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孝陵

#陵墓# 0 0
清孝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内的昌瑞山主峰南麓,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合葬陵寝。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是清朝帝陵中规模最大及清东陵区域内唯一没有被盗的帝陵。清孝陵是清王朝仿照明陵规制在关内营建的第一座皇陵,是后世清朝帝陵的模式和蓝本。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清孝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内的昌瑞山主峰南麓,是清世祖顺治皇帝、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合葬陵寝。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是清朝帝陵中规模最大及清东陵区域内唯一没有被盗的帝陵。

清孝陵是清东陵的首陵(主陵),其主要建筑从南到北主要由石牌坊、大红门、神功圣德碑亭、神道石像生等神道区建筑以及东西配殿、隆恩殿、方城明楼、宝城等陵宫区建筑构成。清东陵内的五座帝陵,只有首陵清孝陵设置了十八对石像生,其他帝陵均为五对。清孝陵是清王朝仿照明陵规制在关内营建的第一座皇陵,是后世清朝帝陵的模式和蓝本。

景点景观

建筑格局

建筑布局

清孝陵以金星山为朝山(陵寝正前方所对之山),以影壁山为案山(墓穴与朝山之间的小山),以昌瑞山为靠山(陵墓后靠之山),三山的连线即为清孝陵建筑的轴线。由于金星山、昌瑞山之间的距离长逾8千米,为突出体现二山的关系而又能形成恢宏的气势,营造者特意设置了一条长约6千米的神路(专供棺椁、神牌通过的甬路),将自石牌坊(用石料构筑的牌楼,是陵区入口的标志物)至宝顶(地宫之上的封土)的几十座建筑贯穿在一起,并依山川形势分成了三个区段:

清孝陵主体构成的三个区段

所处区段 区段长度 区段描述

石牌坊到影壁山 1.5千米 此区段内,配置了宽大的石牌坊和高耸的神功圣德碑亭(内竖为皇帝歌功颂德的石碑的方亭,亦称大碑楼),与拔地而起的金星山及平圆的影壁山相呼应。

影壁山至五孔桥 3.5千米 此区段内,配置了石像生(设在神路两旁的石人、石兽雕塑群)、龙凤门(由三间石雕火焰牌楼和四段琉璃壁组成的门坊)、一孔桥、七孔桥和五孔桥等低平建筑,以同周围的平坦地势相协调。

五孔桥至宝顶 1千米 此区段内,集中配置了神道碑亭(内竖镶刻帝后谥号石碑的方亭)、隆恩门(陵院的大门)、隆恩殿(举行大祭活动的主要殿堂)、方城(砖砌的方形城台)、明楼(建在方城之上的内竖墓碑、檐挂陵名匾额的方亭)、宝顶、宝城(围绕宝顶的城墙)等主要礼制性建筑。

建筑特点

整个清孝陵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升高,以与昌瑞山及两侧护砂(陵寝左右的山丘)相互配合。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符合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

主要建筑

清孝陵主要建筑介绍

文物名称 文物介绍

神路 孝陵的神路由条石和墁砖组合面成。中路条石一般宽80厘米左右,名中心石。中心石两旁的条石称牙石,一般宽40厘米左右。三路均由青白石铺成。中心石与牙石之间铺墁砖块,牙石外是宽约70厘米的砖墁散水。神路禁人行走,只有帝后棺椁和运送神牌的黄亭、运送祝版制帛的龙亭才可以在神路上通行。孝陵神路长约6千米,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室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建筑相贯串,形成陵区建筑中轴线。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

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为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夹杆石的顶部圆雕麒麟、狮子,看面分别浮雕云龙、草龙、双狮戏球等图案。梁枋上雕刻旋子彩画。折柱、花板上浮雕祥云。斗拱、椽飞、瓦垅、吻兽、云墩、雀替均为石料雕制。孝陵石牌坊沿袭明代工程做法施以彩绘,虽历经数百年色彩依然存在,卯桦之间毫无走闪之迹。经过两次大地震330年仍完好无损。

