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斋居》是明代黄佐的一首佳作,它细腻入微地展现了夏至时节的特定场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桥门日日听鸣驺,长夏斋居亦似秋。雨歇风篁依砌舞,夜凉云汉入窗流。
咸英乐自周家变,江海心从魏阙游。隐几梦回天咫尺,六龙飞处是方丘。
黄佐(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全诗以斋居为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贴切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夏至之夜。诗句中不仅透露出平静与淡泊,更体现了黄佐作为儒学大师的深厚底蕴和人生智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是黄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黄佐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夜凉云汉入窗流”一句,不仅描绘了夏夜的清凉与宁静,更寓含了诗人对宇宙浩瀚、时光流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