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铜车马

#青铜器# 0 0
秦铜车马,秦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于1978年6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封土西侧出土,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秦铜车马一组两乘,因年代久远,两乘车出土时破碎成3000多片,经过近8年精心修复还原,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也是研究秦代冶金、铸造、机械、车舆、鞁具及系驾方式至为珍贵的重要文物,被誉为“青铜之冠”。
详细介绍 PROFILE +

秦铜车马,秦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1978年6月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封土西侧出土,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铜车马一组两乘,因年代久远,两乘车出土时破碎成3000多片,经过近8年精心修复,1989年陈列展出。两乘铜车马一为“立车”,一为“安车”,均为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秦代真人车马1/2比例制作。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由3500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

秦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大事记

1978年6月

文物出土

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出土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

1983年

文物修复

二号铜车马修复完成

1988年4月

文物修复

一号铜车马修复完成

1989年

陈列展出

秦铜车马陈列展出

文物历史

1978年6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放置在一个木椁内,因木椁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铜车马出土时均已被压碎,但由于未被盗扰,原位没有大的变动,车马的构件基本齐全。这组铜车马按出土时的前后顺序编为一号车和二号车。

1983年,二号铜车马修复完成。

1988年4月,一号铜车马修复完成。

2021年5月18日,秦陵出土二号铜车马搬进了“新家”,在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对观众开放。同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始对一号铜车马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保养维护工作。

2024年4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至此,两乘秦陵铜车马终于一并在其出土地点面向公众展出。

文物特征

一号车车前驾四匹铜马,车舆平面呈横长方形,前边两角呈弧形,舆宽74厘米,进深48.5厘米。车輢(车箱两旁人可以倚靠的木板)较低,四面敞露,车舆内竖立着一个高杠铜伞,伞下有一立姿御官俑,车上配有铜弩、铜盾、铜箭镞等兵器。一号车是秦始皇乘舆中的立车,又名高车。一号车虽然有伞但四周敞露,又配有兵器,实质上应该是兵车。蔡邕在《独断》中记述秦始皇法驾卤簿的车马仪仗时曾说:“又有戎立车以征伐”,说明了立车在皇帝车队中用以开道、警卫和征伐的作用。

二号车辔绳末端有朱书“安车第一”四字,由此可认定其为古代安车。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千克,单辕双轭,四马分两服两骖。马高90.2厘米—93.6厘米、长110厘米—114厘米,通体白色,仅鼻孔、口腔等处施粉红色。车舆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很小,仅容御手就座。青铜马车中,头戴双卷尾冠,身穿长襦,腰佩短剑的御官俑,跽坐于车前室,手中握着辔索。后室是供主人乘坐的主舆,舆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主舆四周屏蔽,后边留门,门上装有可开闭的门板;前部和左右两侧开窗,前窗装有能够向上掀起的菱格形镂空窗扇,左右窗则以夹心的方式安装着可推拉的菱格形镂空窗板。舆室的顶部罩着一面椭圆形的穹窿式篷盖,盖长178厘米、宽129.5厘米。舆底上铺有一面绘满几何纹的铜板,象征柔软的茵垫。车舆内外遍施精美纹饰,其中舆室屏蔽体和车盖以夔龙与凤鸟纹为主。舆的周边及前室的内外则饰以流云纹、几何纹等纹饰。

制作技术

秦铜车马通体彩绘,所用的颜色以蓝、绿、白三色最多。八匹马通体白色,只有鼻孔、口腔等处施以粉红色。御官俑的面部和手上有两层彩绘,内层为粉红色,外层为白色,更加突出了人物肌肤的质感,头发为蓝黑色,长襦为天蓝色。车身上的彩绘,以白色打底绘以彩色纹样,色调素雅、清新。彩绘的纹样有变相的夔龙夔凤纹、流云纹以及各种菱花纹和多种多样的几何纹。高车以菱形、方格形等几何纹样为主,间以各种云纹、旋涡纹,主要分布在车栏内侧、车轼表面和车伞下面。安车以夔龙夔凤纹为主,流云纹和几何纹成了边饰纹样,更突出了安车的帝王气势,显示了两乘车不同的功用。夔龙夔凤纹主要分布在车盖内侧、后舆四周上层区域、后舆车门内侧等主要位置,流云纹和几何纹主要分布在车盖内侧的边角、承托车盖的骨架上、车前舆内外侧栏板、车后舆外侧上层、后舆车门内侧边角等区域。

