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钻石矿位于俄罗斯雅库特的Mir(俄语意为和平),是ALROSA集团旗下的重要钻石矿,米尔钻石坑直径约1.6公里、深达540公尺,相当于161层楼高。价值约为130亿英镑,号称「钻石城」。由于米尔矿坑太过巨大,其产生的涡旋气流甚至能将直升机吸入,而当地的钻石产量丰富,也帮助前苏联成为二战后的超级大国,足以与当年的美国相抗衡。据估计,该矿拥有高达5800万克拉的钻石储量。Mir矿山主要通过结合地下和露天开采技术,对两个金伯利岩筒和三个砂矿进行综合开发。其年产量稳定在300万克拉左右,为全球钻石供应做出重要贡献。
米尔钻石矿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是一个露天钻石开采场。它最早成立于1957年,曾是前苏联最大最古老的钻石矿场,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的解体,米尔钻石矿于1992年被萨克哈钻石公司(Sakha Diamond Company)收购,并最终于2001年停产。据统计,在萨克哈钻石公司收购米尔钻石矿至其停产大约10年的时间里,萨克哈钻石公司就实现累计利润超过6亿美元。
米尔钻石矿坑地处环境恶劣,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当地冬季长达7个月,温度时常在摄氏零下40度以下。
目前矿坑是由俄罗斯公司Alrosa所拥有,该公司占全球矿石产量的4分之1。
挖掘钻石的同时,政府在该地区设立行政区,1959年创建了米尔内市。
长期以来,米尔内市是俄罗斯的一个谜,这都源于国家在这里进行的保密项目。米尔内地处西伯利亚腹地,靠近北极圈,冬长夏短,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40℃,最低温能达到零下60℃。即使是短暂的夏季无霜期,这里的气候也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这里一直是经济落后的地区。
要想在这片如岩石般坚硬的冻土层上开采出钻石,其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据粗略统计,自从上世纪50年代前苏领导人赫鲁晓夫下令开采第一批钻石矿以来,“默尼”矿坑迄今已经挖掘出了约1.65亿立方的岩土。
居住在米尔内市的人们多是钻石矿工及其家属。几十年来,几乎天天能看到钻石的米尔内人最稀罕的是日常生活用品。
这里交通闭塞,距该市不远的车尔尼雪夫斯基镇附近有个水电站和水库,每当水库放水时,两地之间方可通航。此外,米尔内距离最近的铁路车站有1193公里,惟一的公路是通往连斯克的,且不与公路干线连网。米尔内人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全靠空中交通。这里建有一个大型机场,年吞吐旅客20多万人次,货物2.5万吨左右。交通不便加上没有农作物,水果、蔬菜成了当地最紧俏的东西。要知道,从矿场建立至今,盛产钻石的米尔内一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