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普伦寺(Ta Prohm,又译:达波龙寺、塔布茏寺)相传为吴哥王朝中兴君主杰耶跋摩七世(1181-1220年在位)于1186年为其母所建。
寺内建筑顶端、基底和夹缝中生长着许多数百年的参天古树,建筑塔群苍劲宏伟,林木枝桠丛生,树根盘根错节,包围和抱持着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较量和相互依存的奇特关系,是吴哥建筑群中较具特色的景点,与吴哥窟和巴戎寺鼎足而立,成为吴哥古迹中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
塔普伦寺位于柬埔寨吴哥城东约1公里处,位于吴哥窟南部33公里处,四周长、宽据说原有1000米、600米,尊奉婆罗门教和佛教,当地人称之为“小吴哥窟”,但是崩落毁损的情况相当严重,只剩下长、宽各为40米及30米的内层围墙了。
4面方位开有4座门廊,主殿面向东方,北侧突出门廊上有6臂保护神Vishnu的浮雕。由东门走进来,会经过一道长长回廊,长廊顶端有成列仙女Apsara的浮雕,透露出飘逸浪漫气息,所以有“舞者长廊”的美誉。
神殿内则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传说是依据加亚华尔曼七世的母亲形象而塑造雕刻,当初被发现时即被当地人称之为卡波克(Kapok)的大树所盘据而放弃整修。
还有一处内室称为“回音塔”,站在塔里面的某一定点,用力拍胸脯时会产生宏亮的声声回音,神奇有趣。
但经过长时间无人居住,许多树木长在寺庙之上,寺内多为树抱石的景观。
加亚华尔曼七世统治真腊的的时间在1181年到1201年,他即位时大约已过五十岁,在1186年为了纪念母亲,即下令着手兴建塔普伦寺。当年它是一所拥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庙宇和修院双重功用的神殿。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塔普伦寺之后,即因整座寺庙已被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由此形成了塔普伦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与标记。
结实雄大的榙普伦寺,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Kapok)树所盘踞,它们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在屋檐上、裹住窗门,由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开始,历经数百年的努力,深稳紧密地缚住神庙,让枝干有力地向天攀升。
而今卡波克葱茂的树叶就像祈神的臂膀,成功地伸向天际,与神庙交错相缠,蔚为奇观,以至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这些树也应列入神庙历史的一部份而一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