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武帝萧衍
#皇帝# 0 0
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中兴二年(502年),萧衍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萧衍统治初期,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他为了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他在位晚期,随着功成业就、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 中文名: 萧衍
  • 别号名称: 梁武帝、梁高祖
  • 出生日期: 0464年01月01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祖籍: 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
  • 出生地: 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现江苏南京)
  • 生肖:
  • 去世日期: 0549年06月12日
  • 职业职位: 皇帝
  • 代表作品: 《涅萃》、《大品》、《净名》
  • 主要成就: 建立南梁、革除弊政、钟离大捷
详细介绍 PROFILE +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萧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从血缘上看,萧衍和南齐皇室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他们都是东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代。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朓、范云等。沈约是知名文学家、史学家,而谢朓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

凭着先天的家族背景,萧衍刚做官时就是在卫将军王俭手下。果然,王俭见萧衍很有才华,言谈举止也很出众,于是就提拔他做了户曹属官。因为他办事果断机敏,和同事以及上司关系融洽,不久又提升为随王萧子隆的参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萧衍回家守丧三年,然后复官,升任太子庶子和给事黄门侍郎。

襄助萧鸾

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病重,当时大臣王融想在萧赜去世后拥立萧子良,以便控制朝政。后来事情败露,王融下狱被赐死。王融的计划和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对他异常敬佩。萧赜去世后,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为帝。萧昭业只知享乐,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萧鸾(即后来的齐明帝)决定把他废掉。

萧鸾在和萧衍等人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的反对。”萧鸾则说:“众王都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萧衍说:“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真才干。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人,这两人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到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赞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萧鸾废杀萧昭业后,拥立萧昭文即位,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萧鸾废萧昭文,自立为帝。萧鸾登基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力退北魏

在萧鸾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领三十万军队亲自进攻南齐,沿淮河向东攻打钟离。萧鸾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领兵迎战。听到北魏军队分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

王广之领兵进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于是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锋,和北魏军队交战。王广之于是派部分军队归萧衍指挥,进兵义阳。

萧衍带领军队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北魏军只有几里地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重兵已经赶到给他们解围来了,于是士气大增,马上集合军队出城攻击北魏军,同时顺风放火。这边的萧衍也趁机夹攻北魏军,萧衍亲自上阵,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北魏军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只好退却。齐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

雍州战败

建武四年(497年)秋,北魏军再次南下,接连攻下了新野和南阳,前锋直逼雍州(今湖北襄樊市)。萧鸾赶忙派萧衍、左军司马张稷、度支尚书崔慧景领兵增援雍州。

建武五年(498年)三月,萧衍和崔慧景领兵与北魏军作战,在雍州西北的邓城被北魏的几万铁骑兵包围。萧衍知道城中粮草和枪械缺乏,就对崔慧景说:“我们远道征战,本来就很疲惫,需要休整,如今又遇强敌围困。如果军中知道粮草缺乏的实情,肯定会发生兵变。为防万一,我们还是趁敌人立足未稳,鼓舞士气杀出重围为上策。”崔慧景虽然心中忧虑胆怯,但表面上却假装镇静:“北方军队都喜欢游动作战,他们不会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会退兵的。”没想到魏军越来越多,没有退却的迹象。原来还表现得很镇静的崔慧景这时露出了胆怯的原形,没有和萧衍商议,就私自带着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见统帅溜了,也纷纷逃散。萧衍无法控制局面,只好边战边退。过一道沟时,军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军在后边射箭攻击,齐军死伤惨重。

最后,萧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稳脚跟。这次战败后,萧鸾未责怪萧衍,而是让他主持雍州的防务,任雍州刺史。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这为他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争夺齐政权的资本。

诛除东昏

萧鸾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东昏侯)即位。萧宝卷治国无术,暴虐无道,即位后杀掉了很多大臣,对于一些功臣也不知道爱护,妄加杀戮。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

