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开始创作生涯,以处女作《西乡钞票》获得了“百万人小说”征文比赛三等奖。
1952年,写出《某〈小仓日记〉传》,投寄给《三田文学》杂志,得到著名作家木木高大郎的赏识,并获得第28届“芥川奖”。从此跃登文坛,开始了专业作家的生涯。
1955年,以《埋伏》一书跻身于推理小说作家队伍。
1956年起,一方面从事历史小说创作,写出了《秀赖走路》《阴谋将军》《佐渡流人行》;另一方面他又继续创作推理小说,如《场》《杀意》《共犯》《颜》等作品。
1957年2月起,开始在《旅》月刊连载《点与线》,引起大反响。
1960年,撰写《日本的黑雾》,正式进入揭露现代日本的病根的写实小说领域,从此,“黑雾”成为流行语。
1963年,被推选为日本推理小说理事长,并誉为“推理小说的清张时代”。
1978年,由于对广播文化的提高有功绩,被授与日本广播协会第二十九届广播文化奖。
1992年8月4日,因肝癌逝世,享年82岁。
《西乡钞票》《某〈小仓日记〉传》《埋伏》《脸》《点与线》《砂器》《零的焦点》《日本的黑雾》《深层海流》《现代官僚论》《象和蚂蚁》《日本改造法案》等
日本文坛早有“清张革命”之说。“清张革命”最早指的是松本清张彻底改造了日本推理小说,让推理小说这个原本浮夸、通俗、带有浓厚游戏性质的文类,一转而变得浑厚、严肃。“清张革命”确立了“社会派”在推理小说界数十年不动摇的正统地位,更预示了后来推理小说许多次文类的开拓空间。然而清张革命的影响并不限于推理小说范围,甚至不限于文学领域,更深沉的意涵,表现在一种新的“战后心态”的开展,一种日本新正义观的大胆探索。松本清张打破了日本文坛受传统偏见左右、对大众文学多有鄙视的局面,开创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而他的创作经验对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与繁荣深具启迪意义。
松本清张摆脱单纯侦破案件的拘囿,以批判现实主义手法,从不同途径获得的第一手官方机密案卷材料,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去伪存真,表现出难能可贵的超越,在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中无人能望其项背。他的作品力求给读者以积极的人生启示,是对过往推理小说的反拨与校正,具有纠偏补弊之功。作品描写犯罪,没有停留在出于个人恩怨、桃色纠纷或图财害命等情节,而着重揭露官僚政客出于政治上的阴谋诡计而杀人灭口,体现了一种朴实而严肃的美学追求,拓宽了推理小说的表现领域。他在长达59年的文学生涯中,引领了一个新的阅读与写作潮流,留下许多经典之作,成功地将此前备受非议的侦探小说转变路径,显示了文学作家应有的高端素养和拥有的艺术功力。
“松本清张雄踞日本畅销作家冠军宝座二十多年,不过‘畅销‘却不见得等于’受欢迎’,松本清张从来不是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家,因为太过真实,日本人普遍不愿意外人透过松本的笔,来看日本、了解日本‘’。“松本清张恢复了我对文学介入社会、改革社会的信心。”(作家杨照评)
“就像抬头便能看见月亮和太阳一般,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一抬头看见的,就是松本清张的那些作品。松本清张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日本作家宫部美雪评)
“松本清张是影响我创作生涯最深的作家。”(日本作家东野圭吾评)
“松本清张是社会派推理小说之父。”(日本作家京极夏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