大红门 大红门不仅是孝陵的门户,也是整个清东陵的总门户,位于陵区之南,石牌坊以北,面阔38米,进深11.15米,单檐庑殿顶,三个拱券式门洞,每扇红漆大门上镶嵌着八十一个铜镀金门钉。中间门洞前后各设一块浮雕云纹的丹陛石。清朝统治时期,大红门是谒陵者和帝、后、妃棺椁的必经之处。左右各设一座下马牌,谒陵者进入必须下马、降舆,步行通过。在大红门两侧还环绕近40华里宽厚高大的风水墙,把整个陵区圈占起来。棺椁经过时,把门旁风水墙拆开一个豁口,事后再砌好如初,不过现在仅存半华里。大红门外两旁各有一座值班房,驻陵官兵昼夜看守。

具服殿 具服殿也称更衣殿,是专门为帝后到东陵谒陵时更换衣服进行休息的地方,它位于大红门内神道左侧,是一个单独的院落。

大碑楼 大碑楼也称作神功圣德碑楼,位于大红门北约500米处。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须弥座上,通高约33米,每面檐墙面阔25米多,各有一个拱券式门洞。内有一长五米多,宽二米多石雕神兽名赑屃。卧于刻满海浪的水盘,上驮一统碑高6.72米,宽2.17米,厚0.73米的“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两种文字刻成,满文居右(西),汉字位左(东),记载顺治帝一生功德。碑楼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康照皇帝亲撰1400余字的碑文。楼周砖墁地,四角各有一根号称擎天柱的八棱云龙华表。

石像生 孝陵石像生共18对,其中文臣3对、武将3对、站卧马各1对、站坐麒麟各1对、站卧象各1对、站卧骆驼各1对、站坐鋑猊各1对、站坐狮子各1对。另有望柱1对。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块石料雕成并对称地排列在神道两侧,南北长800多米。

龙凤门 龙凤门位于石像生北端,是孝陵神道上门式建筑之一,为六柱三门四壁三楼顶形式,周身用黄绿琉璃构件嵌面,壁心画面是龙、花、鸟等图案。横向的龙凤门和纵向的石像生形成纵横交错之势,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感觉,另有收拢视线、突出石像生的作用。

一孔拱桥 一孔拱桥为神道上的建筑之一,它把僵直的神路做成弯路,增加了整体建筑的美感,以此符合古人的审美情趣。

七孔拱桥 拱形桥在石桥中是等级最高的一种。七孔拱桥在清东陵只孝陵有一座。桥长110米,两侧安设石栏板126块,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

小碑楼 小碑楼也称神道碑亭,位于宫门前正中神道上,重檐歇山顶,楼内巨大的赑员背上驮着一统高5.1米、宽1.77米、厚0.71米的石碑。碑额题“大清”两字,碑身阳而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顺治皇帝的庙号和溢号。满文居中,蒙文在左,汉字在右。

神厨库 神厨库位于陵前左侧,是清孝陵做祭品、存放祭品、杀牛宰羊的地方。神厨库内建神厨一座五间、神库两座各三间。另设重檐歇山顶牲亭一座,为宰杀牛羊之所。

东、西朝房 东西朝房位于神道碑亭以北,神道两侧相对而建。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有前廊。黄色琉璃瓦顶。东朝房是为祭祀制作膳品、瓜果和熬制奶茶所在,故称茶膳房。西朝房是为祭祀准备面食点心,制备供品和干鲜果品的地方,又名饽饽房。

隆恩殿 隆恩殿俗称大殿、享殿,是供奉顺治帝及其两位皇后神牌、供品和举行祭祀的主要场所。隆恩殿重檐歇山项,面阔五间,内设暖阁三间,中暖阁供奉顺治皇帝和孝康皇后神牌,西暖阁供放孝献皇后神牌。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和忌辰均在殿内举行祭祀活动。殿前为月台,周环青白石栏杆。月台陈设铜鼎式香炉一对,钢鹤、钢鹿各一双。

东、西配殿 清孝陵东配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是存放祝版和制帛的地方。大殿维修时,暂将神牌临时移放于此。西配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每逢顺治帝、后忌辰大祭时,有13名喇嘛在此念经为死者超度亡灵。

