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华阴
#崔颢诗词# 0 0
《行经华阴》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写华山的经典诗篇之一,作于崔颢途经华阴见到华山三峰时。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写法则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尾联反诘,“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这两句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且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 中文名: 行经华阴
  • 类型: 七言律诗
  • 作者: 崔颢
  • 创作时间: 盛唐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行经华阴》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诗人途经华阴时所见的华山三峰雄奇险峻的景色,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瑰丽,抒发了诗人对奔走名利者的不耻以及对学道求仙的向往之情。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是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畤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内容介绍

作品原文

行经华阴⑴

岧峣太华俯咸京⑵,天外三峰削不成⑶。

武帝祠前云欲散⑷,仙人掌上雨初晴⑸。

河山北枕秦关险⑹,驿路西连汉畤平⑺。

借问路旁名利客⑻,何如此处学长生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位于华山北面。一作“华山”。

⑵岧峣(yáo):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即华山。咸京:即咸阳,今陕西西安。《旧唐书·地理志》:“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所以此诗把唐都长安称为咸京。

⑶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

⑷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⑸仙人掌:峰名,为华山最峭的一峰。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华山东峰尚存其手迹。

⑹秦关:指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⑺驿路:指交通要道。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⑻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

⑼学长生:指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白话译文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背景介绍

崔颢在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年间二次入都。诗人此次行经华阴,事实上与路上行客一样,也未尝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也未免移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此诗即作于这种心境中,其思想可能是受当时崇奉道教、供养方士之社会风气的影响。

作者介绍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鉴赏评价

文学赏析

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古诗,很善于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使意境具有辽阔的空间感和悠久的时间感,更加瑰丽神奇。在名作《黄鹤楼》中,就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再现了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令人浮想联翩,引起无穷感慨。在这首诗中,他再次运用这一手法。

诗题“行经华阴”,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诗中提到的“太华”、“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关”、“汉畤”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秦文公曾在这里作鄜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到汉高祖作北畤止,这里共有五畤,诗中的“汉畤”即指京师北面的这一古迹。而京师的东南面,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势高峻。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云笈七签》)。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人掌”。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华阴县北就是黄河,隔岸为风陵渡,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

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写法则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在这里,一个“俯”字显出崇山压顶之势;“岧峣”两字加倍写华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种神力。然后,诗人从总貌转入局部描写,以三峰作为典型,落实“岧峣”。“削不成”三字含有人间刀斧俱无用,鬼斧神工非巨灵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纯然写景中暗含神工胜于人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

诗人路过华阴时,正值雨过天晴。未到华阴,先已遥见三峰如洗。到得华阴后,平望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将散;仰视仙人掌上一片青葱,隐而已显,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气象。首联写远景,颔联二句可说是摄近景。远近相间,但觉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几乎忘却它的对仗之工,而且更无暇觉察“武帝祠”和“仙人掌”已为结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奠基。

颈联则浮想联翩,写了想象中的幻景。这是眼中所无而意中所有的一种景色,是诗人在直观的基础上加以驰骋想象的一幅写意画。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但诗人“胸中有丘壑”,笔下可以溢出此等雄浑的画面;

在华山下望到咸京西面的五畤,也是不可能的,而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完全可以感受到此种荡荡大道,西接遥天。古人论诗有“眼前景”与“意中景”之分,前者着眼客观景物的撷取,后者则偏执诗人胸襟的外溢。这首诗就是从描绘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两句诗人的意中之景。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胸中之情亦由此可窥探。上句中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都人格化了,有“顾视清高气深稳”之概;一个“险”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风波。下句一个“连”字,使汉五畤上接颔联中的“武帝祠”和“仙人掌”,灵迹仙踪,联锁成片,更垫厚了结处的“长生”;“平”字与上文“岧峣“、“天外”相对照,驿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一“险”一“平”,为人们提出了何去何从的问号。这两句中“枕”字、“连”字,前人称为诗眼,其实,两句中的“险”字、“平”字以及起句的“俯”字都是前呼后拥,此响彼应。

此诗劝“学长生”,感叹自己奔波于仕途。但诗人不用直说,反向旁人劝喻,显得隐约曲折。结尾两句是从上六句自然落出的,因而显得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崔颢现存诗中大都格律严整,然而此诗却打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格式,别具神韵。前六句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转,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句法收住,“此处”二字,绾合前文,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从全篇来看,诗人融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有意蕴。

名家评论

《瀛奎律髓》:五六痛快而感激。

《批点唐音》:此篇六句皆雅浑,独结语似中唐。

《批点唐诗正声》:雄浑沉壮,后人不敢着笔。

《唐诗直解》:李于麟论七律独推王、李,如此作当不在“温泉”、“万日”下。

《诗薮》:盛唐王、李、杜外,崔颢《华阴》、李白《送贺监》、贾至《早朝》、岑参《和大明宫》《西掖》、高适《送李少府》、祖咏《望蓟门》,皆可竞爽。

《唐诗训解》:此览华阴山水之胜,而有栖隐之意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孤峭。蒋一葵曰:起翻奇,中联完整。

