性剧目。

北路台本多于南路台本,南路台本又多于高腔台本,闽有少量昆曲、杂调。晚清手抄本,有咸丰至宣统年间的《景阳岗》、《乾坤镜》、《天启图》、《打登州》、《满床笏》、《采石矶》、《龙凤阁》、《琴挑》、《拷打》、《过关》和《采桑》等。

建国后,重点整理的剧目有《大闹开封府》、《审六曲》、《大保国》、《史碑案》 等,保留剧目有《兰继子》、《双凤镜》、《广东案》、《安溪案》、《打洞结拜》、《百里奚认妻》,经常上演的移植剧目有《孟丽君》、《白蛇传》、《西厢记》等。

内容介绍

蓝继子

原名《双贵图》,现存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手抄本。写古代河南登丰人蓝芳草发妻早故,遗有二子从军,后续弦许氏。许氏心地狠毒,百般虐待并贿赂官府暗害蓝芳草发妻之子媳王氏等,被她带来的儿子蓝继子发现;继子暗中救助,并远出寻找从军的异父兄弟,赶回家中,奔赴法场救出王氏。 [

大闹开封府

又名《金殿配》、《忠义节》。现存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手抄本。1962年,由张垣整理改编。写义士张甫怒惩横行乡里的恶少李天福,开封府清官王佐不畏李母的权势,为惩其纵子杀人的罪行,自戴镣铐,扭送李夫人上京。1980年,上杭县汉剧团李逢甲重新整理。

陈客嫲

现代戏。编剧陈军平创作于1956年。写闽西龙岩县后田村革命接头户陈客,在红军部队北上抗日后,暗中为游击队运送武器并带病掩护同志,被敌人逮捕而壮烈牺牲。该剧于1958年,由龙岩专区汉剧团首演,同年,参加福建省第2届戏曲现代戏会演。

史碑案

新编古代戏。钟德盛、王增能创作于1985年。写北魏时崔浩因秉笔直书,编写魏史,触犯太武帝,被捕入狱。高允不记前嫌,为崔浩辩冤,拒绝篡改历史以至家破人亡,也被投入天牢。后因民心动乱,太武帝不得不放出高允并为崔浩平反。

胡文虎

现代戏。1988年底至1989年春,张永和、王卓模(执笔)根据张永和同名传记小说改编。写“万金油大王”、“报业巨子”爱国侨领胡文虎,在抗日战争期间,慷慨捐资支持国内抗战。香港沦陷后,敢于在东京与敌人展开巧妙的斗争,最后凯旋而归。该剧于1989年发表在《剧本》月刊4月号。6月,由龙岩地区汉剧团首演,接待新加坡观光团。7月,赴广东广州、梅州、惠州等地巡回公演。8月,参加闽粤边区艺术节演出,获专项表彰。

丢笔:“潘洪丢笔”,演太师潘仁美奉命领兵征番,于校场上点将,当点到大将王龙未到时,心里不满,一怒之下将大笔往上丢,那笔在上空翻几翻后,能准确无误地落回笔架上。

踢鞋:文小生蔡迈三在《珍珠衫》中饰演蒋兴哥。他演蒋兴哥误以为自己妻子三巧儿将其传家宝珍珠衫送与情人,在恼怒之中轻轻踢起右足,鞋子便脱出腾空而起,而后接在手中,用鞋打妻之后又轻轻往上一丢,伸出右足,很自然地把鞋子穿回脚上,表现出稳、准、当的高难度功夫。

声腔道白

闽西汉剧的声腔属“板腔体” 。以西皮、二簧为主,兼用部分昆腔、高腔、吹腔、南词北调,并吸收了大量在闽西、南广泛流行的民间小调和佛、道教曲调。其中“二黄、西皮”旋律的基本型态,因长期受闽西民间音乐和按本地方言的声调正字行腔的创腔影响,从而产生了具有本剧种特色的有别于其他皮、黄剧种的闽西汉剧皮、黄声腔。