在萧宝卷冤杀军功大臣、萧衍的兄长萧懿后,萧衍召集部下商议废掉萧宝卷。众人非常赞同,萧衍于是大力招兵,准备和萧宝卷决战,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马上千匹,战船三千艘。为了增加号召力,萧衍联合了南康王萧宝融一起举兵,后来萧宝融(即齐和帝)在江陵即位。他们共同和萧宝卷争夺齐的政权。最后,萧衍领兵到达了建康城下,和守军激战,攻下了外城,将齐宫城团团围住。

在国难之际,齐内部仍有奸臣进谗言,说事到如此完全是文武大臣的过错,怂恿萧宝卷大开杀戒。这使征虏将军王珍国异常愤恨,暗中派心腹给萧衍送去一个明镜,表示心迹。王珍国和其他大臣,带兵夜入皇宫,杀死在国难当头还在醉生梦死、歌舞不断的萧宝卷。然后将他的头颅送出,献给萧衍。萧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派兵四处征讨,各地的官员纷纷投降归顺。这次萧衍拥戴萧宝融,消灭了东昏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代齐建梁

萧衍虽然大权在握,也想废萧宝融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时机。原来的好友沈约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时萧衍装糊涂,推辞过去了。第二次提起时,萧衍犹豫片刻,说了句“让我想想再说吧”。后来就答应了。沈约又告知了范云,两人都同意拥立萧衍做皇帝,萧衍知道后,很高兴。在他们谋划的过程中,萧衍竟然贪恋起原来宫中的两个美女来,把头等大事忘到了脑后。范云知道后很着急,又找到萧衍,说明利害,这才使萧衍下决心灭掉齐,免得夜长梦多。

范云和沈约写信给萧宝融的中领军夏侯祥,要他逼迫萧宝融禅让帝位给萧衍。同时,萧衍的弟弟、荆州刺史也让人传播民谣“行中水,为天子”,利用人们的迷信观念为萧衍称帝大造舆论。等萧宝融的禅让诏书送到后,萧衍又假装谦让。于是,范云带领众臣一百一十七人,再次上书称臣,请求萧衍早日登极称帝。太史令也陈述天文符谶,证明他称帝合乎天意,萧衍这才装着勉强接受众人的请求,在中兴二年(502年)四月初八(4月30

然后,萧衍派人给萧宝融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尽。萧宝融死后,萧衍说他暴病而死,谥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规格举行丧礼,将他葬在恭安陵。

显著政绩

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

萧衍很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朝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猜疑心重

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也是猜疑心重,忌惮开国元勋。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后来,沈约也病死了。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另外照顾,照顾得有些徇私护短。但他的照顾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反而让他备受刺激,这是他以后当和尚的主要原因。关于他的徇私护短,有两个典型: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一个是他的次子萧综。

萧宏在窝藏杀人凶手时,萧衍也不加惩罚反而加封官职,妄加纵容。萧宏也不知恩,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最后,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萧衍的大女儿私通,两个人还谋划着要篡夺萧衍的皇位,结果派人刺杀萧衍时,事情败露,刺客被抓,最后处死。萧衍的女儿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没脸再见父亲,于是自尽。萧衍没有怪罪萧宏。后来萧宏得病而死。

萧综是萧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可能是东昏侯的儿子。萧综并没有受歧视,萧衍封他为王,还做将军。但吴淑媛自己失宠之后,由于对萧衍的怨恨,就把七个月生萧综的事告诉了萧综。从此,萧综就觉得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和萧衍更为疏远了。后来,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督率各军作战。但萧综却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兴,授予高官厚禄。萧综还改名为萧缵,并表示为东昏侯服丧服(即斩衰,一种生麻布做成的简单衣服)三年。萧衍听说后,非常生气,不但撤消了给他的封号,还把吴淑媛废成庶人。后来,萧衍听说萧综有回来的意思,就让吴淑媛给他送去小时候的衣服。但萧综却不愿意回来。不久,吴淑媛病逝,萧衍又起了恻隐之心,又下诏恢复萧综的封号,给吴淑媛加了谥号为“敬”。

这两次打击对于萧衍来说是很大的。建国开始的时候,萧衍重视儒家思想,还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直接倡导了好的学习风气。但老年后,特别是以上这两桩事后,萧衍看破红尘,从儒家转向了佛家,还几次入寺庙做了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

