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服起球的原因是什么
1、纤维破损与静电作用
纤维破损后会形成卷曲和缠绕,并通过静电作用吸附颗粒,最终形成毛球。这是衣物起球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工艺角度的影响
在工艺方面,捻度的松紧对绒线起球情况有着显著影响。若捻度设置偏松,绒线会呈现出圆胖且条杆丰满的特点,但这样的绒线也更容易起球。捻度松紧影响起球,松则易起球,紧则风格受损。
3、接触面与摩擦影响
穿着过程中,绒线与不同物体的接触(如平滑表面与粗糙表面)也会引发起球现象的差异。特别是袖子、袋口等部位,由于经常与物体发生摩擦,因此更易出现起球现象。不同的接触面摩擦会导致起球,袖口、袋口易发生。
4、原料因素与起球
羊毛原料的细度、表面鳞片密度、卷曲度以及手感柔软度,都会对其起球特性产生影响。通常,细度越高、鳞片越密、卷曲度好的羊毛,其手感也更为柔软,但同时也更容易发生缠合和起球现象。羊毛细度、鳞片、卷曲度影响其起球,细度高易起球。
5、洗涤温度与时间的控制
洗涤时间过长会导致面料纤维受损,增加纤维断头的可能性,进而引发起球问题。同时,洗涤温度过高或过低(适宜温度范围为20~45度)以及使用不当的洗涤剂(建议选用中性洗涤剂)也可能导致起球现象的产生。长时间、不当温度洗涤易损坏纤维,增加起球。
6、纤维特性影响
纤维的强度、伸长和弹性对其起球性能有着显著影响。纤维强度高、伸长性好以及弹性优越的材质,在摩擦时更不易发生磨损和脱落。然而,一旦这些纤维出现起毛现象,它们便容易相互缠结,进而形成起球。纤维强度高不易起球,但起毛后易缠结成球。
7、织物结构与起球
此外,织物的结构,特别是针织物与机织物之间的差异,也会显著影响其起球性能。针织物相较于机织物,由于其独特的编织方式,更容易在摩擦时产生起球现象。同时,织物的后整理加工过程以及穿着洗涤的方式,同样会对织物的起球程度产生重要影响。针织物因结构易起球,后整理加工也影响起球。
二、衣服起球是不是质量不好
衣服“起球”并不一定是质量差。
很多人常常将衣服起球与质量不好划等号,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衣服起球主要与衣物的材质有关。各种纤维的服饰在穿着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多种外力的摩擦作用,衣物的表面就可能会出现起毛起球的现象。从羊毛到涤纶,几乎所有材质的衣物都有可能起球,这主要取决于纤维的本身特性,而非单纯的质量问题。
1、材质因素:例如,聚酯、丙烯酸和羊毛混纺织物起球现象就较为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材质就不是高档织物。相反,很多高档衣物也会采用这些材质,只是需要更加注意穿着和保养方式。
2、穿着方式:起球也与人们的穿着方式有关。频繁摩擦、不当的洗涤方式等都可能加速衣物的起球过程。
当然,如果衣物起球非常严重,且经过多次洗涤和保养后仍然无法改善,那么这可能确实是品质不过关、质量差的一个表现。但大多数情况下,起球只是衣物正常磨损的一部分,不必过于担心。
三、衣服起球用什么工具去除
1、剃须刀
对于一些比较顽固的毛球,可以用剃须刀在有毛球的地方轻轻刷几下,毛球就去除了。但是剃须刀比较锋利,使用的时候需要多加小心。
2、透明胶带
将胶带有粘性的一侧朝外,缠在手上绕几圈。用缠着胶带的手粘外套上毛絮的部分。当一面的胶带都粘上毛后,就撕开这一小部分,用剩下有粘性的部分继续粘,搞定!
3、电动去球器
市面上一些好用不贵的电动毛球修剪器,安全高效,也是不错的选择。
4、梳子
用齿距细密的梳子效果更好,轻轻一刮就很干净!
5、牙刷
废掉的牙刷不要扔掉,先将牙刷横切一刀,再顺着毛衣纹路刮擦,毛球就粘在牙刷上了。
6、百洁布
用一块新的百洁布,顺着衣服的纹路轻轻擦拭,不要太用力,以免磨损衣物。最后用手把扫到一块儿的毛球弄下来。
7、浴石
浴室里用来搓澡的浴石也能带走毛球哦,没有浴石的可以拿搓澡巾代替哦!砂纸也能派上这样的用途。
8、粘毛筒
超市大多有出售粘毛筒,用起来也很简单。将外套平铺,一只手固定住外套,另一只手用粘毛筒顺着一个方向滚动。“首滚”虽然效果非常好,但是“第二滚”之后黏性就大大降低了,毛毛多的时候会觉得有点浪费。
9、海绵
对于皮草这类衣物,清理毛絮的时候用海绵最好,真正做到不伤衣。将海绵微微润湿,轻轻的顺着一个方向擦拭衣服上的毛絮,毛絮就会附着在海绵上掉下去了。
10、胶手套
操作非常简单,一手带上洗衣服时戴的那种橡胶手套,另一手固定衣服,用橡胶手套带有颗粒的一侧用力摩擦衣服,粘毛很快就被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