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1878年丁戊奇荒

#旱灾# 0 0
丁戊奇荒是一次旱灾饥荒,指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即1877—1878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灾荒。旱灾共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不仅给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还对中国晚清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积极主持了对灾民的赈济活动。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丁戊奇荒是一次旱灾饥荒,指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即1877—1878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灾荒,饥荒是人民的灾难,又是豪绅、贪官、奸商、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有所谓“一欠等三收”。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因此史称“丁戊奇荒”。

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另有2000余万灾民逃荒到外地,对中国晚清历史发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

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正当洋务派“自强”“求富”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际,一场罕见的特大灾荒洗劫了中国大地,特别是北部中国。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持续三年大面积干旱,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而且。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

这场灾荒的主要原因是持续四年的旱灾,但也有人祸,有人说是因为当时黑暗的政治统治。在晚清时期,官员向农民征收的税种十分多。同时,由于农业技术的低下,收成好时都不能温饱,更不要说大灾了。

也有人说是当时清政府公开允许种植鸦片(土药),导致农村大量土地种植利润更高的鸦片,而粮食播种面积减小。地方各省官员禁止本省粮食出省,对邻省搞封锁,也加剧了灾情。还有人认为是不断发生的农民起义造成了粮食的减产。如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其坚持斗争长达20年。清政府在镇压这些起义时需要从全国调兵遣将,犒赏三军,这对农业的破坏是致命的。

这场饥荒,对囊空如也的晚清政权而言,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传统农业帝国下的“荒政”早已在天国之乱后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近代社会救济和保障体系又远未建立。但吊诡的是,如此惨烈的饥荒,前后四年,虽有不计其数的小规模民众暴动,但最终竟然没有一起暴动发展成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在政府控制力无法深入社会最底层的晚清时代,这简直是个奇迹。

过程

这场大旱灾是光绪元年(1875年)拉开序幕的。这一年,北方各省大部分地区先后呈现出干旱的迹象,京师和直隶地区在仲春时节便显示了灾情。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与此同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都在这年秋后相继出现严重旱情。

光绪二年(1876年),旱情加重,受灾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以直隶、山东、河南为主要灾区,北至辽宁、西至陕甘、南达苏皖,形成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广袤旱区。

京师及直隶地区,因旱情加重,全省收成减半。旱灾引发蝗灾,从天津以北至南各地,蝗虫遮天蔽日,把枯萎的残存庄稼吞食精光。到夏秋之间,又因阴雨连绵,大清河、滹沱河、潴龙河、南运河、漳河、卫河同时泛滥,致使遭受了旱、蝗之灾的土地又被水淹。这一年,直隶省遭受水、旱、风、雹的地区达63个州县。

河南省的灾情和直隶相近。从春到夏,旱情日重。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彰德、怀庆、卫辉三府,旱情更为严峻。入夏以后,旱情稍有缓解,但彰德、卫辉和光州等地又遭水灾,田地被淹。不过,就全省情况而言.仍以旱为主。全省农业歉收,减产一半左右。因此,“乏食贫民,所在多有”,仅开封一地,靠赈灾粥厂就食的灾民即达7万余人。

这一年,山东省全年皆旱。除章丘等小部地区有一段时间略遭水灾外,绝大部分地区均遭旱灾,全省收成不到三分。《山东通志》称该年全省“大旱、民饥”。据《申报》载,”由于旱灾,山东各地灾民纷纷逃荒、闹荒或祈雨。但祈雨无济于事。各处饥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状”(1876年12月11日《申报》)。

旱魃向南为虐,祸及苏北和皖北。苏北各地这一年开春到年底,一直末下透雨,海州(今连云港)、棉田等地大片大片的农田减产或绝收。旱灾引发了蝗灾,禾苗被吞噬一空。旱蝗交迫之下,灾民“逃亡饿死者不计其数”。一些灾民甚至“饥则掠人食”,致使‘旅行者往往失踪,相戒裹足”。苏北的社会秧序,因严酷的旱灾而变得动荡不安。为了活命.饥民纷纷渡江南下,由苏南的地方官员和土绅在苏、松、太以及江阴、镇江、扬州等地收容的流民达九万余人。

