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斑尖塘鳢(学名:Oxyeleotris marmorata)是塘鳢科、尖塘鳢属的一种鱼类。个体大,体长150~200毫米,大者可达660毫米。体延长,粗壮,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头中大。吻短钝。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区无感觉管孔,鼻孔每侧2个。鳃孔宽大,鳃耙尖长。体被栉鳞,头部、项部、胸鳍基部和腹部被弱栉鳞。吻部和头的腹面无鳞。无侧线。背鳍2个,分离,相距较近;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第二背鳍的高等于第一背鳍的高。臀鳍和第二背鳍相对。胸鳍宽圆,扇形。腹鳍小,起点在胸鳍基部下方。液浸标本的头、体为棕褐色,背侧深色,腹部浅色,体侧具云纹状斑块及不规则横带,尾鳍基部具三角形大褐斑。头部在眼后方隐具2~3条纵纹,呈放射状。各鳍为浅褐色,背鳍、臀鳍、腹鳍、尾鳍各有多条黑纹。胸鳍基部的上、下方常各具1个褐斑。
云斑尖塘鳢为暖水性中大型底层鱼类,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湖沼、野塘、水库、河口咸、淡水区域及淡水河、溪中。云斑尖塘鳢为肉食性鱼类。攻击性强,主要摄食其他小型鱼类、虾、蟹等无脊椎动物。原产于泰国、马来半岛、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至太平洋中部各岛屿。
云斑尖塘鳢为暖水性中大型底层鱼类,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湖沼、野塘、水库、河口咸、淡水区域及淡水河、溪中。亦分布于河川的中、下游及沟渠中,或者河口的止水或缓流区域。在池塘中常藏栖于池底有隐蔽物的黑暗处。适于在淡水中生活,也能在咸淡水中生活。
原产地: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沙捞越、沙巴、马来西亚半岛)、菲律宾、泰国、越南。
存在和起源不确定: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
引种:中国台湾在1975年将该鱼作为养殖对象,由柬埔寨引入。1987年中国广东省开始引种。1988年从泰国引进一批亲鱼,当年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199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又从越南引进该鱼。
背鳍Ⅵ,Ⅰ-9;臀鳍Ⅰ-8;胸鳍16~18;腹鳍Ⅰ-5;尾鳍3+16+5。纵列鳞68~70;横列鳞23~25;背鳍前鳞38~42。
体长为体高4.3~4.4倍,为头长2.8~2.9倍。头长为吻长4.1~5.2倍,为眼径4.8~6.1倍,为眼间隔3.9~4.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7~1.8倍。
个体大,体长150~200毫米,大者可达660毫米。体延长,粗壮,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腹缘浅弧形隆起;尾柄较高。头中大,前部钝尖,平扁,后部高而略平扁,头宽大于头高。头部无感觉管孔。吻短钝,平扁,吻长为眼径的1.4倍。眼中大,上侧位,稍突出,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平,为眼径的0.9~1.4倍。眼间隔区无感觉管孔。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圆形,具一短管,接近于上唇;后鼻孔小,圆形,位于眼的前方。口大,前位,斜裂。下颌突出,长于上颌。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中部下方。上、下颌齿细尖,多行,排列呈带状,两颌外行齿均扩大。犁骨和腭骨无齿。唇厚。舌大,游离,前端圆形。鳃孔宽大,向前向下伸达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前鳃盖骨和鳃盖骨后缘无小棘。鳃盖上方无感觉管孔。前鳃盖骨后缘有3个感觉管孔。峡部宽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根。具假鳃。鳃耙尖长。
体被栉鳞,头部、项部、胸鳍基部和腹部被弱栉鳞。吻部和头的腹面无鳞。无侧线。
背鳍2个,分离,相距较近;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第一鳍棘短弱,第二、第三鳍棘最长,后部鳍棘较短,平放时后端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的高等于第一背鳍的高,基部较长,后部鳍条短,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臀鳍和第二背鳍相对,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的第二至第三鳍条下方。胸鳍宽圆,扇形,中侧位,稍长于眼后头长,向后不伸达臀鳍起点。腹鳍小,起点在胸鳍基部下方,内侧鳍条长于外侧鳍条,左、右腹鳍相互靠近,不愈合成吸盘,末端远不达肛门。尾鳍长圆形。
液浸标本的头、体为棕褐色,背侧深色,腹部浅色,体侧具云纹状斑块及不规则横带,尾鳍基部具三角形大褐斑。头部在眼后方隐具2~3条纵纹,呈放射状。各鳍为浅褐色,背鳍、臀鳍、腹鳍、尾鳍各有多条黑纹。胸鳍基部的上、下方常各具1个褐斑。
云斑尖塘鳢鲤2龄时达性成熟,25℃以上开始产卵,成熟亲本最小个体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75克左右,性成熟的雄性个体一般较大且色泽较黑,外生殖器突出,末端尖细,尾端红肿,轻压腹部就有精液流出;雌性个体体色较挠,外生殖器末端钝形并且红肿,腹部膨大,卵巢轮廓非常明显。繁殖季节一般为每年的5~7月,在中国江浙沪一带的生殖季节为6-10月,每年可产卵2~3次,相对怀卵量为70~220粒/克。产卵适宜水温为27~32℃,雌鱼多在其居住的洞穴、瓦片或杂草中僻静处产卵产卵前,雄鱼选择合适的巢穴,然后诱赶雌鱼进入穴中产卵,产卵结束后,雄鱼就会驱赶雌鱼,独自守卫在鱼巢中直至仔鱼孵出离巢为止。
别称来源:云斑尖塘鳢又名泰国笋壳鱼,因其体形似笋壳,而中国又最早引进于泰国,故名。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云斑尖塘鳢可供食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是一种较为优质的淡水鱼类,不仅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大中城市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在东南哑各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发展其养殖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云斑尖塘鳢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7.83±0.09)%,粗脂肪含量为(0.25±0.02)%,水分含量为(78.12±0.11)%。粗灰分含量为(1.07±0.01)%。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74.02±2.68)%(干样百分比),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29.34±1.17)%,占氨基酸总景的39.63%,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66,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26.12+0.84)%(干样百分比),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较高,分别为2.24%、4.74%,微量元素比值合理,表明云斑尖塘鳢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