闽西汉剧道白和唱词以湖广官话为基础,押中州韵。因结合闽西方言杂有客家腔的发声而形成闽西的用韵特色,有“土官话”之称,其中,语言的调值近似“洪武正韵”。

舞台美术

化妆

闽西汉剧的传统化妆,除为加强情绪或为净角勾脸晕染色阶而用少量油外,均用水妆。早期俊扮较简单,不吊眉,不画眼圈。旦角抹粉,点樱桃小口;生仅点唇。后来才有洋红膏染两颊和眼角,并有用柳条炭描眉的扮法。旦行都梳元宝头装,头顶簪纸胎贴发糊成的元宝髻,脑后挂鬃编舵形燕尾,下拖水纱做的缈纱尾,额扎锦带缀银泡的“渺纱珠”。头面的种类很少,常用“帘珠”代替。片子贴法也很简单,不过三四种,其中以将额片挑成三道细发,上压一小弯挑花小脑门式的较有特色。老妈旦本脸不化妆,只扎巾、帕和“老妈扎”。

生行化妆区别不大,文生粉底颊红稍浓,武生略施胭脂,印堂勾一红线,其他行当一般不施粉墨。40年代前后,旦行开始化妆改革,带动了生行化妆的发展。至60年代,形成类似越剧的油彩化妆和旦行发型头面。

丑扮用白粉勾脸谱,有豆腐干、半边月、小半边月、田螺、梅花、苦、哭、老、孩子、侠客、过山鼠等脸谱式样。女丑另有大、小葫芦专用谱式,梳“后鬃”发式。花脸勾绘,早期构图简单,后才逐渐丰富,发展成现有的9类谱式:①整面,用色较单纯。如《闻太师回朝》中的闻仲,金面、白眉,点印堂红,额中画竖眼;《天水关》中的韩德,白脸、红眉、勾破相纹,额头画红圆点。②两膛面,白眼窝特别突出。如《藏眉寺》中的黄巢,红脸,“一”字眉、排齿、两颊勾金钱纹;包拯黑脸、粗凤眼、阴阳眉、额头画太极纹。③三分面,用蝙蝠形眼窝作构图核心。如《杨家将》中的焦赞,《水浒》中的李逵,都是加颊红的白三分面。④花三分面,如《三国》中的张飞,绿颊上套画蝶翅纹,黑蝙蝠眼窝,印堂画红圆点,白额上加勾一条绿色小蛇。⑤加筋两堂面,即在两膛面的额上加一条筋纹,筋纹的尖头始自眉心,向脑门延伸。如《大保国》中的徐延昭,白额带紫筋纹,紫颊、紫鼻筒、白鼻窝、戟形眉;《黑风帕》中的高旺,白底色脸上黑蝙蝠眼窝、黑转心鼻、黑刀眉,加上颊红以及额上的白烟状筋纹。⑥竹鸡面,谱式比较复杂,如《风波亭》中的金兀术。⑦杂花面,如《五雷阵》中的毛贲,勾绿面、红鼻窝、獠牙,以眼做口,画二鬼头。⑧二片面,即两边不对称的谱式,如《四国齐》中的钟离春,半边俊扮,半边勾火眉、獠牙。⑨象形面,如杨七郎的凤鸟形脸谱,呼延赞的虎面形脸谱。

闽西汉剧脸谱用色以黑、白、红为主,辅以绿、金,不用黄、蓝色。脸谱程式运用较灵活,褒贬相间,并无绝对的忠、奸之分。如在水白脸、破相纹的曹操脸谱上,配以竖刀眉和额头的红圆点,有褒其英雄的含义;《弑齐君》中的崔杼,以红为主色的脸谱显示忠义,配上牛角眉,则显示暴戾。神祗精怪造型,所用面壳多为纸胎或皮制,有整面、半面和套头簪形之分。形有虎、驴、鹤、蚌、龟等。驴形由人扮演,头戴皮绘驴头,身穿乌衫白裤,着白布袜、乌战靴,手执短木棍,腰背皮套。面壳因与封建迷信有关,早已不用,实物大都无存。髯口称作胡、须。有生、净用的三牙胡、满口胡、开口胡、须头、霸王胡和一条龙等种类。丑不用吊搭式髯,以“一撮”、“五撮”装扮。鬓发皆用描画法。

下面就以几个代表形象为例。

奸臣曹操的脸谱,除绘白脸之外,还在脑门上画一“显身镜”,以在不同场合涂以不同颜色,体现对他的不同的褒贬态度。正义之举将“显身镜”涂以红色;正邪参半,将“显身镜”涂以灰色;恶行,“显身镜”即涂成黑色。

