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皮奥伊州境内,距离首都巴西利亚约950千米。1991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有的石洞壁画距今超过205万年,南美较古老的岩画,它们是南美洲古老的人类社会为数不多的证据之一。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占地约为1000平方千米,卡皮瓦拉的洞窟里有绘制于公元前1.2万~前4000年期间的壁画,具有很高的考古及研究价值。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Serra da Capivara National Park)
入选时间:1991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
地理位置:S08 25 00 W42 19 60
遗产面积:130,600 ha
遗产编号:606
遗产描述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的皮奥伊州,距首都巴西利亚东北约950千米。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卡皮瓦拉山以北是宽广、干燥的皮奥伊·马仰汉盆地,山以南是圣弗朗西斯科河流经的低洼地带。圣弗朗西斯科河发源于巴西高原上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水量丰富,全长3200千米。卡皮瓦拉山的洞窟,是南美大陆比较古老的居民生活过的地方,洞窟里有一批壁画。壁画的主体部分绘制于公元前1.2万年左右,其他部分则是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4000年期间绘制的。卡皮瓦拉山洞窟壁画的色彩以红色为主,多利用几何图形表示人体和各种动植物。内容大致分为舞蹈、爱的场面、狞猎和在树木周围举行仪式等4类。卡皮瓦拉的洞窟里的壁画,封存着遥远的太古时期的记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在这些壁画里留下了许多重大的谜题。这些岩石壁画的发现曾经震惊了全世界。因为,它们的年代很可能比人类比较早踏上美洲大陆的时代更为古老。
1991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5届会议报告。
遴选依据标准(iii):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是南美洲古老的居民之一的特别证据。它构成并保存了美洲较大的考古遗址群和古老的岩石艺术样本。
遗产委员会评价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内众多岩洞中都发现有岩雕壁画,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25,000年前。这些壁画是南美洲比较古老的人类存在的重要证据。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占地约为1000平方千米,位于巴西东北部的皮奥伊州,距离首都巴西利亚约950千米。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之所以被指定为人类社会的一笔宝贵遗产,不在于其自然景观有多么优美,而在于它所具有的重大文化价值。这里曾是南美大陆比较古老的居民的栖息之所,洞窟里有一批绘制于公元前1.2万~前4000年期间的壁画。多以几何图形表示人体和各种动植物。
南美大陆比较古老的居民就居住在卡皮瓦拉的洞窟里,一大批壁画也保存在洞窟里。这批壁画的主体部分是公元前1.2万年左右完成的,其他部分则是公元前1万年~前4000年期间完成的。卡皮瓦拉山洞窟壁画的色彩以红色为主,壁画多采用几何图形用以表示人体和各种动植物。壁画内容有舞蹈、狩猎、爱的场面和在树木周围举行仪式等类,虽抽象但含义深刻。
卡皮瓦拉山山北是宽广、干燥的皮奥伊·马仰汉盆地,山南是一片低洼地带,源自巴西高原上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部的圣弗朗西斯科河流经这里。圣弗朗西斯科河全长3200千米,雨量充沛。这里生长着多刺落叶灌木丛和落叶林,并且有高耸的棕榈林及可可树散布其间。
在南美洲巴西的热带的原野上,封存着遥远的太古时期的记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重大的谜题。这些岩石壁画的发现曾经震惊了全世界。因为,它们的年代很可能比人类较早踏上美洲大陆的时代更为古老。作为读解深埋在岩石之海中人类发展史的关键场所,同时也作为南美洲比较古老的岩石艺术。1991年,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被登录为世界遗产。裸露的岩石一直陈列到天边。从这里发现的太古时期的历史遗迹,使巴西的这片边境地带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自然和人类的因素已经导致了史前石器时期的壁画的恶化,有的已经到了一些毁灭的边缘。而这些壁画是存在于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中的360处考古遗址中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昆虫在这些墙上建立了自己的巢穴。因为气候因素而生成的一层石灰已经盖住了这些壁画。保护这些考古遗址的工作人员是公园中较少的工作人员。并且还有猎人在这儿点燃篝火,尤其是在晚上为多。要想挽救这些壁画,就得有三项工程同时开始,其中包括一个计算机化的壁画详细目录,包括这些壁画的保存和维持,还包括对当地社会的教育,以便他们认识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人类已经在这片地区上连续居住了5万5千年。
这些叙述性的壁画极具保存价值,因为他们描述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古代开始的典礼时的场景。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1996年,人们从好几个方面开始着手,对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内石器时代的岩石壁画的实施保护。美国国内发展银行援助了公园内部公路的建设,这将促进对这些遗址的管理。国际博物馆委员会岩石壁画保存方面的专家和日本国京华大学的专家参观了这个公园,并且建议加强对公园壁画的管理保护。这些建议直接导致了通过使用专门的计算机技术采用音像设备将这些岩石壁画录制下来。还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文化保存方面和生态学保存方面的课程,为了使当地居民也加入到保护国家公园的行动中来,避免遭到破坏。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在这里抬头不见蓝天,低头满眼苔藓,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这里光线暗淡,虫蛇出没,人们在其间行走,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很危险。但是,这里却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陆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500毫米。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夜间约20摄氏度。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在森林中,静静的池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中的树林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用以营养的根部通常只有几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叶面的蒸发而丢失很多。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这类土壤虽富含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高岭石,但其他一些矿物质却因淋溶和侵蚀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饥饿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这里的土壤其实并不肥沃。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中的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组成,部分植物为寄生性,缠绕在寄生的树干上,其他植物仅以树木作为支撑物。雨林地表面被树枝、和落叶所覆盖。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多数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层和落叶外多是光裸的。
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逊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仅面积广,而且发育也充分和典型,这是由于亚马逊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结构,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该类型发育的现代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它发育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关。南美的热带常绿雨林一般也称为希列亚群落,其植物种类成分极其丰富,而且相互杂生,很少形成纯林,其中三分之一种是南美特有种。它们生长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郁闭丛林。一般有4至5层,多者可达11至12层,树冠城锯齿状,参差不齐。许多乔木为争取日照,力图往上生长,树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达80至100米。
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的典型土壤是砖红壤和具有灰化现象的红壤,前者分布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并且有比较少雨季节的地区,后者主要分布在各季节降水丰沛、森林郁闭、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