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详细
圣·尼古拉大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博物馆广场中心,占地面积393.64平方米。整座教堂以整齐的原木水平叠砌成墙体,墙体交叉处,原木互相咬合,属俄罗斯(古典哥特式)井干式圆木结构建筑,是一座八面体教堂。其醒目的八面形尖屋顶和周围的北方自然景色与建筑群非常和谐,有机地组合成统一体,中央大圆顶上矗立钢制镀金大十字架,帐篷顶端部5个洋葱形穹顶和多变的造型。圣·尼古拉大教堂正门的圣母像和正殿东方外部的壁画,是俄国画家古尔希齐文克所作,庄严肃穆、富丽堂皇。
详细
圣母帡幪教堂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大直街南侧(东大直街268号) ,原称圣母守护教堂。圣母帡幪教堂始建于1902年,位于南岗新买卖街(现果戈里大街)乌克兰俱乐部内,是东正教的一个墓地教堂,最初为一座石结构的祈祷所,教徒以乌克兰人为主,故曾有乌克兰教堂之称。圣母守护教堂坐南朝北,高30米,宽18米,长25米,占地面积9502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体现出拜占廷建筑的特点。
哈尔滨市基督教南岗礼拜堂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252号,1914年德国人阿斯多尼亚▪里多瓦倡议兴建。德国路德会牧师贾乐天主持开堂。当时教堂占地面积2360平方米,设计风格属于德国哥特式教堂,解放后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建筑单位。由于历史原因,教堂于1967年被迫关闭,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全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南岗礼拜堂于1980年归还教会并进行修复,同年圣诞节复堂并接待信徒。复堂后由省、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委孙耀宗牧师主持圣工,直至1989年,后杨松山牧师陈德信牧师相继任本堂主任牧师。1997年至今由李美兰牧师主持圣工,信徒约有近万人。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士课街。是一座东正教堂。建筑面积1005平方米。建于1931年。为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1980年经修复后改为天主教堂。现为黑龙江省天主教爱国会、哈尔滨市天主教爱国会和黑龙江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所在地。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圣·伊维尔教堂,简称“伊维尔教堂”,建于1908年,面积为555.8平方米。教堂原为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教堂,折衷主义建筑,砖木结构,设计师为德尼索夫。在伊维尔教堂西北20米处,保存有建于1924年的教堂附属孤儿院,伊维尔教堂也是目前哈尔滨市唯一一处保存有附属建筑的历史宗教建筑。2017年,哈尔滨火车站北广场进行规划改造,建成了以伊维尔教堂为主体,集旅游、休闲和景观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圣·伊维尔教堂得以翻修并成为哈尔滨市又一地标性建筑,展示着哈尔滨的历史风貌和建筑文化。
详细
东大直街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中心的南岗区东大直街211号,原为南岗圣斯坦尼斯拉夫教堂(波兰天主堂),是一座波兰侨民建造的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20世纪初,参与建筑中东铁路的波兰侨民有3000余人,大部分都是天主教徒。1906年,波兰教徒集资在哈尔滨南岗东大直街建造司坦尼斯拉夫天主堂,1907年落成。该堂1909年由吴文化(司特罗夫斯基)教士主管。并附设波兰中学和波兰侨民宿舍。有教徒2000人。(道里新开街另有一座波兰天主堂,教徒1000人。)1918年在俄国圣彼得堡登记,1923年改为海参崴主教管理,後由北京宗座代表管理。1934年归属吉林教区主教管理。
哈利路亚礼拜堂,又称哈利路亚教堂,是哈利路亚教会所在地。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油房街与升永街交汇处,升永街2号。哈利路亚礼拜堂是哈尔滨市较大的教堂,可容纳4000人同时礼拜。该堂由吕德志主任牧师及十位同工与全市的牧师、长老共同服侍,信徒近万人。礼拜堂为哥特式,南侧(油坊街一侧)正门楼梯两旁有轮椅通道,轮椅通道包围的花坛中写有神爱世人四个大字。教堂正上方有两个钟楼,钟楼上方和教堂正中各有一个十字架。
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大街第五中学校内。建筑面积836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呼兰天主教堂主体建筑系一座双塔型法国式教堂,高35米,青砖外墙,东西18.3米,南北23米,建筑面积836平方米。双塔造型类似于巴黎圣母院,高35米。堂内欧式穹隆大厅宽敞明亮,有两排红漆明柱。此教堂下辖石人城,兰西,木兰等地的天主教堂。青砖瓦土木结构,具有浓厚的欧式建筑艺术风格,其外观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建筑有相似之处。
伯特利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建国街210号(建国公园对面),可容纳2900人进行礼拜,牧养信徒近8000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哈尔滨道里区教会仍然以片点教会为主,礼拜堂数量少,规模小。经过哈尔滨市基督教两会和原新阳路教会教牧同工的规划和努力,市政府批准将建国街85号的一处废弃的朝鲜族文化宫交付哈尔滨市基督教两会建设新教堂。2005年8月16日,全市各教会的主任牧师、教牧同工和弟兄姊妹的代表来到新堂奠基的位置,鞠强杰长老为新堂奠基,弟兄姊妹为新堂铲土。2005年12月20日,伯特利教堂举行落成献堂典礼,鞠强杰长老主持。附近聚会片点和原新阳路教会将聚会地点放在这里,组成伯特利教会。
哈尔滨圣母安息教堂也称乌斯平卡亚教堂,是中东铁路管理局于1908年9月修建的一所东正教徒祭祀死者的教堂。1949年之后,教堂中原有的外侨墓地全部迁至皇山公墓,教堂也在20世纪80年代改名为“文化公园”。整个教堂虽然规模不大,但造型小巧别致。建筑通体呈方形,为砖木结构,穹顶为钟楼。如今的圣母安息教堂外爬满了藤类植物,但依旧能感受到它厚重沧桑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