皖北的旱情与苏北相似。入夏之后,持续乾旱;许多地方连禾苗也末能栽插:后虽下过一些雨,但“又复连日烈日”。连补种的庄核也大多枯死;当年全省收成减半,有的地方颗粒无收。于是,成群结队的饥民,汇成了四出逃荒的人流。

这一年,北方的陕西、山西、辽宁等省也遭受到旱灾的威胁。陕西全年干旱,夏秋歉收,冬春多数地方种不下去。山西因旱灾严重,秋禾收成歉薄.介休、平遥等县几乎颗粒无收。奉天的义州(今辽宁义县),因大旱无雨,饥户多达十万,广大农民在饥饿中痛苦地挣扎著。

经过近两年的大旱之后,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灾情在丁丑年(1877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尤其是山西省旱荒空前;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奇灾,古所未见”【《曾忠襄公奏议》卷8】。毁灭性的旱灾,使山西农村长时间大面积的减产与绝收。连续两年的饥荒使农户蓄藏一空,将愈来愈多的灾民推向死亡的边缘。饥饿难当的灾民为了“苟延一息之残喘,或“取小石子磨粉,和面为食”,或“掘观音白泥以充饥”,结果“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1877年6月30日《申报》)。

随著旱情的发展,可食之物的罄尽,“人食人”的惨剧发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活杀吃的……无情旱魔,把灾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河南的灾情,与山西相似。经过连续两年的大旱,富饶的中州平原,已化为千里赤地。当年的《申报》刊登消息,说河南全省“歉收者50余州县,全荒者28州县”。但是,奉旨帮办河南赈务的刑部左侍郎袁保恒抵豫则宣布:全省报灾者八十七个州县,饥民五六百万。

旱灾的阴影,同时还笼罩著陕西全省。同州府员的大荔、朝邑、邰阳(今合田)、澄城、韩城、白水及附近各县,灾情。极重极惨”。走投无路的饥民铤而走险,聚众抢粮,有的甚至“拦路纠抢,私立大纛,上书‘王法难犯,饥饿难当’八字”。

甘肃东部、四川北部,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南江县志》对川北的旱灾有翔实的记载:“丁丑岁,川之北亦旱,而巴(中)、南(江)、通(江)三州县尤甚……赤地数百里,禾苗焚稿,颗粒乏登,米价腾涌,日甚一日,而贫民遂有乏食之惨矣:蔬糠既竭,继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批把诸树皮掘剥殆尽……登高四望,比户萧条,炊烟断缕,鸡犬绝声。服鸠投环、堕岩赴涧轻视其身者日闻于野。父弃其子,兄弃其弟,夫弃其妻,号哭于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举家悄毙。成人相残食,馑(死部)殍不下数万。”

这一年,包括京师在内的直隶和鲁西北地区以及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依然有较严重的旱灾。以直隶县为例,仅河间一府就有二百余万灾民。灾荒之年,社会动荡,许多灾民为死里求生而铤而走险。在武强县,有灾民组成的“砍刀会”;霸州、通州等地方也多有灾民组织武装进行抢粮斗争。

到1878年初,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持续干旱。山西省自春至夏,旱情未得缓解;到6月间有过短暂的雨水期,之后又连续亢旱,一直延续到次年七月。不过从整个灾区来看,旱情开始减轻,陕西、山东、河南、直隶等省.旱情都趋于缓解。但是,经过连续三年的特大旱灾,老百姓对于天灾的承受能力已近乎极限,因旱灾带来的各种人间惨剧,并未因旱情的缓解而相应地减少,反而更多更严重了。在山西.越来越多的村庄和家庭毁灭于天灾之中。在河南,侥幸活下来的饥民大多奄奄一息,“既无可食之肉,又无割人之力”,一些气息犹存的灾民,倒地之后即为饿犬残食。在直隶河间府,一些壮年饥民“竟在领受赈济的动作中倒死在地上。”这一年的春夏之交,一场大面积瘟疫向灾区袭来。河南省几乎十人九病,陕西省“灾后继以疫疠,道馑(死部)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达十之二三。

