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汉语成语,拼音: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帮助赵国的平原君去楚国谈判获得成功,回国后受到平原君的表扬。平原君说,本人手下智囊人士上千,少也有几百,都不如老毛。结论是:“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给予高度评价,立马提拔毛遂为一级智囊人物。
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孔明笑曰:“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来探听虚实,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八回:我这去,但凭三寸不烂之舌,莫说是猪八戒,就是猪九戒,也有本事教他跟著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