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电力系统内规模庞大、综合实力强劲的工程检测与监测机构和国际工程公司,始终致力于在电力、核能、海洋、综合能源、网络信息、交通工程、环境水务、建筑、产业园区等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目前广东院在全国30余个省级行政区域开展了业务,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往来,与国际专业服务商和设备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大型投资企业保持着良好合作,积极带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在咨询规划方面,广东院密切跟踪新形势、新要求,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等要求,整合多专业资源优势和技术力量,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在能源领域,咨询规划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在勘察设计方面,广东院可在全部21个行业从事勘察设计工作,不受地域和规模限制。广东院在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百万千瓦级核电厂常规岛、百万伏特级特高压输电和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等领域的勘察设计技术实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同时拥有百万级火电、核电常规岛、特高压输电、海上风电工程投产业绩,以及全电压等级序列柔性直流工程投产业绩的设计院。
广东院充分发挥规划咨询优势,积极在“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方面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投建营一体化)。广东院持续优化资源与资本布局,强化产融、产技、产信“三个融合”,加快建设前沿的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商。
1、产业数字化
设计数字化:广东院是国内较早引进并采用国际三维设计技术的企业,近年来,自主研发了架驭系列输电工程全过程智能设计软件、电厂数字化正向设计系统、海上风电工程模拟仿真软件平台等一系列数字化成果,逐渐从跟随者转变为创新者与领跑者。
工程管理数字化:广东院充分运用GIS、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BI数据驾驶舱等技术,打造了一体化的新一代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集成传统智慧工地、总承包协同管理系统、数据驾驶舱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安全生产智慧化、项目管理协同化和决策指挥数据化。
2、数字产业化
能源大数据应用:广东院不断加强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工程数字化能力,打造了数据要素价值凸显的“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和“能源大数据平台”,聚合海量的“源网荷储”多源异构数据,高时效性的地理信息数据、行业领军的风光资源与预测数据,搭建丰富的能源大数据应用场景,为政府行业监管与产业促进、能源企业效益提升提供数据与应用服务,为数字中国建设、能源数智化转型贡献力量。
广东院充分发挥突出优势和工艺集成优势,将技术方案与设备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自主核心竞争力的成果和产品。积极运用工程数字化成果,在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基建发展等方面开发具有市场应用前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产品。凭借对能源大数据背后业务逻辑的深刻理解,积极参与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软件、工艺包、技术包等,打造创新价值增长形态。
·FLESS柔性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E-block边缘数据中心
·架驭数字化输电线路设计平台
·智慧工地管控平台
在资质体系方面,广东院已建立了种类齐全、范围全面的资质体系,拥有涵盖全业务链的30多项各类资质资信,包括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工程咨询综合甲级资信等国家高等级资质资信,以及国家对外援助项目咨询服务单位资格。同时广东院在全国电力设计行业中较早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和“三标”一体认证,还建立了涵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体系的企业标准体系。
在人才队伍方面,广东院现有员工超2300人,博、硕士及本科学历人员占比95%及以上,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持证专业技术人员百分比为60%及以上。
在科技实力方面,广东院注重科技创新的指引作用,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近年来主编、参编相关标准超290项,拥有专利、专有技术和软件著作权等自有知识产权成果超过1300项,建造了多个研究机构、技术中心、科研工作站等。
广东院多次上榜ENR中国承包商80强,历年来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超390项,各类工程奖超1000项,包括全国质量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新中国70周年工程建设行业功勋企业和优秀勘察设计企业、勘察设计行业海外工程标杆企业、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领军企业、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和铜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工程总承包银钥匙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国内奖项,以及越南国家优质建筑工程质量奖、 越南国家优质建筑工程设计奖、孟加拉国最佳发电项目奖、老挝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国外奖项。
1958年-1978年:艰苦创业
1958年,广东省电业局设计室成立,广东院自此建院。1961年,广东院与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合并,成为了广东省水利电力工程设计建设的主要力量。1963年,广东院勘察设计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丰江电厂至广州输变电工程投产。1971年,广东院开始承担涉外工程——援助刚果(布)布昂扎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设计工作。从1974年起,广东院陆续承担了黄埔电厂一、二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从此迈入大型滨海电厂设计行列。
1978年-2000年:风气之先
1979年,广东院承担了大亚湾核电站选址勘察工作。1982年,广东院引进小型计算机,开始了使用计算机的历史。1990年代初,广东院主编完成《广东省三十年电力发展规划(1991~2020年)》。1990年代初,广东院迈入600兆瓦发电机组设计领域。1995年,广东院通过了质量认证(ISO9001)的电力设计企业。1990年代末,广东院开始探索独立,并开展总承包工程。
2000年-2011年:自主创新
2002年,广东院开展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的电力设计企业。2005年,广东院开展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攻关。2007年,广东院承担了±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2008年,广东院主编国家标准《核电厂常规岛设计规范》。2009年,受广东省能源局委托,广东院承担了《广东省海上风力发电场工程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广东院成为中国南方电网特大型企业。
2011年至今:行业领军
2011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广东院成为能建集团的骨干企业。2015年,广东院规划选址和EPC总承包建设的越南永新电厂一期2×620兆瓦机组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省级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在广东院正式成立。2018年,广东院参与勘察设计的广东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成为EPR全球首堆工程。2019年,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海上风电EPC总承包工程全容量并网,同年,其主编的首部海上风电场设计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2021年,广东院参与勘察设计的±800千伏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同年,其总承包的H级燃机发电项目开工建设。2023年,广东院牵头EPC总承包建设的全路域交能融合示范项目首批并网发电;广东院主导研发的FLESS柔性储能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面世;广东院EPC总承包的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数据中心开工建设;广东院投资建设的广东台山海宴渔业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
名称沿革
广东省电业局设计室(1958年)——广东省电业局设计院(1960年)——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1961年)——广东省电业管理局设计处(1964年)——广东电力基建公司设计处(1968年)——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1972年)——广东省电力勘测设计院(1978年)——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1994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2012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