焚帛炉 焚帛炉也叫燎炉,建于隆恩门内东西两侧。通体用琉璃件构成,其内为生铁铸就,顶部有出烟孔,下面有出灰焚帛炉口,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陵寝祭祀之后,祝版、制帛、五色纸及金银锞子等在炉内焚化。帝后陵内有两个黄色的焚帛炉,而妃园寝内只有一个绿色的焚帛炉。

陵寝门 陵寝门位于隆恩殿后,后院门户。三个独立门口(中门较大),均为单檐歇山顶。门前各有一座月台,前置踏跺石。

二柱门 二柱门由两根石柱和一个门楼组成,为礼制性建筑。清制帝陵设有二柱门。

石五供 石五供即一座香炉、二个烛台、二个花瓶,共五件器物。祭台为长方形须弥座,青白石雕琢而成,通体雕刻莲花等吉祥图案。五供上饰有石花。清制帝后陵有五供之设。

方城明楼 方城位于石五供之北宝顶前,方形城台式建筑。三面砌雉堞,北面砌宇墙。城身用澄浆砖干摆,底座为石须弥座,下部有一条南北方向隧道。明楼建在方城台正中,是全陵最高建筑。碑亭为重檐歌山顶,覆以黄色疏璃瓦,四面檐墙各辟券门。楼内正中有涂朱砂石碑一统。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世祖章皇帝之陵”字样。碑座为雕花涂色的须你座。

月牙城 月牙城为方城和宝城之间的半封闭式小院。北面月牙墙正中的琉璃照壁遮挡地宫入口。传说建陵时所用匠夫皆为哑巴,故又称哑巴院。

宝城宝顶 宝顶即坟头。孝陵宝顶为长圆形,位于地宫上面,周用砌有宇墙,用三合土加糯米汤夯筑而成。宝城即图护宝顶的马蹄形城墙。外便做雉冻,内侧砌宇墙,马道居中,外面澄浆砖干摆,东西两侧设挑头沟嘴出墙外以排水。

实用信息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清孝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内的昌瑞山主峰南麓。

开放时间

清孝陵属于清东陵内的陵寝和景点,不对外单独开放,通用清东陵开放时间。

历史沿革

清孝陵相关历史沿革

年份时期 清孝陵相关历史沿革

清顺治十八年 康熙帝开始筹建顺治帝的清孝陵陵寝。

(1661年)

清康熙元年 九月,清孝陵陵址破土。

(1662年)

清康熙二年 二月,清孝陵动工兴建。

(1663年)

清康熙三年 十一月,清孝陵主体工程告竣。

(1664年)

清康熙七年 康熙帝营建清孝陵圣德神功碑亭。

(1668年)

清康熙十二年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后,清孝陵基本完工。

(1673年)

1952年 中国政府成立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清孝陵在内的清东陵所有陵寝进行管理保护。

1978年 清孝陵在内的清东陵成为景区正式对外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游览。

荣誉及其他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顺治帝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年)。后金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于盛京(今沈阳)永福宫。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母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福临在叔父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辅佐下即帝位,改元顺治,并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沈阳进京(北京),在太和门举行了登极大典,成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圣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骨灰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孝陵。

孝康章皇后

清世祖孝康章皇后佟佳氏(1640—1663年),少保都统佟图赖之女。其家佟氏本汉军,世祖命将佟佳氏改入满族,是为此族入满洲旗之始。初入宫册为妃。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生皇三子玄烨,即圣祖康熙帝。圣祖继位,上徽号慈和皇太后。清康熙二年(1663年)卒,祔太庙,合葬清东陵之孝陵。雍正、乾隆朝累加谥,谥号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孝献皇后

清世祖孝献皇后(?—1660年),又称“董鄂妃”,栋鄂氏,清世祖福临之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清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清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清东陵之孝陵。

