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位于天津市,学校坚持“工科做强、理科做优、文科做精、医科做好”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统筹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布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该学科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天津市一流学科。
学校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天津市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创客空间”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天津市众创空间和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近年来,学生每年在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均超过800项,培养出了以全国道德模范徐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大学生和先进集体。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天津市“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示范校”。
学校建有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天津市工业设计中心。近年来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近千项,并取得多项标志性和突破性成果。学校形成了“先进纺织复合材料”“膜分离技术”“电机系统及其智能控制”“功能纤维与技术纺织品”“纤维界面处理技术”“现代机械装备”等特色科研优势,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应用于重大疫情防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高科技产业。学校高度重视成果转化,是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建有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等成果转化平台。
学校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与6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10余所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高端专家引智、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获批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国家留学基金委、科技部和教育部各类人才和国际合作资助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加入欧洲纺织大学联盟、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在布基纳法索建立该国唯一一所孔子学院。学校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招收来自7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实现留学生教育学分制改革,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国际传承创新基地和海外实习实践基地,加强中文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学校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天津市首批“文明校园”、“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入选文化部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
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改组为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停办矿冶科,设立机织科。
民国十八年(1929年),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更名为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后改成纺织工程系。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南迁陕西南部,校名改为西北联合大学。同年7月,联合大学各学院分别成立独立学院。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原址复校。
1950年,河北工学院纺织系成立。
1951年,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大学,两校的纺织系合并成天津大学纺织系。
1952年,四川乐山技艺专科学校的棉纺和棉织两专修科师生,并入天津大学纺织系,抗战期间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的系主任及主要专业教师,都集中到天津大学纺织系。
1958年,河北省在整合天津大学纺织系、天津纺织工业学校(创建于1952年)等办学资源的基础上,独立组建隶属河北省管理的河北纺织工学院。
1968年,河北纺织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
200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
2004年,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天津工业大学。
2011年,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成为天津市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同年,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8年9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协议,决定共建天津工业大学。
2019年4月,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在学院授牌。
2022年2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6月,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挂牌成立。
2024年6月,天津工业大学航天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12月,天津工业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授委员会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