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昌城遗址位于秘鲁特鲁希略城西北4公里的海滨沙漠地带,是公元11至15世纪奇穆帝国的都城。"昌昌"在奇穆语中意为"太阳",鼎盛时期人口达10万,现存10座由高墙围合的建筑群,被称为"城堡之城"。
该遗址以土坯砌筑为主,城墙最高达15米,采用品字形砌法提升抗震性,1970年秘鲁大地震中未受结构性破坏。城区内保留水利系统,通过引安第斯山水源保障用水,墙面雕刻大量海洋生物图案,反映奇穆人渔猎生活。考古发现365个圆形月亮图案及13具殉葬女性遗骸,并出土金器、陶器等文物。
15世纪该城被印加帝国吞并,西班牙殖民者于16世纪进行掠夺破坏,现存遗迹仍展现独特的建筑技艺。1986年,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昌昌城整个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中心地带为6.5平方公里,全盛时期人口有10万人。全城的建筑,都是用土坯砌成,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较大一座土城遗迹。昌昌古城遗址,现已发现有10座以高墙围绕、自成单元的建筑组合,每一建筑组合内有宫殿和房屋等,因此,考古学家把昌昌叫做“城堡之城”。
昌昌城在16世纪遭西班牙殖民者的掠夺和破坏,但从遗址仍可看出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城墙高达7米,最高的可达15米,周长440米,墙基厚达3米。这些城墙都是用大块的土坯砌成,砌得很严实,而且考虑到抗御地震的需要,大都砌成品字形。这些土坯用粘土、沙砾和贝壳末烧制而成,非常坚固。1970年秘鲁发生大地震时,后人修复的墙都遭到了破坏,而原来的遗址却安然未动,显示了当时奇穆人的高超建筑艺术。
在遗址中,有一处方形的场地,方圆约300多平方米,四周都是断垣残壁,但墙的底部却保存得很完整,而且雕刻着不少海洋生物的图案。其中尤以海狗舞蹈的雕刻较多、较生动。奇穆人很崇拜这种动物。这块场地当年是市场和奇穆人举行庆祝集会或集体跳舞的场所。
昌昌古城遗址的建筑很有规划。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沿街建有住房、宫殿、庙宇、花园、作坊、金字塔、牢房和水渠等,还有一排排密集的粮仓。
许多墙上都有浮雕,图案大多为鱼、鱼鹰和渔网之类、几乎全部与捕鱼有关。在一堵宫墙上刻的就是一张大鱼网的图案。有的墙上还雕刻着各种水鸟的形象,有的飞,有的睡,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潜水捕鱼。比较有意思的是一幅表现驯鸬鹚的雕刻:一只鸬鹚捉到一条大鱼,正仰着头,伸长了脖子,想一口吞下,可就是吞不下,原来脖子上被人结着一根绳。这巧妙的艺术构思,反映了当时奇穆人的真实生活。
在一座庙宇的四周墙壁上,有365个圆形的图案,这代表月亮印每年的365天。奇穆人把月神当作最高之神。这种信仰也与捕鱼有关,因为月圆之夜,正是近海鱼群较多的时候。
由于气候干旱,奇穆人在昌昌城修有出色的水利工程。他们把安第斯山的水源引来灌溉和饮用,城中有水利工程和水井。井口是长方形的池子,沿池壁有石砌的盘旋斜道,到达池底的水井,水仍清澈。井边长满了芦苇,这是整个土城的绿色。
昌昌城出土文物丰富。每一建筑组合有一国王陵墓,在一座国王的小墓窖中发现有13具年轻的殉葬妇女的遗骸。出土文物中有粮食、陶器、金银珠宝及木乃伊,还发掘出一只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