笃信佛教

萧衍晚年笃信佛法,纵容邪恶,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萧衍亲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大般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萧衍从《大般涅槃经》中找到理论根据,下令僧人必须吃素。从此,汉传佛教形成吃素的传统。萧衍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总是和年轻时、壮年时不一样。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萧衍不仅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萧衍也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

侯景之乱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在北齐奠基者高欢帐下征战,屡立战功,深受高欢欣赏倚重。但侯景为人反复无常,并且与高欢之子高澄不和。高欢死后,高澄想夺侯景的兵权,侯景就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投降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他有戒心,并不倾心接纳,于是侯景又向萧衍表示要归顺。萧衍很高兴,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并派军接应。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为人,一句话成了谶语:“乱事就要来了。”

后来,萧衍与高澄讲和,但要以梁朝遣送侯景回东魏为条件。侯景得知后,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叛军长驱直入,最后兵临建康、围困台城,本来萧衍已经号召各地军马驰援,但由于各路援军心志各异,在攻打叛军几次不利后就按兵不动,坐观成败,于是叛军得以继续围攻台城。而守卫城门的萧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开城把叛军放入,台城沦陷。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发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对话:

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少?”“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天子都是神灵下凡。还有萧衍信佛后,看清权势,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

萧衍虽在表面上受制于侯景,但内心极为不平,对其请求多次予以拒绝。而自此以后,萧衍的要求也大多不能被满足,日常饮食也被减少。年迈的萧衍忧愤交加,从此一病不起。

台城身亡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6月12日),萧衍躺在台城皇宫净居殿,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表示惊讶)”的声音后,便在饥渴交攻的惨况中逝世,享年八十六岁。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

主要成就

经史

在学术上,萧衍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天监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在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认为那是割断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曾对臣下说:“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可惜,此书到宋朝时即已失传,这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萧衍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共有二百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等文共一百二十卷。

萧衍又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对道教学说,他也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涅槃、“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诗文

萧衍的诗赋文才,也有过人之处。齐武帝永明年间(485年—493年),诗坛创作风气大盛,很多文人学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周围,各逞其能,施展他们的诗歌创作才华。在这些文人学士中,比较著名的有八位,如谢脁、沈约、任眆、范云等人,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萧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建梁称帝后,他素性不减,经常招聚文人学士,以赋诗为乐。他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梁代文学风气的兴盛。

萧衍现存诗歌有80多首,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言情诗、谈禅悟道诗、宴游赠答诗、咏物诗。

萧衍的言情诗集中在新乐府辞中,又称拟乐府诗,数量几乎占了其全部诗作的一半。乐府是古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据学者研究,至迟在周代便设有乐官,称为大司乐,以乐府为音乐官署的名称,则始于秦。到了汉代,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职。汉武帝时,乐府的性质和规模与以前有很大不同。那时,乐府除制作乐章、训练乐工之外,还广泛采集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凡由乐府机构制作和采集的歌辞,以及文人以乐府题写作的诗,后世皆称为“乐府诗”或“乐府”。其中,民歌是乐府诗中最有生气的部分。

魏晋时,乐府停止了采集民歌的工作,当时的乐府诗也出现了日趋雅化的倾向。到了南朝,江南新异风格的民歌再次受到了上层社会的重视,通过乐府机构的采集、演唱,对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江南民歌言情的题材、内容,及其纤弱绮丽的风格特点,适应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声色的爱好,因而被广泛模拟创作。

萧衍任雍州刺史驻居襄阳时,就非常喜好当地的民歌,他的许多拟乐府诗,如《芳树》《有所思》《临高台》等,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的。即使在称帝以后,萧衍对乐府诗的兴趣也仍然不减当年。在天监十一年(512年),他亲自动手改西曲(南朝乐府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两大部分。前者产生于建康周围,此地相袭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郢、樊、邓几个主要地区,是南朝西部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可见其爱好沉迷的程度。