关羽脸谱是个广为人知的卧蚕眉、枣红脸图形,但在眉眼之间多一道白色条纹。

尉迟恭的脸谱, 为白脑门的黑脸膛,但下眼胞留出演员自己的肤色不涂黑,嘴部勾成框有白边的厚唇大口,一如清代木版年画中左门神的表现手法。在脑门正中画一条夸张的红色三角形“太阳筋”,据说既有褒赞其忠勇的涵意,又有对其曾侍二主的贬意评说。

张飞的脸谱,虽然平时习惯说“黑张飞”,但却不抹黑脸,而是在深绿色脸膛上,勾画黑色飞蝠形纹饰和木梳样“猫公眉”,再在白脑门上画条绿色小蛇,印堂处点一红点,是喻示其擅长使用的丈八蛇矛和忠于桃园结义的红心。

同为绿脸的姚刚,眉心上也点有红点,但白脑门上却勾画一只绿晴蜓,以表现“乱世之兆”。历史剧中的李纲、薛刚,因与姚刚不仅同名,且身世、行径相似,故共用此谱。

《杨家将》中孟良与焦赞的脸谱,有很生动的故事。根据二人的人物事件变化,过去演这出戏,得当场在脑门上现贴纸剪的图形,下场后才再补画纹饰。为了提醒演员不要贴错了方向,还有一条“火葫芦口朝下,芭蕉叶只露尖”的戏谚流传。这则故事为闽西汉剧所独有,所以很受脸谱研究者的称赞。

蛤蟆精是个象形脸谱。相传嫩绿色的森林大雨蛙是“山鬼”的化身,民间素有见而回避、扑杀招祸的禁忌。先辈艺人据此画成了蛤蟆精的脸谱;在白脸膛上勾画出一只头朝下、前爪抱至演员的嘴部、后肢趴在演员眉梢、蛙眼则点在演员鼻翼上的绿色蛙形。巧妙的布局安排,可以借助脸部肌肉的颤动、眼口的开合和鼻孔的张弛,生动地再造出蛙在跳动的错觉。造型立意与民俗心态的极度吻合,使人一看即会认知是个妖怪。

服饰

闽西汉剧的服饰,均由潮州作坊制作,戏衣、戏鞋惯用潮绣,色泽对比强烈,纹样细密繁缛。制作头盔的工艺采用硬胎髹漆、泥金贴绒、镶嵌珠玉、沥粉镂花等方法,成品牢固耐用。蟒袍、官衣、甲(靠)、开台(开氅)、小袖(箭衣)、男女帔等都按五色制配备。寒衣(褶)旧有“五色寒”之说,但清末民国初以来,即不受此限,色制日渐丰富鲜艳。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剧种衰落萧条,戏班常因陋就简,将就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受粤剧、越剧戏衣影响,生、旦服饰曾滥用镀泡、亮片。从60年代开始,不再用潮式制品,服饰风格日趋华丽、淡雅,追求轻便、通用。

传统服饰中的蟒袍,花纹为满金的浮绣大行龙,配三江水牙纹,间绣牡丹,金鱼纹裾脚,硬摆;女蟒无裉摆。甲用软肚,甲旗杆弯曲向后;不备女甲,挂帅女将只穿上甲,下扎“五色裙”;官宦人家出身的义士豪侠,亦可穿用“五色裙”。“红寒衫”系新郎、傧相、花花公子、和尚、尼姑、道士、道姑都可通用的服装。“女乌衫”,长及足,袖过指,再配水袖,表现中年哀怨女性形象。“衫套”,似短茶衣,狭袖,袖外接水袖式袖套。宫衣系暗襟连衣裙式,太监衣开领大襟式,诸葛亮专用对脸双筋滚红牙花纹的半厚底双筋鞋,以及美化生、净服饰的“须托”(形同围嘴)。妇女障蔽用的黑纱盖头,武旦短装遮臀用的遮子(三角裙),花旦珠绣额饰翠牌等,都是较为古老的传统服饰。

