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神宗诏增太学生额,遂“以布衣西上”,为太学外舍生。为习俗所染,曾步入坊曲,有过冶游艳事。其《少年游》《一落索》《凤来朝》一类的艳词,大都创作于此后的数年中 。
元丰六年(1083年)七月,向神宗献上长达七千字的《汴都赋》,神宗览后大感惊奇,召他到政事堂,大获赏识,名动天下。
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直升为试太学正。但以后“居五岁不迁”,更加致力于文学创作。在太学的后期,他创作了许多怀乡词。
元祐二年(1087年)春,被排挤出京城,任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
元祐八年(1093年),转知溧水县,于春中到任。 在溧水任内为政“敬简”,直到南宋时期,仍有百姓能称道其事迹。
元符元年(1098年)六月,哲宗召于崇政殿,命他再诵《汴都赋》,随后授其为秘书省正字。
崇宁三年(1104年),校书郎秩满,乞假南归。返京后任考功员外郎。次年转任卫尉少卿、宗正少卿。
大观四年(1110年),礼书修成,因修书有功,得“展两官”。
政和二年(1112年),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出知隆德府,并管勾学事。
政和七年(1117年),进官徽猷阁待制,接替蔡攸提举大晟府。
宣和三年(1121年)或宣和五年(1123年),赴鸿庆宫就任,不久后即病逝于南京鸿庆宫斋厅,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
《兰陵王·柳》《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西河·金陵怀古》《六丑·蔷薇谢后作》《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瑞龙吟·章台路》《花犯·粉墙低》《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苏幕遮·燎沉香》《少年游·并刀如水》《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满庭芳·风老莺雏》《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点绛唇·伤感》《蓦山溪·湖平春水》等
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前言》)。周邦彦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
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词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周邦彦的词,艺术形象比较丰满,语言比较秾丽。他善于精雕细琢,在雕琢中能时出新意,给人以比较深刻的印象。他还善于把古人诗句溶化到自己的词作里,作到巧妙自然。他的词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其词风对南宋的史达祖、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白雨斋词话》),开启了南宋之后的格律词派,在词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陈振孙: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檃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沈义父: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而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
刘肃:周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其征辞引类,推古夸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有来历,真足冠冕词林,欢筵歌席,率知崇爱。
王世贞:美成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能入丽字,不能入雅字以故价微劣于柳。然至“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人。
曹溶:豪旷不冒苏辛,秽亵不落周柳者,词之大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