和乐府民歌一样,萧衍的乐府拟作也是情歌,主要以女性为咏唱对象。他的大多数诗作都是描摹女子对爱情的殷盼,为离别相思所苦的情态,感情缠绵,风格绮丽,语言平易,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如“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君志固有在,妾驱乃无依。”(《子夜四时歌。冬歌》);“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襄阳蹋铜蹄歌》)等。郑振铎先生认为,“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此话确有一定的道理。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萧衍的七言诗。萧衍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东飞伯劳歌》等。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南窗北牗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七言体诗歌的创作始于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此后,宋、齐时鲍照、汤惠林、释宝月等人也间有此类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到了萧衍,七言诗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曹丕的《燕歌行》虽然是开山之作,但全诗逐句押韵,未免显得单调,缺乏婉转咏叹的情趣。萧衍的七言体诗平、仄韵互换,抑扬起伏,颇具独创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子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大臣沈约、吴均等,都有七言诗的创作。到陈朝时,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美,韵律也更加和谐多姿。后来,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人创造性地运用这一诗体写出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篇,七言体诗更为发展。萧衍等人的开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萧衍的谈禅悟道诗的数量仅次于其乐府诗。他早年信道,晚年佞佛,他所撰写的谈禅悟道诗是其信道佞佛的自我写照。这些诗,如同宗教哲学箴言,十分乏味,没有什么艺术可言。

萧衍的第三类诗是宴游赠答诗,内容较前两类诗复杂。这里有表现宗教哲理、宣扬佛教思想、规劝臣下信奉佛教之作,如《游钟山大爱敬寺》、《觉新意赠江革》等;有巡幸记游、描绘景物之作,如《首夏泛天池诗》、《登北顾楼》、《天安寺疏圃堂》等;有送别诗,如《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等。这类诗不乏上乘之作,如“舟楫互客与,藻苹相推移。碧池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新波拂旧石,残花落故枝;叶软风易出,草密路难披。薄游朱明节,泛漾天渊池。”(《首夏泛天池诗》)该诗画面景物鲜明,色彩绚丽多彩,读来颇有韵味。再如:“兰华时未晏,举袂徒离忧,……誊言无歇绪,深情附还流。”(《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写友人将别时深沉真挚的眷恋之情,也是赠别诗中较好的作品。

萧衍的第四类诗是咏物诗,如《咏舞诗》《咏烛诗》《咏笔诗》等。这类诗虽穷力追新,但内容浅薄,可足称道者甚少。他的《赠逸民十一》:“如垄生木,木有异心。如林鸣鸟,鸟有殊音。如江游鱼,鱼有浮沉。岩岩山高,湛湛水深。事迹易见,理相难寻。”此诗以树木异心、飞鸟殊音、游鱼浮沉、山高水深难以知晓的某些不可思议之处,来说明世间事物的本质、规律实在是难以寻求。

后世文人对齐梁诗总的评价不高,大都以为其“嘲风月,弄花草”(白居易语),“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齐梁诗人缺乏匡世救时的崇高理想,也缺乏严肃认真的社会责任心,因此反映社会现实及言志述怀之作便不多见,充斥当时文坛的是大量的山水、咏物、艳情之诗。萧衍的诗歌从题材、内容、风格诸方面来说,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齐梁诗歌的特点。这当然与他即位前漫长优裕的贵族生活环境不无关系。他虽然是一个开国创业之君,但即位前已官居高位,养尊处优,并未受过太多的打击;其灭齐建梁,也只经历过一年多的时间,而且非常顺利。所以,萧衍的诗歌中多“儿女情语”、“神仙道气”,少“风云之气”,少言志述怀、积极进取之作,也就不奇怪了。

