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如亭位于颐和园新建宫门以南的东堤上,在十七孔桥东端。建筑形态舒展稳重,气势雄浑,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在空间上互相映衬,搭配得天衣无缝。清漪园时期,南湖岛上建有三层的望蟾楼阁,望蟾楼阁与东堤上的廓如亭、水面上的十七孔桥共同构成了高楼、长桥、巨亭,起伏有序,颇为壮观的巨型风景。
每年的3月到8月,是北京雨燕飞抵北京繁育的时间。雨燕栖息在适宜建巢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横梁的缝隙中。非常适合北京雨燕栖息筑巢繁殖。颐和园的廓如亭每年都吸引大量雨燕在此筑巢、繁殖,是园内雨燕较为集中的区域。
面积约130平方米的廓如亭,由内外三圈共40根柱子支承,其中24根为圆柱,16根为方柱,顶部重檐八脊攒尖圆宝顶。
廓如亭有八角重檐,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84.95平方米,柱高4.29米,周围有:八方重檐八脊攒尖顶,笼花板,下檐周围雀替。藻井天花,有十六吻兽,平面呈八方形,每面显三间,大木六凛,斗拱上檐周围廉仿凛上 全部饰以旋子大点金彩画。一层面东外檐下悬挂匾额:廓如亭。亭内金砖地面,内外由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承,青石柱础,圆柱下为八角形。前后檐八面相同,外围有坐凳。亭四周建有八方形的月台,边长11.1米。环绕月台砌着1米多高的宇墙,宇墙四面各建一座木栅栏门。虎皮石台明石角柱台基,垂带式台阶。亭内仿梁上现挂八块木匾,其中两块为乾隆皇帝的手书诗句,六块是光绪时期大臣为廓如亭童身度作的,其内容摘自《文心雕龙》中的部分辞句,用来歌咏景色,赞美时政。
全年免费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30-18:00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7:00-17:00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阁-铜牛-廓如亭
北宫门-苏州街-宿云檐城关-石舫-长廊-文昌阁-铜牛-廓如亭
新建宫门-铜牛-廓如亭
廓如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当时的东堤尚无园墙,廓如亭不仅能四面观景,还有守护园林的作用。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廓如亭,沿用了清漪园时的旧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粘修重檐廓如八方亭一座,补齐间有无存装修。八方月台一座并东西南面踏跺两座,周围押面上宇墙粘修补安棚,木装修找补画活。内檐细装修除新做其余水磨光亮具新。
1951年整修。
1955年油饰,为节约大赤金,金线大点金改为墨线大点金。
1963年安装避雷设备。
19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多次整修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