学术研究

陵名由来

孝陵定名之前称“世祖陵”,名字确定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初一,其满文名字为“孝顺阿”,由内阁大学士拟定后恭恭敬敬地呈献给康熙帝,然后由康熙帝亲自用朱笔圈下确定的。对于清皇室来说,入关第一帝的陵寝甚为重要,他们认为这是关系到子孙繁衍、国祚长远的大事。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对孝道都极为重视。虽然人们对“孝”字的理解有时具有局限性,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善视父母老人。而在古人的帝王之孝中,融进了更为广泛的内容:“慈惠爱民曰孝,德加百姓曰孝”等等。这样,“孝”字就成为评述一个帝王的综合标准,是其必备的修身素质。所以清入关后第一帝的陵名定为“孝陵”是有其深刻含义的。

拆了明陵建清陵的历史真相

实际上清孝陵的部分建陵材料源自明代建筑—“清馥殿”,而不是明代帝陵。1991年,清孝陵进行了一次大修,工作人员在拆卸大殿天花板的过程中,在孝陵金莲水草图案的两处穿带之间发现了一些刻字,上面写着“清馥殿”的字样。之所以“清馥殿”的建筑材料被发现于清东陵的孝陵中,这和顺治皇帝的骤然去世有关。清孝陵的陵址是世祖福临亲自选定的,但由于当时仍处在清朝的定鼎初期,战争不断,灾害频仍,国库空虚,所以其生前未建陵寝。顺治帝福临驾崩当年,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才开始筹建陵寝,由于当时经费不足,福临又停灵待葬,清廷不得已拆用了北京北海西岸的一组明代建筑—“清馥殿”的部分旧料来修建清孝陵,因为属于拆建,清孝陵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修筑完成。当时,民间很多不知情的百姓便传出了孝陵是拆了明代的帝王陵营建起来的,但事实上孝陵的主要建筑材料来源于“清馥殿”,孝陵的神道碑楼有一部分材料也是来自于“清馥殿”院落的一座亭子。

清孝陵未被盗掘的原因

清孝陵之所以成为清东陵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寝,其一,源于民间传说,即顺治出家并没有葬入地宫的传说。既然是空的,自然没有什么珍宝,这就使大部分盗墓贼对它失去了兴趣。其二,源于清初的满族火葬的丧葬制度,因为皇家随葬物品,一般为金银制品、珠宝玉器之类,是用来填补棺缝的。而清孝陵的由于施行火葬,所以地宫里根本就没有棺椁,只不过就是三个骨灰坛子,坛子是不需要珍宝填缝的。其三,清孝陵陵寝的功德碑上的的确确写着“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这些真真假假的传闻,的确起到了保护孝陵的作用。

文物价值

整个清东陵的五座帝陵,只有首陵清孝陵设置了十八对石像生,其他陵均为五对。清孝陵是清王朝仿照明陵规制在关内营建的第一座皇陵,成为后世清陵的模式和蓝本,同时清孝陵开创了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旁,且各后陵的神道与其帝陵的神道相互连接的陵寝建制,体现了皇室成员之间主从、隶属的关系。而各后世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顺治帝的孝陵主神道相接,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儿孙陪侍父祖的枝状系陵寝格局,反映了当时清朝“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伦理观念,是后世研究清代帝陵陵寝制度、陵寝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清孝陵石像生是清代陵寝中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组。而清孝陵石像生所在的清孝陵神路更是清代帝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清代帝陵神路中最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之一。清孝陵的神路配合了山川形势,强化了主宾朝揖的天然秩序,产生了富有感染力的空间艺术效果,是后世研究清代石刻艺术、陵寝布局的重要素材。

文物保护

与清孝陵相关的重要保护措施

年份 相关重要保护措施

1952年 中国政府成立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清孝陵在内的整个清东陵陵寝进行管理保护。