由于萧衍雅好诗文,大臣们纷纷效仿,甚至连赳赳武夫也能偶尔吟出几句好诗来。天监六年(507年),梁将曹景宗和韦睿在徐州大败魏军。班师回朝后,萧衍在华光殿举行宴会,为他们庆功。在宴饮中,君臣连句赋诗。鉴于曹景宗不善诗文,怕他赋不出诗来难堪,负责安排诗韵的尚书左仆射沈约便没有分给他诗韵。曹景宗深感不平,坚决要求步韵赋诗。萧衍对曹景宗这种不甘人后的性格早有了解,于是安慰他说:“将军是一位出众的人才,何必在乎作一首诗呢!”当时曹景宗已经有一些醉意,就乘酒兴再三固请。萧衍不愿再扫他的兴,便命沈约分给他诗韵。这时诗韵差不多已经分完,只剩下“竞”、“病”二字。在这种局限之下要按韵赋诗是很困难的。可是曹景宗只是稍微想了一会儿,便提笔赋出一首诗:“去时女儿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诗写得自然流畅,而且非常切合眼前凯旋庆功的实际。此诗一出,语惊四座,文人们自叹弗如,连萧衍也感叹不已,特命史官记入国史。

在萧衍的影响和提倡下,梁朝文化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这句话颇能反映当时的实际。

音乐

萧衍对音乐也颇有研究,他创制了许多新歌。《隋书·音乐志》上说:萧衍“既善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如“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廷用十六曲”,萧衍“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时也。更创新歌,以述功德”。

萧衍创制了不少颂扬佛教的歌曲,如“制《善哉》《大乐》《大欢》《大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砖》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

萧衍重视礼乐。他素善钟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每律各配编钟、编磬,丰富了我国传统器乐的表现能力。

绘画

萧衍很喜欢绘画,尤善画花鸟与走兽。著名画家张僧繇善于写貌,颇受萧衍赏识。当时,萧衍诸子多出镇外州,萧衍常常想念他们,便命张僧繇前往各州郡去画诸子之像,悬于居室之中,萧衍见图如见其子,思念顿减。萧衍信佛,在位时建造了很多佛院寺塔,也都命张僧繇作画。

书法

萧衍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可以在古代善书的帝王中排上前几位。即使抛却他的帝王身份,以一个书法家的标准来评判他的字,也自有其可观之处。萧衍当时常与陶弘景探讨书法上的话题,陶弘景擅长行草书,师法钟繇、王羲之。二者间的对话被整理为《与梁武帝论书启》流传于后世,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典籍之一。

萧衍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声名往往被其子王献之所掩。也因为他的推崇,从那时的梁朝起,兴起了第一波学习“大王”书法的风潮。同时萧衍还留下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四部书法理论著作,都是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

人物评价

郭祚:萧衍狂狡,擅断川渎,役苦人劳,危亡已兆。

高欢: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姚察:齐季告终,君临昏虐,天弃神怒,众叛亲离。高祖英武睿哲,义起樊、邓,仗旗建号,濡足救焚,总苍兕之师,翼龙豹之阵,云骧雷骇,剪暴夷凶,万邦乐推,三灵改卜。于是御凤历,握龙图,辟四门,弘招贤之路,纳十乱,引谅直之<矢见>。兴文学,修郊祀,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加以天祥地瑞,无绝岁时。征赋所及之乡,文轨傍通之地,南超万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财重宝,千夫百族,莫不充牣王府,蹶角阙庭。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有焉。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异之徒,作威作福,挟朋树党,政以贿成,服冕乘轩,由其掌握,是以朝经混乱,赏罚无章。“小人道长”,抑此之谓也。贾谊有云“可为恸哭者矣”。遂使滔天羯寇,承间掩袭,鹫羽流王屋,金契辱乘舆,涂炭黎元,黍离宫室。呜呼!天道何其酷焉。虽历数斯穷,盖亦人事然也。

魏徵:①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王道,革靡靡商欲,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介胄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凡数十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②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孔墨,流连释老,或终夜不寐,日旰不食,非弘道以利物,唯饰智以惊愚,且心未遣荣,虚厕苍头之位。高谈脱屣,终恋黄屋之尊。

朱敬则:梁高祖聪明文思,宽厚通博,生而神异,动多奇怪,此天表也。永元之初,群贤受命,竭怀辅正,尽力康衢。细隙未开,纤尘不动,而雄图英算,孤识独见。

李延寿:自古拨乱之君,固已多矣,其或树置失所,而以后嗣失之;未有自己而得,自己而丧。追踪徐偃之仁,以致穷门之酷,可为深痛,可为至戒者乎!

