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二年(822年),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此时的他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进士及第,同年又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后任试左武卫兵曹参军,正式踏入仕途。
大和七年(833年),任淮南节度推官,后转任掌书记。
大和九年(835年),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在洛阳期间,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开成二年(838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开成四年(839年),年底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842年),外放黄州刺史,任内关注民生,整顿吏治。
会昌五年(845年),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相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宣宗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
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清明》《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山行》《赤壁》《泊秦淮》《题乌江亭》《秋夕》《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等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杜牧的古诗受韩愈的影响好发议论。但有时他用比喻、形象的语言进行议论,富有抒情胜。杜牧的古诗往往别有境界,写得古朴纯厚,雄豪健朗,如《池州送孟迟先辈》。晚唐诗风,气格卑弱,多是律诗、绝句,很少有人能作长篇古诗,杜牧的古诗在中晚唐诗坛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这一类诗作,和以“俊爽”见称的律、绝佳作,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三个主要方面。
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
杜牧在律体中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以力矫诗坛平弱圆熟之风。杜牧的七律有较强的现实性,此外,杜牧的律诗时用古调,豪宕缠绵中别有一种古朴潇洒的风韵。
李商隐《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唐才子传》: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
《宣和书谱》: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刘熙载: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胡震亨: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陆游:勋业文章意已阑,暮年不足是看山。江南寺寺楼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闲。
杨万里: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