1961年 3月4日,清孝陵所在的清东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 11月30日,清孝陵所在的清东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61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著名陵墓】帝陵王陵_大臣墓_文人墓_元帅墓_墓葬群_古墓
我国的墓葬从古至今都非常讲究:安葬逝者时要选择一些风水好的墓地选择吉日进行安葬,古代墓穴中放置陪葬品,还有碑石等等。你知道古代陵墓有哪些吗?那些墓地出土的文物多?有哪些帝王陵寝?下面为您盘点一下国内外著名的墓地,一起来了解一下。
世界十大著名陵墓 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分别都葬着谁
世界著名陵墓有哪些?古今中外的著名陵墓有许多,拥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对人类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现在知名的旅游景点,其中世界最著名的有埃及胡夫金字塔,秦始皇陵,泰姬陵,图坦卡蒙法老墓,奈费尔塔里王后陵,萨顿胡,西潘王墓室,圣天使堡等。下面本文盘点了世界知名陵墓排行榜,世界著名陵墓有哪些?
中国最著名十大陵墓 中国十大陵园有哪些 十大最著名王陵盘点
在中国古代,帝王将相死去后都会修筑大规模的陵墓,以供安眠长睡。而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前后共出现了200多位皇帝,当中就有一些统治盛世的皇帝,修筑了规模庞大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中国十大陵园有哪些吗?今天MAIGOO小编就来介绍一下中国最著名十大陵墓,包括有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明清皇家陵寝、黄帝陵景区、株洲炎帝陵景区、唐代帝陵、马王堆汉墓等等,为大家带来十大最著名王陵盘点!
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排行榜 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是哪一座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共出现了200多位皇帝和众多盛世王朝。而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为了死后仍能荣华富贵,众多古代皇帝都会毫不吝啬地打造自己的陵园,其中尤以国力强大的唐、明、清为盛。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包括唐昭陵、明十三陵、清西陵、清东陵、汉茂陵等,带你了解中国革命旧址有哪些。
中国十大出名古墓 考古发现十大古墓 出土文物多最有价值的名墓地
古墓,是指那种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的坟墓。那么中国比较有研究价值的古墓有哪些呢?本文盘点了中国十大著名古墓,包括擂鼓墩古墓群·曾侯乙墓、秦公一号大墓、马王堆汉墓、窦绾墓、海昏侯墓园等等,这些古墓不仅有名,而且出土了许多文物,极具代表性,下面和maigoo编辑一起来看看这些考古发现的古墓吧。
中国十大帝王陵-皇陵 皇帝陵-帝王庙-十大名墓地景区
中国皇帝陵墓有哪些?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谨、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国十大帝王陵墓,包括三皇祖庙祖陵、秦始皇陵、清皇家陵寝、明朝帝王陵寝、唐代帝王陵、汉茂陵、成吉思汗陵等,带你了解中国最有名的帝王墓。
中国十大元帅墓 十大元帅去世后都葬在了哪里
中国十大元帅墓在哪?十大元帅是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在军内甚至党内都极有崇高声望,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下面本文盘点了中国十大元帅墓,十大元帅去世后都葬在了哪里?
国内十大明星墓地 10大已逝明星墓 每个都令人怀念
明星生前是宠儿,身后事也免不了成为焦点。这些明星的死因有的令人唏嘘不已,有的只剩遗憾惋惜,无论生前如何光芒万丈,如今墓地的现状却各不相同。像比较知名的有邓丽君,张国荣,黄家驹,梅艳芳,陈百强,姚贝娜,乔任梁等,每个都令人怀念,那么这些逝世明星的墓地现状都是什么样的呢,这些已逝明星的墓地都在哪?
西安十大陵墓排行榜 西安最著名的十大陵墓 西安周边著名陵寝
西安有哪些陵墓?西安著名的陵墓在哪里?秦始皇陵、秦东陵、杜陵、明秦王墓、汉文帝霸陵......其中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结构较奇特、内涵较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那么,知道西安还有哪些陵墓吗?下面本文整理了西安十大陵墓,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下西安都有哪些陵墓吧!
成都十大陵墓排行榜 成都陵墓旅游景点推荐 成都最著名的十大陵墓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公元前四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历经4500多年,城址未徙,城名未易;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那么,你知道成都有哪些陵墓吗?成都最著名的陵墓在哪里?下面本文盘点了成都十大陵墓,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下吧!