李德裕:世人疑梁武建佛刹三百余所,而国破家亡,残祸甚酷,以为释氏之力,不能拯其颠危。余以为不然也。释氏有六波罗密,檀风密罗是其一也。又曰:“难舍能舍,大者头目肢体,其次国城妻子,此所谓难舍也。”余尝深求此理,本不戒其不贪,能自微不有其宝,必不操人所宝,与老氏之无欲知足,司城之不贪为宝,其义一也。庸夫谓之作福,斯为妄矣。而梁武所建佛刹,未尝自损一毫,或出自有司,或厚敛氓俗。竭经国之费,破生人之产,劳役不止,杼柚其空,闰位偏方,不堪其弊,以此徼福,不其悖哉!此梁武所以不免也。

杜牧:梁武帝明智勇武,创为梁国者,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况下辈固惑之。

欧阳修: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苏辙:老、佛之道,与吾道同,而欲绝之;老、佛之教,与吾教异,而欲行之;皆失之矣。秦姚兴区区一隅,招延缁素,译经谈妙,至者凡数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梁武继之,江南佛事,前世所未尝见,至舍身为奴隶,郊庙之祭,不荐毛血,父子皆陷于侯景,而国随以亡。议者观秦、梁之败,则以佛法为不足赖矣。

程颐:梁武帝英伟之姿,化家为国,史称其生知淳孝,笃学勤政,诚有之。终其身无他过,止缘好佛一事,家破国亡,身自馁死,子孙皆为侯景杀戮俱尽。可不深戒!

郝经:梁武帝以妖梦之故,思中原牧伯之朝,卒自贻侯景之祸。只为揭其本根,而以之召乱。

陈普:①浮山未破水先腥,浩浩蝇蚁书夜声。东海不知蒲塞味,谁人十万作牺牲。②戒舍工夫老未员,百双鸡子送残年。一生般若成何事,赢得江头载荻船。

王夫之: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康熙帝: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

赵翼: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武帝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天性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兼长释义,……历观古帝王艺能博学,罕或有焉。

蔡东藩:①萧颖胄之起事江陵,实由萧衍诱成之,是颖胄之才智,已非衍敌。宝融固一傀儡耳,颖胄亦一萧衍之傀儡也。曹景宗反劝衍奉迎宝融,安知衍之本意?衍岂甘居人下者!彼为衍效力诸军将,皆傀儡中之傀儡耳。观其初出夏口,即欲假黄钺,其居心已可概见。  ②萧衍无弑主之名,坐收讨乱之实,虽其智力过人,亦未始非乘势待时之利也。  ③异哉萧衍,明知韦睿之为时望,而不能重用,几陷乃弟于死地。乃弟可死,如全军何!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然后知萧衍之智,不过寻常,无怪其老且益愚也! ④梁主用降人王足计,命筑淮堰,无论其劳民费财,实为厉阶,即令淮堰易成,成且经久,亦岂遽足夺寿阳!果使寿阳归梁,于魏亦无一损,仁者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犹且不为,况丧民无数,以邻为壑,必欲争此一城,果何为者?甚矣哉梁武之不仁也!夫欲筑淮堰,不惜民命,荐祭宗庙,乃欲废牲,甚至如宏之一再谋乱,一再姑息,子弟可爱,百姓独不必爱乎?牺牲可惜,人民独不足惜乎?愚谬若此,真出意外。  ⑤梁主衍安据江南,不乘两魏相争之际,修明政治,渐图混一,乃迷信释教,舍身佛寺,一任朱异擅权,紊乱朝纪,何其愦愦乃尔!夫梁主衍手造邦家,未始非一英武主,其所由误入歧途,攻乎异端者,得毋鉴沈约之死,获罪齐和,自省亦未免多疚,乃欲借佛教以图忏悔耶!然而愚甚!然而谬甚!⑥高欢能防景于身后,而梁主衍不能察景于生前。杜弼谓年既老矣,髦又及之,正不啻一梁主写照。且误用从子渊明,自覆全军,昏耄之征,一至于此,无怪其终困死台城也。  ⑦梁主固昏耄无知,太子纲亦一庸才耳。 ⑧梁主亦知和不如死,乃胸无主宰,始明终昧,卒致堕入贼计,台城陷而正容语景,果何益耶?

