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斯盐田位于秘鲁库斯科省安第斯山脉山谷中,由数千块梯田式人工盐池构成。该盐田历史可追溯至前印加时期的Chanapata文化(约公元前200年),印加帝国时期进一步完善引水系统。盐池通过人工渠网引入含盐山泉水,经阳光蒸发后形成多彩盐结晶,持续沿用千年传统制盐工艺。
盐田景观呈现白色马赛克状几何图案,池水倒映天空形成"天空之境"视觉效果。截至2024年,盐田既是当地居民重要经济来源,也是秘鲁核心旅游景点之一,2019年起实施生态保护措施限制游客活动范围。
盐田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呈现多维视觉效果:
旱季蒸发完成时:盐晶堆积形成白色雪花状图案。
注水蒸发阶段:池面倒映天空云影,形成镜面反射景观。
黄昏时段:盐池在阳光照射下呈现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视觉特征空中俯瞰呈现棋盘状几何构图,与周边山脉形成强烈视觉对比。
盐田地处海拔3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谷,四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核心区域由3000余块四边形梯田式盐池构成,单池深度约30厘米,以泥土和石块构筑池埂分隔。盐池底部保留特殊岩层结构,有利于盐分附着结晶。
马拉斯盐田始建于前印加时期的Chanapata文化阶段(公元200-900年),印加帝国时期(1438-1533年)扩建引水渠系统并完善生产体系。考古证据显示盐田开发与当地盐矿资源利用存在直接关联,部分灌溉渠网络沿用至今。
盐田采用家庭继承制管理模式,3000多个盐池分属不同家族世代经营。产出食盐除供应秘鲁本土市场外,部分精品盐(如粉红盐)出口至欧美高端餐饮市场。2019年6月15日起实施新规,禁止游客进入盐池区域,仅开放观景平台以保证生态可持续性。
盐田引水系统展现古代安第斯文明工程智慧,盐池布局符合印加农业梯田建造传统。2024年相关资料将其列为"十六世纪印加文明遗产",制盐技艺入选秘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