进入光绪五年(1879年),尽管山西省仍然大旱如故,但在东起直鲁、西迄陕甘的广阔土地上,毕竟已降下甘霖,乾涸的河床里重新荡漾起清波,龟裂的土地开始滋润,并重新泛起了绿意。旱灾已进入尾声,苦难的岁月就要结束。可是,正当死里逃生的人们准备重建家园之时,一场新的灾难骤然而至,这就是7月1日发生在甘肃武都的震级达8级、烈度为11度的大地震。在地震中受到破坏或受到影响的地区,大部分在旱灾区域之内。

瘟疫和地震,把“丁戊奇荒”推向惨绝人寰的境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876年到1878年,仅山东、山西、直隶、河南、陕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灾的州县分别为222、402和331个,共955个。而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为一亿六千万到二亿,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千万人左右;从重灾区逃亡在外的灾民不少于二千万人(参见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

清代末年这场特大旱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难。当年清朝官员提起这场旱灾,称其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末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

救治

1870年以后,洋务活动已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初见成效的“求强”基础上,开始向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阶段过渡。这个阶段,洋务派除了继续兴办军工企业并编练新式海军之外,又创办了一批涉及采矿、冶炼、纺织、航运、电报等部门的民用企业。这些新式民用企业的创办,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开通社会风气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丁戊奇荒的赈济,主要不是靠政府力量,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财政非常困难。灾民主要靠有限的民间赈济,一是江南士绅自发到华北特别是山东赈灾,赈灾的重点对象是儿童;二是外国教会也积极赈灾,但在河南省遭到强烈抵制,传教士甚至无法在河南省立足,但传教士在山东省获得了部分成功。

设立“粥厂”,是大清国收容灾民的主要方式,目的十分明确,一是“救死”,二是“防流”——防止出现流民。从社会治理角度看,“防流”比“救死’’更重要,“救死”的目的也是“防流”。

所谓“凶年多盗”,大灾之后引起大乱,翻看中国历史,因流民暴乱而导致天下大乱,乃至战争大爆发的,不计其数。因此,以开办粥厂等赈灾方式来收容灾民,防止出现流民,是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就已经在主流社会取得共识的牧民要术。“流民者,饥民也。与其缉之于既流之后,不若抚之于未流之先”(清代杨景仁《筹济编》)。

“丁戊奇荒”中,灾民人数之众、范围之广、时间之久,史上空前,甚至连北京这样的地方,赈灾的速度也赶不上灾民的增长速度,“桀骜者沿街抢夺,舍命而不悔”。

参与山西赈灾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说:“灾难在所有人的心中激起了邪恶的念头,民众开始惊慌不安,社会秩序陷入了混乱……一群妇女蜂拥进一位富人的家里,占领了它,在那儿生火做饭,然后又拥到另一家吃下一顿饭。男人们看到这种办法不错。便组成了五百余人的群体,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劫掠取食”。

各地虽然还未出现扯旗放炮、公然暴动的恶性事件,但是类似李提摩太所描绘的“吃大户”这样的小规模骚乱几乎天天不断,“盗匪”们甚至公然在官道上竖起大旗“王法难犯,饥饿难当”。遍地的星星之火,虽然渺小,但一旦燎原,局势将不可想象。因此,从李鸿章到军机处,乃至皇帝、太后,都深感“防流”的紧迫性,也因此不惜血本地加大各地的赈灾力度,全力控制灾民。

