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开始创作。
1891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古斯泰·贝林的故事》,并凭借该小说一举成名。
1894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无形的锁环》。
1899年,出版小说《假基督的奇迹》。
1902年,出版史诗小说《耶路撒冷》。
1904年,获得瑞典文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
1907年,出版长篇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并凭借该小说成为欧洲受欢迎的儿童作家。
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作家。
1911年,出版长篇小说《李来克洛耶的家庭》。
1914年,被推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成为瑞典文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年,完成小说《葡萄牙国王》。
1915年起,回到莫尔巴卡庄园专事创作。
1918年,出版小说《被逐》。
1921年,出版长篇小说《御者》。
1928年,出版小说《勒温斯瑟尔特三部曲》。
1938年,出版小说《圣诞节的故事》。
1940年3月16日,因脑溢血逝世。
《古斯泰·贝林的故事》《无形的锁环》《假基督的奇迹》《耶路撒冷》《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李来克洛耶的家庭》《葡萄牙国王》《被逐》《御者》《勒温斯瑟尔特三部曲》《圣诞节的故事》等
塞尔玛·拉格洛夫笔触所及,世事万物包括一草一木、山水景物都有了自己的、肉眼无法看到而又十分真实的、生趣盎然的生活,因为她并不满足于仅仅描写景物的外在美。她往往用热爱人生的眼光探索着生命的内涵,用敏锐的听力于无声处听到了大自然的心声。故事在她的想象力的加工下,往往使读者对故事乃至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记忆犹新,也就对瑞典的地理风貌、旖旎风光留下了深刻印象。
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小说大多采用网状的结构模式,即一个主线情节下穿插着众多纷繁的辅线故事,这些辅线故事大多由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构成,它们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共同向读者呈现出拉格洛夫所营造的文学世界。这种主辅线索构成的网状结构不仅体现了作家的叙述技巧,更是打破了以单一的线索来组织小说情节发展的叙述模式,丰富了作品的叙述层次。
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作品中有浪漫主义童话所特有的叙述风格。不仅如此,她的作品具有唯美的浪漫主义特征,作者对环境场景的描写无处不在,梦幻充满诗意,凡是她笔下的万物,包括花草树木、山水景物、鸟兽家禽等,都有属于自己十分真实又生动有趣的生活,她往往用热爱人生的目光探索着生命的内涵。
19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塞尔玛·拉格洛夫的作品中,仿佛看到瑞典这位伟大的母亲的最纯真、最优秀的特征。(瑞典文学院评)
在拉格洛夫温柔的手中,学校里的一切科目——地理、历史、植物学、动物学——都像魔术般地变成了萨迦故事。(文学评论家克拉拉·约翰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