《唐诗评选》:“削不成”,言削不成而成也。诗家自有藏山移月之旨,非一往人所知。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削不成”之为言,此非人工所及。盖欲言其削成,则必何等大人,手持何器,身立何处,而后乃今始当措手,此三字与上“俯咸京”三字,皆是先生脱尽金粉章句,别舒元化手眼,真为盖代大文,绝非经生恒睹也。此五六运笔,真如象王转身,威德殊好。

《五七言今体诗钞》:三四壮于嘉州“秦女”一联。

《删订唐诗解》:“秦关”、“汉畴”,皆足感人,故宜“学长生”也。

《唐诗贯珠笺释》:起处堂皇雄特,妙在“俯”字有神。

《唐诗成法》:前四经华阴而望岳也;后四经华阴而生感也。“削不成”用典活动,五六包含多少兴废在内,方逼出七八意,

《唐贤三昧集笺注》:盛唐平正之作,以此为主。作此体者,须于此等辨取。

《唐诗别裁》:太华三峰如削,今反云“削不成”,妙。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著一“俯”字,便见从来仙灵高出于名利之上。

《历代诗法》:净炼之极,句挟清音。

《昭昧詹言》:起二句破题。次句句法带写,加琢。三四句写景,有兴象。故妙。五六亦是写,但有叙说而无象,故不妙也。收托意亦浮浅。姚云“三四壮于嘉州‘秦女’一联”,愚谓诗意一般,只是字面有殊耳。然此自是初唐气格。

《湘绮楼说诗》:人多学此种句,是写景工切,不落凡近。。

《历代诗评注读本》:前六句,句句切太华说,移不到他处,一结忽怍世外之想,意境便觉高超。

《唐宋诗举要》:雄浑壮阔。方曰:写景有兴象故妙(“仙人掌上”句下)。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知识小玲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行经华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崔颢最有名的十首诗 崔颢最经典的古诗 崔颢代表作十首
唐朝著名诗人崔颢,其最负盛名的诗作就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崔颢写过不少诗作,其中《全唐诗》就收录了四十二首诗。除了《黄...
李清照十大代表作 李清照最好的十首诗 李清照最有名的诗词盘点
李清照是中国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被公认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著名的诗词有不少,她的词大多哀婉凄美,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
韩愈的代表作十大盘点 韩愈代表诗作 韩愈经典作品赏析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古文衰落的时代,他勇挑重担,发起古文运动,并获得重大的成就,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被誉为唐宋八...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词 苏轼著名的古诗词作品 苏轼经典古诗词赏析
苏轼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大文学家,作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着登峰造极的成就。苏轼著名诗词,随口就能说出几个,如《...
范仲淹的诗词十大代表作品 范仲淹最著名的诗词 范仲淹的作品赏析
提起范仲淹,大家都很熟悉,他一向以天下为已任,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写照。作为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范仲...
杜甫十大代表作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 必背杜甫经典诗句有哪些
杜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著名诗人,有着“诗圣”的美誉,其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
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李白著名的诗有哪些 李白传颂千古的诗
李白大家都非常熟悉,生活在盛唐时期,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作为诗仙的李白,其所作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
李商隐的诗十大代表作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李商隐是晚唐最杰出的诗人,开创了独特的朦胧诗风,创造了极美的诗歌意境。李商隐的诗广纳前人所长,构思清奇,词藻华丽,文学价值很高。如《锦瑟》、...
李煜诗词十大代表作 李煜最著名的诗词十首
李煜为五代十国南唐末代君主,虽不是一位好帝王,却是一位好词人,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白居易诗词十大代表作 白居易最著名十首诗词 白居易经典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下了不少文学著作,对后世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经典诗词有不少,题材广泛,语...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辛弃疾的古诗词代表作赏析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为豪放派的代表,诗词成就与东坡齐名,有“词中之龙”美称。辛弃疾的作品题材广泛,通常都是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刘禹锡的诗十大代表作 刘禹锡最著名的诗 刘禹锡的古诗赏析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著名的作品有大家熟知的《竹枝词二首·其一》、《秋词二首·其一》、《...
陆游最著名的十首诗 陆游最经典的诗词 陆游诗词代表作盘点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其诗词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一生笔耕不辍,留下...
陶渊明的诗十大代表作 陶渊明古诗经典作品 陶渊明最著名的诗
陶渊明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位诗人,也是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MAI...
柳永的词十大代表作 柳永的词精选十首 柳永著名的词赏析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他作为在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对后来词人影响甚...
孟浩然十大经典名诗 孟浩然最著名的诗 孟浩然必背的十首诗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读孟浩然的诗作...
屈原的诗词十大代表作 屈原的著名诗词作品 屈原诗词赏析
说起屈原,相信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
王昌龄的诗十大代表作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昌龄的古诗赏析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七言绝句经常受到后人所称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着“七绝圣手”的美誉。王昌龄著名的七绝作品...
岑参最经典的十首诗 岑参最著名的边塞诗 岑参诗词代表作盘点
岑参是唐代著名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现存诗403首,擅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
晏殊最著名的十首词 晏殊最经典的诗词 晏殊诗词代表作赏析
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能诗善词,尤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开创北宋婉约词风,与欧阳修共“开江西一派”,被誉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既江西词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