地处灾区的天津固然要严防死守,连远离灾区的江南,也到处是“粥厂”。数百万灾民拥进锦绣江南,地方官绅们竭尽全力,层层堵截,“就地留养”。

江苏巡抚吴元炳从最北边的、远离江南的徐州就开始设卡拦截,当徐州的官员还对开办粥厂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经费不能落实时,堂堂的吴元炳立即带头捐款。

徐州往南,吴元炳在清江设立了17个粥厂,收容四万五千余人。

再往南,扬州成为拦截收容灾民的主阵地。扬州城外的五台山,本有军营旧址,如今砌上围墙,只留一门。四边再挖掘壕沟包围,俨然一个大监狱。被收容于此的灾民,一律编号分队,实行军事化管理。扬州五台山一共设立了11个粥厂,收容灾民四万二千余人。

南京、苏州等重镇也都在城外设置了粥厂,地方政府官员亲自负责,甚至连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在灾荒开始的第一年收容了一千二百多人。

但是,灾民似乎越截越多,到1877年底,苏州收容的灾民已经超过二万人,情况危急。而大量的灾民继续南下,最后连杭州城内也人满为患,社会秩序极为混乱。

对于流民的危害性,李鸿章十分清楚,他说:“北省伏莽甚多,匪徒乘饥思逞,时需分投防剿。”对此,他采取了两手抓:一手抓赈济、抓抚恤,全方位、多渠道地筹粮筹款,不仅破天荒地接受外国的救助,而且还加大了“卖官鬻爵”的“捐纳”力度;另一手抓收容、抓镇压,军队进入灾区进行戒备,“分路弹压巡缉,并令地方文武严密防捕,如有奸民借荒纠抢,持械行强者,准即严孥正法以遏乱萌”。自嘲为“裱糊匠”的李鸿章,如今又成了治安“消防队队长”。

为了减轻各地尤其是京津地区的“粥厂”压力,李鸿章下令在寒冬过后,就必须给灾民发放路费和粮食,遣送回乡,准备灾区的春耕播种。但是,这场大旱灾足足持续三年,耕种无望,没有饿死的灾民继续逃荒。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流民”风险,令大清政府的神经高度紧张。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江南士绅为代表的地方士绅们,与政府一拍即合,开始了对民间赈灾的大幅度改革,改变了传统“义赈”坐等灾民上门的做法,而是深入灾区。试图将“防流”工作从源头做起。

