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避暑北池》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诗。诗人自己闲居消夏,心里念着赤日炎炎下忙于农事的老百姓,全诗体现出关心民瘼的民本思想。
夏至避暑北池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1]晷:利用太阳的影子测量时间的工具。
[2]漏:古代利用铜壶滴水计时的工具。
[3]暇:空闲的时间。
[4]亭午:正午。
[5]筠:竹子的青皮,此处指竹子。
[6]洒烦抱:洗涤心中的烦恼。
[7]华觞:华丽的酒器。
夏至这天,日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达了极限,漏壶计量的夜晚的时间从此逐渐变长。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政教政策,就已开始忧心天气的冷热交替了。公门中空闲的时间很多,这个月的农事稍忙。居于高位依然挂念田间农人,如此酷热怎么能够抵挡。正午时分停止了所有的公务,我独爱去池塘边游玩。城门紧闭,绿荫下寂静无声,城墙高耸,树木苍翠茂盛。绿竹上还有白色的粉末,池中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出阵阵清香。在这里我洗涤了心中的烦忧,可以举起酒杯开怀畅饮。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等。
诗人自己闲居消夏,心里念着赤日炎炎下忙于农事的老百姓,体现出关心民瘼的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