闽西汉剧原有的穿戴规制较为严谨。50年代初,仍沿用原有的穿戴规制,现行穿戴经过60年代的美化服饰,已基本类似京剧服饰。

砌末

闽西汉剧称砌末为“什物”。什物中独具特色的有“得胜旗”、“船篷”两种条形旗。得胜旗一堂为四面条形旗,系白底红边、一边穿杆;白底上分别墨书“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三军司令”、“凯歌喧声”。一般戏班不可能具备三套旗军(龙套)以象征交战三方的兵马,需要时,由男角兼扮代表正义、胜利一方的“大旗军”。大旗军上阵执用的旗帜叫“大旗军旗”(即得胜旗),可代替兵器“开打”。“船篷”是中间挑杆的水师专用战旗,也是一堂四面条形旗,白底墨书“江中第一”、“顺风得利”、“海不扬波”、“水路平安”。状元出巡有时使用四面红色方形素旗,个别剧目有用黑色或青色条形旗,如《齐王哭殿》。

常用道具有象形首级的“彩头”,镂花三折的圣旨,尖底橄榄形的小水桶,武功表演用的南派真实的兵刃、钩镰、钯头、藤牌、腰刀,特技用的“五彩”兵器,以及梯子功用的竹梯等。此外,模拟的布马、驴形与马鞭同台并用。粘羽的布鸡,木雕的猪脚与大朝珠代替的猪肠,软罗帽扎的猪头等道具的特殊使用和制作方法,都保留了传统特色。

舞台装置

门帘台帐是闽西汉剧组织演出空间的主要装置,称作中图、吊壁、招牌。招牌与中图相连接,招牌在上方,固定后用绳索横拉左、右两侧挂吊壁;中图向前突出,形成一庐帐式空间,下坐乐队;招牌的左、右两侧挂吊壁,吊壁与中图之间的前后距离,形成左、右通道,供演员出入场,即上下场门。囿于历史条件,景物造形历来简陋,早期除一桌二椅、绣帐、布城之外,曾有《柴房会》、《燕青打擂》等戏中使用的“上大吊”、“打五彩”等灯彩砌末。