秦铜车马上大部分纹样是用彩色直接描绘,再用墨线或白线勾画边轮的。也有一些纹样先勾画样稿,然后填色,最后用墨线勾画轮廓。一、二号车车舆下层的图案采用堆绘法绘制,线条突起,有很强烈的立体感。这种艺术手法前所未见,亦属首次使用。彩绘不仅使秦铜车马更显华丽,同时也掩饰了秦铜车马在铸造时难以避免的沙眼、修补痕迹等缺陷,而且也延缓了青铜的氧化过程。

制作秦铜车马的主要材质是锡青铜,一般来说锡的含量为6-13%,铅的含量在1%左右。铜车马根据铸件使用的不同性能采用了不同的合金比例:承力较大的构件如马腿、车撑等,要求机械硬度高,其含锡量就比较高;要求有一定韧性的构件如缰绳、辔绳等,其含锡量就比较低。各部件的机械强度要求不同,含锡量的多少也有所不同。

秦铜车马的众多构件大多是铸造成型,在铸造方法上,根据构件的大小、薄厚以及不同的形状,采用不同的铸造方法:大而薄的构件如拱形的车篷盖,采用了铸锻结合的工艺,先将车盖浇铸成形,再经过加热锻打,这是秦代的一大创举;一些大型厚壁或长杆型铸件,都采用空心铸造,既减轻重量,节省大量金属,又可以避免铸件疏松、受热产生裂纹等缺陷,改善材质性能。另外,将一些复杂构件分解成一些简单的构件分别铸造,再把这些简单的构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构件,也是铜车马铸造工艺中的一个创新。

秦铜车马的连接工艺更是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活页连接、子母扣连接、子母扣加销钉连接和纽环连接等。活页连接主要用在二号车上的门扇与门框、窗扇与窗框的连接上,活页的结构与现代用的合页几乎完全相同。除了秦铜车马外,在秦都咸阳遗址也曾出土过多件,说明秦代的青铜器加工工艺已经较为普遍地用于现实生活。

子母扣加销钉连接方法在铜车马的鞍具上被广泛应用,如靷绳、辔绳、缰绳等,都是用一节节铜质或金银质的构件,采用子母扣加销钉的连接方式组成链条的。这种连接方法是把两个小构件的一端分别加工成凹凸状,再把一个小构件的凸状一端插入另外一个小构件的凹状一端,使两个小构件完全契合,再在契合处加上一个销钉使之完全连接在一起,但又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纽环连接是用一个圆环将两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如上铜镝六个带刺铜球之间的连接就使用了这种连接方法。这种连接方法,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各部件之间活动自如。

文物鉴赏

秦铜车马结构复杂,细节表现清晰、逼真,冶金铸造技术高超,采用多样的工艺手法。车中的零部件制作难度极大,工艺精湛,造型准确、写实,人、马生动、传神。驾具、马饰完整,系驾关系清楚,彩绘纹饰精美,与浮雕结合,表现出了马车不同部位原本的材质、构造和面貌。在青铜器上彩绘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是秦代的创举,它突破了殷周时代在青铜器上铸纹和春秋战国时期金银错纹饰的局限,使青铜器上的纹样更加绚丽多彩。

铜马穿金戴银,金银项圈、金当卢、金银泡等,金银饰件约占零件总数的一半,雍容华贵。在青铜器上通体彩绘,是秦代的创举。以白色为底,以红、紫、蓝、绿、黑等色为辅助,花纹色彩斑斓。虽然历经岁月,乳白的底色大都脱落,但盖内、车门内外、前窗及厢外等地方的纹饰依然清晰。

秦铜车马无论设计还是铸造、加工、连接、装配等环节,都不亚于现代许多复杂的机械制造。在铸造方面,使用了多范合铸法、红套铸法、接铸、嵌铸、包铸等;在连接方面,采用了套接、铆接、焊接、扣结、子母口对接、合铰链接、链环链接等;在模拟塑形表现方面,使用了圆雕、浮雕、錾刻、磋磨、冲凿,以及涂色、彩绘等手段。

文物价值

秦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对研究中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在秦代,安车又称辒辌车,曾作为秦始皇出巡乘舆。《史记·秦始皇本纪》关于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的记载,多次提到辒辌车。二号车的出土使人不仅对秦代卤簿制度和古代马车陪葬制度有了进一步了解,更对古代安车的形制结构有了明确认识。

《考工记》载:“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说明制作木质车马的复杂程度,而用青铜制作的铜车马在制作难度上较木车有过之而无不及。铜车马的制作综合采用了铸造、嵌铸、包铸、焊接,以及各种各样的机械连接、机械加工等工艺技术,反映了中国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的辉煌成就。

秦陵铜车马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古代车制,特别是对战车的系驾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秦陵铜车马就是秦代皇帝车舆的再现。车体仿照实物制作,所有细节都表现得非常具体逼真。为中国古代美术、车制以及宫廷舆服制度等方面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出土环境