青岛有哪些陵墓 青岛历史悠久古墓 青岛陵墓名单一览表
青岛有哪些陵墓?青岛著名的陵墓在哪里?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6000年以前,境内就有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那么,你知道青岛有哪些陵墓吗?下面本文整理了青岛陵墓名单,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下青岛都有哪些陵墓吧!
中国十大最美陵墓地宫博物馆景区 可以参观的地宫的陵墓景区排行
古墓、陵墓、地宫,属于不可移动的文物。有的遗址、墓坑、墓室只能在周围绕一圈,也有可以进入到墓室内参观的古墓景区。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国十大陵墓地宫,包括洛阳古墓博物馆、明蜀王陵、大唐秦王陵、新城魏晋砖壁画博物馆等,带你了解国内可以参观的地宫的陵墓景区。
汉朝十大帝陵 西汉帝陵最大的是哪座 汉朝陵墓盘点
汉朝盛行厚葬之风,也因此在历史上频遭盗墓贼偷窃,如今已很难再找到保存完好的汉墓。但汉代帝陵的形制为中国古代皇帝的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帝陵制度有很大的影响,仍有着相当的考古价值。本期,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汉朝十大帝陵,包括汉茂陵、汉长陵、汉原陵、汉阳陵、汉霸陵、汉杜陵、汉禅陵等,带你了解西汉帝陵最大的是哪座,盘点下十大汉朝陵墓!
中国十大元帅墓-开国将领墓 国内将军墓-开国大将墓-元帅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中,共授予了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截至2023年11月,尚有2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国十大将军元帅墓,包括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邯郸将军岭、许世友将军墓、贺龙元帅墓、彭德怀元帅墓、聂荣臻元帅墓等,带你了解国内值得一看的元帅将军墓。
中国十大王陵 国内最有名的十大王陵 中国著名王陵-王爷墓-亲王墓
在众多古代陵墓中,除了帝王所属的陵墓外,各个王爷、亲王、贵族们的陵墓,同样值得研究、参观。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国十大王陵,包括西夏王陵景区、蜀王僖王陵·明蜀王陵博物馆、广陵王·扬州汉陵苑、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等,带你了解国内最有名的王陵。
清朝帝王陵墓有哪些 清朝十大帝王墓 清朝12个皇帝葬哪里了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建陵建筑形制,但是清代的陵寝制度更加完善,清朝的帝王陵墓分散葬在三个陵区,盛京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那清朝12个皇帝葬哪里了呢?Maigoo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清朝十大帝王陵墓,分别是:清福陵、清昭陵、清孝陵、清景陵、清泰陵、清裕陵、清昌陵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名人墓葬景区 军事统帅墓-将军墓-名人墓盘点
“祭扫祖茔,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名人,其死后所埋葬的地方,也成为了后人缅怀、纪念之地。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国十大名人墓,包括中山陵、昭君墓、香妃墓、张骞墓、牛首山郑和墓、汉太史司马迁祠墓等,带你了解国内有名的名人墓地。
明清十大皇家陵寝 明清第一皇陵是哪座 盘点十大明清陵园
明清时期的皇陵,是中华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明、清皇帝及其后妃、其他亲属等的陵寝、墓葬。其中有不少的陵寝,已经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本期,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明清十大皇家陵寝,包括明孝陵、明十三陵、清西陵、清东陵、明显陵、盛京三陵等,带你了解明清第一皇陵是哪座,盘点下十大明清陵园!
唐代十大帝陵 唐代著名皇陵盘点 唐代帝王陵墓有哪些
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为鼎盛的王朝之一,共有21名帝王20座帝陵。除去唐末两帝昭宗的和陵和哀帝的温陵外,其余都埋葬在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本期,小编就从“关中唐十八陵”入手,为大家盘点下唐代十大帝陵,包括唐昭陵、唐乾陵、唐桥陵、唐献陵、唐泰陵、唐建陵等,带你了解唐代帝王陵墓有哪些,盘点下唐代著名皇陵!
国内有哪些黄帝陵 中国五大黄帝陵盘点 黄帝陵之谜
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他到底葬在哪里,华人应该到哪里去祭拜他?有人会说到黄帝陵,但中国有五座黄帝陵,哪座才是真的?目前没有专家能给出准确答案各有说辞,下面就跟maigoo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五大黄帝陵,分别是陕西桥山黄帝陵、甘肃正宁黄帝陵、北京平谷黄帝陵、河北涿鹿黄帝陵、河南荆山黄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