民国初年,始有简单的布景和运用色光制造气氛的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使用布景和灯光造型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尤其从80年代起,布景形式开始多种多样,使演出的形式感更加鲜明。《鬼恋》(黄永碤、周扬设计)采用大面积的黑丝绒幕遮去2/3的天幕,在空出的1/3呈深蓝底色的天幕上,依稀可见富士山山头与凋零的樱花残枝。这集中地表现了夜色深沉、迷茫、压抑的悲剧基调。1995年,龙岩地区汉剧团演出的《擂皮子七七》(黄永碤设计),采用粗木条搭建、有多层演区的大型构架设在演区。这种木构架布景自始至终没有拆换或移动,然而通过灯光投射转换、光区切割,或某些小道具点缀,结合演员表演动作,创造出意蕴丰富的场景氛围或心理氛围。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12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非遗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戏剧项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让传统戏剧得以传承,有很多戏曲剧种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本文就为大家列举入选中国非遗的传统戏剧名单,包括京剧、粤剧、豫剧、川剧、皮影戏、梨园戏、秦腔、河北梆子、汉剧、评剧、越剧等。
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内著名传统戏剧剧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传统戏剧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五十多种。那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盘点了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其中京剧、昆曲、粤剧、皮影戏、木偶戏、藏戏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岩十大著名人物 龙岩最具代表性人物盘点
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从古至今,龙岩这一片土地诞生了许多名人,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美团创始人王兴、开国上将刘亚楼等人都是出自龙岩。除了他们,你还知道哪些龙岩著名人物呢?MAIGOO名人小编为大家盘点了龙岩历代名人排行榜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
龙岩十大特产 龙岩土特产有哪些 龙岩有什么特产值得买
龙岩地处闽西,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拥有很多山珍和土特产。那么龙岩特产有哪些呢?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龙岩十大特产,包含了特产名酒沉缸酒、农产品特产长汀河田鸡、特产名茶斜背茶、特产水果永定红柿、特产零食上杭乌梅、特产干果龙岩咸酥花生,还包含了漳平水仙茶、冠豸山铁皮石斛等闽西八大珍特产,还有连城红心地瓜干、长汀豆腐干、武平猪胆干等闽西八大干特产,一起来看看龙岩有什么土特产吧。
龙岩最高的山排行榜 龙岩高山排行榜 你去都过了吗
龙岩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结合部,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4.83%。境内武夷山脉南段、玳瑁山、博平岭等山岭沿东北~西南走向,全市平均海拔652米,拥有千米以上山峰500多座,境内最高峰位于玳瑁山区。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龙岩十大最高山峰,包括石门山、岩顶山、南山顶、苦笋林尖等,带你了解龙岩哪座山最高。
龙岩十大小吃 龙岩特色小吃排行 龙岩有什么名小吃
龙岩市,又称闽西,位于福建西部,是一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竞放异彩,特色小吃也是多种多样,那么,龙岩著名小吃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龙岩十大名小吃,有龙岩芋子包、长汀豆腐干、连城地瓜干、清汤粉、簸箕板、汀州灯盏糕、长汀米粉、上杭萝卜干、龙岩冬至包、下洋泡鸭爪、漳平风鸭糊 等龙岩特色名小吃,其中,龙岩芋子包被评为“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和“福建十大名小吃”,一起来看看龙岩必吃的美食小吃吧。
龙岩十大名菜 龙岩特色菜有哪些 龙岩经典客家名菜推荐
龙岩是客家人聚居地,这里的饮食文化以客家特色的菜肴和点心为主,其菜系是以龙岩为代表的闽西菜,龙岩客家菜是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龙岩名菜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龙岩十大名菜,有白斩河田鸡、涮九门头、连城白鸭汤、龙岩洋鱼、上杭红烧槐猪肉、长汀烧大块、永定菜干扣肉、武平猪胆干、龙岩什锦、下洋牛肉丸、雪花鱼糕等龙岩特色菜,其中,白斩河田鸡和涮九门头被评为“中国菜”之福建十大经典名菜和福建十大名菜,而红烧槐猪肉、白鸭汤、洋鱼被评为“闽西十大名菜”,一起来看看龙岩的代表菜吧。
龙岩什么山比较出名 龙岩十大有名的山 龙岩登山的好地方有哪里
龙岩位于福建西部,地处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结合部,是闽南沿海联接内地的主要通道。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资源丰富,以武夷山脉南段、玳瑁山、博平岭等山岭为主。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龙岩十大名山,包括冠豸山、梁野山、梅花山、王寿山、南华山等,一起来了解下龙岩有什么名山。
龙岩十大家居建材市场 龙岩建材市场有哪些 龙岩装饰材料市场在哪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项目的蓬勃发展,在新房装修及各类建筑项目的带动下,建材市场逐渐成为人们采购建材家居产品的重要场所,那么龙岩建材市场有哪些?龙岩装饰材料市场在哪?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推荐的结果盘点了龙岩十大家居建材市场,分别是闽西建材交易城、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MALL龙岩店 、万宝国际家居博览中心、漳平建材城、居然之家龙岩龙腾店、居然之家(龙岩大道店)、龙岩白宫家居广场、龙岩嘉年华建材城、晟龙豪庭建材城、龙腾建材市场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龙岩十大批发市场 龙岩批发市场在哪里 龙岩货源市场地址