钱穆: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

毛泽东:①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至灭亡,不亦宜乎。②“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  ③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力英雄不自由。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静好经验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国内历朝历代皇帝顺序 中国十大皇帝排行榜
皇帝一词起源于秦始皇,在从秦始皇称帝到清宣统帝溥仪下台的2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一共产生了大大小小406位皇帝。但在这数百位皇帝中真正堪称英...
MAIGOO原创 皇帝 历史人物 中国十大
15万+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个皇帝 古代十位最伟大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排名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之主,是九五之尊,他们在享受至高权力、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背负着勤政爱民、治国强国的重大责任。虽然说,不可能有一个十全...
世界历史十大帝王 世界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 亚力山大大帝位列第一
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帝王有哪些?亚历山大大帝、秦始皇、成吉思汗、拿破仑、伊丽莎白一世、隋文帝等是世界最著名的帝王。其中,历山大大帝,即亚历山大三...
中国十大开国皇帝 中国十大最强开国皇帝 中国历史开国皇帝排名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他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232年的皇帝制度时期。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
世界十大传奇帝王 世界著名的10大帝王 影响世界的帝王盘点
帝王是皇帝和各种君王的统称,世界历史上封建帝统的君主时代出现很多著名的君王,这些君主在自己的时代书写着他们的传奇。这些影响世界的帝王有哪些呢...
中国历史上十大盛世皇帝 中国历史上十位创立过盛世局面的皇帝 古代盛世皇帝盘点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创立过盛世局面的皇帝?盛世治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即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
中国十大最出名的皇帝 中国的皇帝有哪些 中国最有名的皇帝
中国最出名的皇帝有哪些?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
中国各朝末代帝王列表 盘点中国历代王朝亡国之君 中国历代亡国皇帝有哪些
中国各个朝代最后一位帝王是谁?秦朝建立后嬴政自称始皇帝,宣布后继者代代相承以至万世。此后朝代更迭,周而复始产生了大大小小60多个王朝政权,每...
唐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唐朝有几代帝王
唐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唐朝从618年由李渊建国至907年,国祚289年,历十四世,传二十一代皇帝;除了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
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十位皇帝 中国十大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帝王在位时间排行
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其中更换了多少王朝,经历无数的帝王,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帝王肯定要数康熙了,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
清朝十二帝顺序 清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清朝最后一位帝王是谁
清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清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呢?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周朝历代帝王一览表 周王朝历代君王名单大全 周朝天子列表
周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周朝君主,周朝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姬姓,黄帝后裔,又称周天子,如周武王、周平王。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行分封...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同性恋皇帝 中国古代十大同性恋的帝王 中国历史同性恋皇帝有哪些
如今同性恋被已经被视为合法的爱情了,因此越来越多人可以接受这种倾向的人。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必定也有同性恋的存在。而却有不少身为一国之主的皇帝...
秦朝历代大王列表 秦朝帝王排序 秦国历代帝王一览表
秦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
商朝31位帝王一览表 商朝有多少代帝王 商朝第一个君王是谁
商朝君主顺序是怎样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原夏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
汉朝十大帝王排行榜 盘点汉朝最有名的国王 汉朝皇帝有哪些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
西夏历代帝王一览表 盘点西夏历代君主 西夏王朝有几代国君
西夏皇帝顺序是怎样的?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终于夏末帝,共10帝。西夏是由党项民族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
汉朝历代帝王一览表 东汉历代帝王表 西汉历代帝王有哪些
汉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
明朝历代帝王简历 明朝历代国君一览表 明朝有几代帝王
明朝皇帝顺序是怎样的?明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呢?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建...
宋朝十大帝王排行榜 盘点宋朝最有名的君主 宋朝皇帝有哪些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