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十大寺院 NO.1
中国十大佛教名山寺院 NO.4
普陀山十大寺庙送子观音 NO.4
中国十大普贤殿 NO.5
普陀山十大景点 NO.5
中国十大求学业的寺庙 NO.6
中国十大求事业的寺庙 NO.6
中国收入最高的十大寺庙 NO.6
中国十大求财的寺庙 NO.7
中国十大文殊菩萨殿 NO.7
中国十大伽蓝菩萨景点 NO.8
中国十大地藏殿 NO.10
中国十大求工作的寺庙 NO.11
中国十大汉传佛教寺院 NO.12
中国十大千手观音寺庙 NO.19
中国十大虚空藏菩萨寺院 NO.25
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
十年动乱中,殿宇佛像受到破坏。1979年,国家重视名山修复,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今殿堂楼阁,已修葺一新。每日来普济寺进香的善男信女和寻胜探幽的旅游者络绎不绝。
普济寺是普陀山的佛教活动中心,一切重大的佛事活动在此举行。另为农历的2月19,6月19,9月19为庙会,在这时候去可能更加有趣。当地气候适宜,十月份时最高温度为26摄氏度,最低温度为12摄氏度。
御碑殿,在山门内,有明万历、清康熙时的御碑三块,正中一块刻的是普济禅寺历史沿革,立于3.5吨重的赑屃上,赑屃昂首伸颈,服珠能转动,可见其雕刻之精。
钟鼓楼,山门东侧是钟楼,重檐歇山,内悬大铜钟一口,重3500余公斤,铸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西侧有鼓楼,建筑形式同钟楼。每天清晨撞钟,傍晚击鼓,召集僧众参加活动,这就是古代诗文中常说的“晨钟暮鼓”。
天王殿,亦称金刚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进门迎面是一弥勒菩萨,光首、笑脸、袒胸、盘坐,一手拿一只布袋。据说他能将世人一切苦难装入布袋之中。佛像两旁有一副对联:“慈颜含笑笑天下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以劝人们慈悲大度为怀,用乐观态度对待风雨变幻的生活。弥勒菩萨后面的塑像是韦驮菩萨,昂然挺立,手持宝杵,据传韦驮是神将之首,常于东、南、西三州巡游,守护伽蓝,属护法神。两旁的四大天王宛如四名卫士在维护法门,他们是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的天王,各自手里拿着法器。殿后有香樟8株,直径0.8-2米多,植茂盖庭。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相当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阔7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殿前平台周有石雕栏板,台中有钢鼎炉,高约4米,上铸,“普济禅寺”、“千秋宝鼎”、“光绪辛丑(即1901年)冬月吉旦”等字样。殿内正中端坐着高达8.8米(毗卢观音趺伽坐像本身高6.5米,座高2.3米)的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她的门徒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法堂,面宽5间,重檐歇山,楼下是法堂,楼上为藏经楼。收藏着万卷经书。两侧又有配殿,东首为普门殿,西首为地藏殿,供奉应化于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这样排列,把中国四大佛山的主佛,都集中在一起了,宾主相比,使“震旦第一佛国”枣普陀山主佛观音菩萨显得更为突出。再两侧东首是客堂,是接待香客和外来僧人、接洽佛事之处,西首也是客堂。
后殿立有功德碑,是供募化资金、建寺有功的人留名用的。
方丈殿,5开间,殿内陈设清净,简朴大方。殿东首为库房,殿西现为普陀山佛教协会办公室。
功德殿,在寺最后,是佛教信徒为其祖宗立位做功德的佛堂。殿堂四周附设斋堂、僧舍等。
普济寺内有龙眼泉、菩提泉、菩提井,均为煮云雾佛茶的上品泉水。过去在附近设有茶室,招待香客。这就是普陀山十景之一“静室茶烟”的所在地。
如何到达普济寺
普陀山上的旅游专线1路至百步沙(普济寺东);或2路到百步沙(普济寺)下车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