影响

虽然光绪初年爆发的“丁戊奇荒”主要打击了华北地区,但其对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区域即江南同样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而学界以往的考察,基本上都忽视了从江南的地方性视角出发来理解这场灾荒的意义,因此在论及中国近代救荒事业的一个重要变动即晚清义赈的兴起时,其判断并不完全准确。“丁戊奇荒”影响江南的首要表现,便是北方灾区的大批饥民纷纷涌入江南地区,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因素,江南地方精英很快动员起来抵御难民潮。其中,苏州绅士谢家福于光绪三年二月初便做出了越过本籍地界救荒的尝试。这种努力构成了李金镛等人行动的一个重要背景。可以肯定李金镛苏北救荒行动的基本性质,与后来被公认为晚清义赈的那种赈灾机制,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江南社会应对外来难民潮的努力中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依然没有越出护卫乡土的范围。不仅如此,光绪三、四年出现在江南的社会舆论,最盛行的也是一种基于江南地方本位的思路。可见,由于忽视了地方性视角,以往研究当然未曾对这种立场及其在这场灾荒期间的各种表现给予注意,也就无法准确把握光绪二年底江南士绅的苏北行动的具体背景和实际性质。这提醒人们,在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时,切不可过于低估内在传统资源的能动作用。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31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最惨烈的旱灾事件 中国史上的重大旱灾大盘点
旱灾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多发旱灾。那么,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旱灾有哪些吗?本文中,买购小编盘点了一批中国历史干旱事件,包括丁戊奇荒(1877-1878年)、崇祯大旱(1637-1643年)、河南大饥荒(1942-1943年)、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等。其中有的被誉为中国史上最大的旱灾。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世界十大最严重的旱灾 历史重大干旱事件 史上最大旱灾盘点
旱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灾害,许多国家频繁发生。那么,你知道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有哪些吗?本文中,买购小编带来了一份世界历史旱灾记录,包括1983-1985年非洲旱灾饥荒、2022年非洲之角旱灾、2011年东非旱灾、2022年美国西部干旱、2022年欧洲旱灾等。其中有的被誉为历史上最大旱灾。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史上十大伤亡最惨重的地震 世界著名大地震排行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很多次恐怖的大地震,这些大地震破坏巨大,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也使得无数的生命罹难。下面maigoo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世界十大伤亡最惨重地震,它们是:华县地震、洪洞地震、海地地震、海原大地震、唐山大地震、阿勒颇大地震、印度洋大地震、达姆甘地震、关东大地震、墨西拿地震。
世界历史上十大核灾难 最严重的核事故 每一幕都触目惊心
核灾难,即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核电站事故、放射物质泄漏等灾难性事故的发生造成的危害甚至灾难。本文将盘点全球十大核灾难,有切尔诺贝利事故、福岛核事故、三里岛核事故、戈亚尼亚核事故、东海村核事故等。其中,切尔诺贝利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洪水灾害排行榜 世界历史上十大最严重的洪水 1931年的洪水最可怕
洪水是大自然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已经使数百万人陷入厄运之中。那么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灾害有哪些呢?本篇文章为你盘点世界历史上十大最严重的洪水灾害,分别是1931年长江洪水、1887年黄河洪水、1938年黄河洪水、1911年长江洪水、1935年长江洪水、圣费利克斯的洪水、越南洪水、圣卢西亚的洪水、1949年东危地马拉洪水等。
世界十大生态灾难 人类造成的生态灾难 最严重的灾难
飓风、地震等天灾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但是地球上一些致命灾害却是人类一手造成的人祸。人类大量消耗地球资源,由此造成的长期影响威胁着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本文将盘点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十大生态灾难,有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切尔诺贝利事故、莱茵河污染事件、英国海域石油污染事件、“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毁灭性的自然灾害 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盘点 感受大自然的恐怖
大自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甚至可以瞬间消灭一个文明。本文将为各位盘点世界十大毁灭性自然灾害,有1931年长江水灾、1887年黄河大水灾、华县地震、博拉旋风、加尔各答气旋、印度洋海啸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人类史上十次惊世灾难 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灾难是什么
灾难是指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带来对生命的重大伤害。而在人类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上,各类的天灾人祸是无法避免的历程。本文将盘点人类史上十次惊世灾难,有蒙古帝国远征、查士丁尼瘟疫、第二次世界大战、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黑死病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安全事故 史上最惨烈的安全事故盘点 这些事故伤亡惨重