秦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放置在一个木椁内,因木椁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铜车马出土时均已被压碎,但由于未被盗扰,原位没有大的变动,车马的构件基本齐全。

保护措施

秦铜车马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1995年8月,陕西省文物局授予《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陕西省文物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同年11月,中国国家文物局授予该项目“中国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7年,“秦铜车马一号车修复”获得了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7月,《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报告分铜车马坑的形制、一号铜车马、二号铜车马、铜车马的铸造工艺、车制及铜车马各部件的名称五大章节。《秦始皇陵铜车马修复报告》由文物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报告分铜车马的整体迁移、铜车马的修整复原、铜车马修复后的几点认识三大章节。

2002年,秦铜车马被列为第一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23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中国十大国宝级青铜器盘点 中国著名的青铜器国宝大全
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不仅传承有序,而且青铜器数量庞大,仅国有单位收藏的存世青铜器数量就高达140多万件,其中更是不乏国宝级文物。那么中国有哪些青铜器国宝?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中国古代十大青铜器,包括后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利簋、秦铜车马、曾侯乙编钟、商青铜神树、马踏飞燕等国宝级青铜器,一起来了解下吧。
拍卖史上最贵的十件青铜器 青铜器拍卖成交纪录TOP10
青铜器文物有着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尤其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全球艺术品市场广受青睐。不过市场上流出拍卖的青铜器较少,一旦拍卖几乎都是天价。那么拍卖史上最贵的青铜器是哪个?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青铜器拍卖成交纪录TOP10,其中2017年佳士得拍卖的青铜饕餮纹方尊以约2.57亿元的成交价位列榜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世界十大传世国宝排名 全球最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世界各国国宝盘点
世界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承载历史印记的无数稀世珍宝,你知道世界上最珍贵的国宝级文物有哪些吗?世界各国国宝是什么?本文盘点了世界十大传世国宝,其中包括图坦卡蒙黄金面具、《蒙娜丽莎》、商后母戊鼎、帝国皇冠、舞王湿婆青铜像、死海古卷、汉谟拉比法典等,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中国历史上已消失的十大国宝 中国已失传的镇国之宝大盘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悠久历史留下了许多价值连城的镇国之宝,其价值现今均以无法估量,每一件都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可惜不少已经失传了。那么中国历史上消失的稀世珍宝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十大失传国宝,包括华夏九鼎,传国玉玺、《永乐大典》、《兰亭集序》、北京人头盖骨、随侯珠、《青囊书》等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拍卖最贵十大定窑瓷器 天价定窑瓷器排行 定窑最出名的瓷器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而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风靡一时。流传于世的定窑瓷器多以刻花碗、葵口盘、三足炉等器形为主,在拍卖场上有着非常高的人气。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定窑瓷器,包括宋定窑美人枕头、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北宋定窑黑釉锈斑文碗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拍卖最贵十大元代瓷器 天价元代瓷器排行 元朝传世瓷器盘点
要说什么元代瓷器最具收藏价值,那一定非元青花莫属,在拍卖场上,一件极品元青花瓷器动辄就拍卖出上亿元的天价,足可见其珍贵程度。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元代瓷器,包括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元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流失海外的国宝 被盗走的国宝级文物盘点
近数年来以来由于历史和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我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通过各种方式纵然追回了一些,但面对中国遗失文物成千上万这一数量来说,仍显得微不足道。下面小编总结了一批著名的中国被抢走的、流失海外的国宝文物,包括《永乐大典》、《女史箴图》、唐昭陵六骏石刻、曜变天目茶碗、《帝后礼佛图》浮雕、《丧乱帖》、辽代彩绘木雕水月观音菩萨像、商虎食人卣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拍卖最贵十大清代瓷器 天价清代瓷器排行 清朝传世瓷器盘点
要说中国哪个时期的瓷器最值钱,那一定非明清瓷器莫属,其中清代瓷器尤以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彩器闻名,流传于世的清朝瓷器在拍卖场上留下了一个个天价的成交纪录。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清代瓷器,包括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清乾隆有凤来仪大转心瓶、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等等,一起来这些天价清代瓷器吧。
拍卖最贵十大唐代瓷器 天价唐代瓷器排行 唐朝传世瓷器盘点
唐代在隋代青瓷、白瓷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同时还烧出成熟的黑、黄、花瓷,在传世唐代瓷器中,尤其以唐三彩、越窑秘色瓷、邢窑白瓷最为出名。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唐代瓷器,包括唐三彩贴花卉纹凤首执壶、唐三彩陶马、唐三彩女坐俑、唐三彩贴花双系绳柄壶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国宝级玉器 我国顶级国宝玉器盘点 其中一件为世界上最大玉雕