龙岩区位好、资源富、政策优、产业实,经济发展优势明显。那么你知道龙岩批发市场在哪里,龙岩货源市场地址吗?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推荐的结果为您推荐了中农批(龙岩)交易城、西交易城、闽西建材交易城、龙岩市西安水果批发市场、龙岩东山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龙岩市禽肉批发交易市场、龙兴服装鞋业小商品批发市场、龙岩龙腾花卉市场、龙岩东城农副产品二级批发市场、龙岩韭菜园小商品服装市场十个项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龙岩十大购物中心 龙岩购物广场有哪些 龙岩大型购物中心在哪里
龙岩是福建省地级市,购物中心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新罗区和长汀县。那么你知道龙岩购物广场有哪些,龙岩大型购物中心在哪里吗?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为您推荐了龙岩十大购物中心,分别有龙岩新罗万达广场、龙岩万宝广场、龙岩上杭万达广场、龙岩万阳城、龙岩新发现国际广场、龙岩京华购物中心、龙岩宝佳广场、龙岩市尚品国际购物中心、龙岩新天地购物广场、龙岩中城投广场,下面就和买购网小编一起详细了解吧。
龙岩市出入境办理地点名单地址一览 龙岩市护照办证点地址
龙岩市的出入境护照办证点在哪里,分别有哪些?在出入境护照办证点主要负责承办公民因私出国(境)管理、受理签发公民因私事出入境证件、护照,实施外国人来华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的日常管理,签发口岸签证及其他相应的证件等出入境业务,那么在龙岩市的出入境业务及护照证件去哪里办理呢,下面买购网小编通过各项参考资料整理了龙岩市出入境护照办证点名单及龙岩市出入境护照办证点地址一览表,给你提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龙岩市十大律师事务所排行榜 龙岩市有名的律所
龙岩市有名的律师事务所有哪些?龙岩市作为福建省重要矿区、林区,在商事、民事都拥有较大的法律需求,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推荐的结果盘点整理出了龙岩市十大律师事务所排行榜,分别有福建正廉律师事务所、福建联合信实(龙岩)律师事务所、福建天衡联合(龙岩)律师事务所、福建力涵律师事务所、福建天岩律师事务所、福建金磊律师事务所等知名律所。仅供参考选择对比,不作排名依据,希望能帮到您。
龙岩著名景点有哪些 龙岩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榜
龙岩,这座位于福建西部的城市,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踏上龙岩之旅,您将领略到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那你知道龙岩著名景点有哪些?下面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龙岩十大旅游景点,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洪坑·初溪·高北、连城冠豸山景区·石门湖·九龙湖·竹安寨、汀州古城·卧龙书院·长汀红色旧址群、龙硿洞风景名胜区、武平梁野山景区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龙岩市六大著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龙岩地理标志产品 龙岩六大地标产品
龙岩市六大著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要盘点龙岩市当地出名的国家级地标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那么,龙岩市有哪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比较出名呢,来一起看一下龙岩市六大地理标志产品榜单吧!
龙岩市旅行社名单 龙岩有哪些旅行社 龙岩正规旅行社一览表
龙岩市有多少家旅行社?很多想出去旅游的用户会在网上参考各类龙岩旅行社做为参考,那么龙岩市出名的旅行社你了解多少呢?下面买购网编辑通过研究整理了旅行社的各项名单数据,盘点整理出了龙岩市旅行社部分名单名录,分别有龙岩市古田圣地旅行社、福建酷乐国际旅行社、龙岩市智慧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页面名单仅展示本站收录的部分数据,表格排名不分先后不作排名依据,仅供参考使用,希望能帮到您。
龙岩有什么红色景区 你去龙岩红色地标打卡了吗
福建省龙岩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享有“红旗不倒”美誉。那么作为红色旅游胜地的龙岩有哪些红色旅游景点呢?下面MAIgoo网小编就来盘点一下龙岩十大红色景区,包括古田旅游区、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长汀红色旧址群、连城松毛岭战地遗址红色景区、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象湖红色革命旧址群、永定区牛牯扑红色旅游景区、永定泽东楼等等,一起来看看这些龙岩红色旅游好去处吧!
龙岩六大家具市场 龙岩家具城有哪些地方 龙岩大型家具卖场在哪里
龙岩市在金融、‌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均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为家具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你知道龙岩家具城有哪些地方,龙岩大型家具卖场在哪里吗?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推荐的结果为您整理了龙岩六大家具市场,分别有闽西建材交易城、万宝国际家居博览中心、漳平建材城、居然之家龙岩龙腾店、居然之家(龙岩大道店)、龙岩白宫家居广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龙岩市大学有哪些 龙岩市著名大学 龙岩市大学名单一览
龙岩市有哪些大学呢?龙岩市有哪些重点大学?大学是人生重要的阶段之一,相信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想对学校了解清楚,下面小编整理了龙岩市大学高校名单,家长和学生们可以通过查看大学名单,为你在龙岩市选择合适的高校做数据参考使用,大学排名不分先后。
龙岩十大适合开店的商业步行街 龙岩商业步行街排行榜
龙岩是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区位条件好,资源丰富,商业较为发达。那么你知道龙岩哪条商业街适合开店吗?本文根据系统算法统计为您推荐龙岩十大适合开店的商业街,分别有恋城1908文创街区、龙岩中山路步行街、长汀古城花漾街区、武平县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福建土楼风情街、漳平八一路步行街、永定金砂红色小镇、未来城奥特莱斯商业街、未来park新天地商业街、上杭瓦子街,下面就和买购网小编一起详细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