生命安全是对自己,对社会和家庭的负责,然而近些年来,各类安全事故相继频发,损失重大,本文盘点了十大世界最惨重的事故,总结了一份世界事故排名榜,其中有切尔诺贝利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哈利法克斯大爆炸、印度比哈尔铁轨事故、本溪湖煤矿爆炸、泰坦尼克号等世界安全事故,下面来看下!
地球上十大最具破坏力的天灾 可怕的自然灾害
天灾,指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本文将盘点地球上十大最具破坏力的天灾,有旱灾、洪水、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十大遇难人数最多的空难 史上坠机事故排行 世界重大航空灾难盘点
飞机作为目前世上最快的交通工具,虽然说飞机相比较汽车安全系数要好,可并不代表飞机就是绝对安全的。你知道世界重大空难事件有哪些吗?世界最严重的空难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世界十大空难,有9.11劫机事件、特内里费空难、日本航空123号班机空难事件、新德里撞机事件、土耳其航空981号班机空难、印度航空182号班机空难等。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盘点世界历史中最大的十次海啸 历史上重大的海啸有哪些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十次海啸,有乾隆大海啸、锡拉岛海啸、印尼海啸、三陆海啸、里斯本海啸等。其中,乾隆大海啸是1771年八重山地震导致了琉球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海啸之一,超过80米高的海啸袭击琉球列岛,是琉球史和日本史上记录过最高的海啸。以下是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十大最可怕的雪灾 全球最严重的雪灾事件 史上重大雪灾盘点
暴风雪、雪崩等雪灾是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现象,世界历史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雪灾,可谓比比皆是。那么全球最严重的雪灾事件是哪个?史上重大雪灾有哪些?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世界十大最可怕的雪灾,包括1816年无夏之年、秘鲁大雪崩、1916年白色星期五、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1972年伊朗暴风雪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最惨烈的车祸 国内重大车祸排名 轰动全国的车祸盘点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礼貌,安全出行。本文中Maigoo小编将带大家了解下中国最惨烈的车祸有哪些,例如2014年的沪昆高速邵怀段交通事故、2008年的巴中特大交通事故、2019年的长深高速无锡段车祸、2001年的贵州特大交通事故等,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国重大车祸事故盘点。
中国历史上十大洪灾 国内最严重的洪水灾害 中国特大洪水盘点
洪灾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多发洪灾。那么,你了解中国特大洪水灾害有哪些吗,知道中国最严重的洪水灾害发生在哪一年吗?本文中,买购小编带来了一份中国历史十大水灾事件名单,其中包括1931年长江水灾、1887年黄河洪灾、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洪灾、1911年长江洪水等。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中国十大火灾事故 中国最严重的火灾盘点 这些惨重的火灾案件值得警醒
火灾对人群、社会及环境容易带来难以修复,甚至是无法修复的破坏,本文盘点了十起中国近年大火灾,有新疆克拉玛依大火、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事故、11.27辽宁阜新市艺苑歌舞厅火灾、5·6大兴安岭火灾等,这些堪称中国最惨火灾案件,每时每刻都在警醒着人们注意防火安全,下面就跟maigoo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吉林史上十大强震 吉林最严重的地震 吉林历次大地震盘点
吉林省境内有不少地震带,有北东向的嫩江断裂、松辽盆地东缘断裂、伊通-舒兰断裂等,因此它也是我国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地震。那么,你知道吉林历史大地震有哪些?吉林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吉林历史十大地震,有1597年吉林长白山地震、1973年吉林汪清地震、1917年吉林珲春地震、1918年吉林珲春地震、2002年吉林汪清地震、1119年吉林前郭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河南史上十大强震 河南最严重的地震 河南历次大地震盘点
河南省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等一系列活动构造带,是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河南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强震活动,其中5级以上地震30次、6级以上地震7次。那么河南历史大地震有哪些?河南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河南历史十大地震,有1556年华州大地震、1820年河南许昌地震、1502年河南濮城地震、1587年河南修武东地震、1524年河南许昌张潘店地震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中国十大惨重铁路事故 中国重大火车事故排名 中国特大列车事故盘点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铁路运行运载量大,路程一般较远,行车时的安全尤为重要。下文中maiGoo编辑将带领大家了解下中国铁路重大事故有哪些,例如1981年7月发生的成昆线442次列车坠桥事故、2011年发生的甬温线重大事故等,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惨重铁路事故盘点名单。
史上十大最强台风排名 世界上最恐怖的台风 世界超级台风盘点
台风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全球多个国家都曾受到台风的影响,损失巨大。本文中,买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世界十大超级台风,名单中包括1979年泰培台风、2014年威马逊台风、1959年琼安台风,以及1956年温黛台风、1959年薇拉台风、2013年海燕台风等。其中部分台风在一个时期内被誉为世界上强度最强的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