我国人民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便能开采玉料,并琢磨出精美的玉器来。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名贵精美的玉器更是数不胜数,有许多国宝级玉器流传至今,让我们有幸一睹。下面MAIGOO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中国十大国宝级玉器,它们有:渎山大玉海、金缕玉衣、翠玉白菜、大玉戈、商玉边璋、西汉角形玉杯、红山文化玉龙、清大禹治水图玉山、西汉皇后之玺、夏七孔玉刀等。
拍卖最贵十大汝窑瓷器 天价传世汝瓷排行 汝窑最出名的瓷器
汝瓷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所制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也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有不少传世汝窑瓷器拍卖出过亿的天价,足见其珍贵。那么存世名贵汝瓷有哪些呢?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汝窑瓷器,包括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北宋汝窑开片葵口式笔洗、宋汝窑兽面五足洗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拍卖最贵十大宋代瓷器 天价宋代瓷器排行 宋朝传世瓷器盘点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除了汝窑、哥窑、官窑、定窑、钧窑这五大名窑外,还有磁州窑、龙泉窑、建窑等著名窑口。流传于世的宋代瓷器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瓷器拍卖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宋代瓷器,包括宋定窑美人枕头、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北宋汝窑开片葵口式笔洗、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拍卖最贵十大明代瓷器 天价明代瓷器排行 明朝传世瓷器盘点
明代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尤其以青花瓷、斗彩、五彩、釉里红闻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那些传世的明代瓷器可谓屡屡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明代瓷器,包括青花九龙纹大缸、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明成化斗彩花蝶纹杯等等,一起来这些天价明代瓷器吧。
中国追回的十大国宝级文物 流失海外被追回的顶级文物
海外流失的国宝文物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代表着中国历史繁荣的文化艺术、精湛的工艺技术,让这些文物回归是每个国人的责任。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中国成功追回的十大国宝级文物,包括《五牛图》、《研山铭》、青铜虎鎣、商皿方罍、武惠妃石椁、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像、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佛首、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秦公墓地金饰片、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拍卖最贵十大哥窑瓷器 传世哥窑瓷器排行 哥窑最出名的瓷器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烧制的瓷器以“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攒珠聚球”而别具一格,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是瓷器拍卖会上的一大抢手货。那么传世哥窑瓷器有哪些?拍卖价格最高的哥窑瓷器是哪个?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哥窑瓷器,包括哥窑倭角方洗、哥窑贯耳壶、哥窑花口盘、哥窑胆瓶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十大天价瓷器排行榜 国内价值连城的瓷器盘点
中国曾被称为“瓷国”,所产出瓷器为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所喜爱,不少通过高价被私人竞得,亦或陈列于博物馆。你知道国内价值连城的瓷器有哪些吗?本文盘点了中国十大天价瓷器,其中包括明永乐青花九龙纹大缸、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明成化斗彩花蝶纹杯、宋定窑美人枕头、元青花人物故事武松打虎罐等,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世界十大被掠夺的国宝级文物 史上被抢夺的顶级文物盘点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留下的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宝,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宝级文物,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当国家落后挨打时,不少珍贵文物也随之被掠夺了。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世界十大被掠夺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永乐大典》、埃尔金大理石雕、奈菲尔提蒂半身像、欧弗洛尼奥斯陶瓶、《女史箴图》、古埃及木乃伊等,一起来看看吧。
拍卖最贵十大钧窑瓷器 传世钧窑瓷器排行 最贵的钧瓷盘点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而今在拍卖场上,那些钧瓷藏品也无一不大放异彩。那么传世钧窑瓷器有哪些?拍卖价格最高的钧瓷是哪个?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拍卖最贵十大钧窑瓷器,包括明初钧窑天青釉花盆、钧窑天青釉仰钟式花盆、钧窑天蓝四字仰钟式花盆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十大争议文物 世界上备受争议的10大文物
你知道全球十大争议文物有哪些吗?有楔形文字黏土板、狮身人面像之须、纳芙蒂蒂、罗塞塔石碑、埃尔金大理石雕、战国水晶杯、秘鲁伊卡石刻、光之山巨钻、马踏飞燕、巴格达电池。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然而有些珍贵文物却横遭掠夺偷盗,远离故土,时至今日其归属仍扑朔迷离。以下是十大争议文物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洛阳博物馆十大文物 洛阳博物馆必看展品 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盘点
洛阳博物馆是一座地方性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展馆规模宏大,馆藏丰富。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有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洛阳博物馆十大文物,有西周兽面纹铜方鼎、曹魏白玉杯、唐三彩黑釉马、东汉石辟邪、商代母鼓铜方罍、北魏泥塑佛面像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