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芽-格邦国家公园位于越南中部广平省,是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面积约857.54平方公里。其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古生代(约40亿年前),为亚洲较古老的同类地貌,由石灰岩层夹杂页岩、花岗岩等构成,发育出复杂的地下河系统及岩洞网络,延伸至老挝边境。
公园以丰芽洞为代表景观,洞内分为天洞、水洞等区域,钟乳石形态多样,并保留古代占族文字遗迹。其地貌演化与地下河改道及热岩运动相关,为研究东南亚地形提供重要依据。2006年越南发行纪念邮票彰显其自然价值,2015年该公园作为扩展项目再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客可乘船游览溶洞,观赏石笋、石钟乳等景观,探索地下河系统。
英文名称:Phong Nha-Ke Bang National Park
国家:越南所属洲:亚洲
批准时间:2003
遴选理由:
标准(i):丰芽和格邦喀斯特地貌都是属于同一平原地带。这里的石灰石是不连续的,中间夹杂着页岩和沙石混合的沉积层,和该地区的板岩、花岗岩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形。公园内岩洞是远古因为各种原因而形成的化石层逐渐演变形成的古生代喀斯特地貌,也是地下河线路改道的主要原因。这些岩洞的位置和形成说明该地区喀斯特地貌的规模和形状也许是和石灰石层夹杂的页岩和花岗岩层有关系。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形成的地形景观各异,从绵亘的低山到平原,再到灰岩盆地。这些都是该地区古代成熟喀斯特系统发展演变中经历了至少一次热岩运动的证据。该平原也许石东南亚较好较清晰的喀斯特地貌。
总之,丰芽—格邦国家公园为地球演变历史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对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形、地理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丰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从古生代(大约40亿年前)开始的,是亚洲比较古老的喀斯特地貌。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丰芽格邦国家公园的喀斯特地貌异常复杂,具有许多重要的地貌特征。公园的喀斯特地貌面积广阔,一直延伸到老挝边界,沿途65公里布满了岩洞和地下河。丰芽洞是越南著名的岩洞胜景。洞深邃宽大,洞中套洞,知名的有天洞、水洞和浅洞。洞的出入口主要有两个:天洞口和水洞口。天洞口距离地面200米,水洞口则是注入胭脂河的一条地下深水溪流的出口。游人进洞,一般是乘船逆河从水洞口而入。水洞洞门宛如鲸鱼巨口,高约10米,宽20余米。洞口水色深黛,洞内溪流清澈。洞中景色奇妙,有的两侧石壁色彩缤纷,钟乳石光怪陆离,呈现出巨象、狮子、凤凰、麒麟、仙人奕棋、琼楼玉宇等千行万状的景物;有的钟乳石层层叠叠,犬牙交错,构成石林美景;有的形如洼地,周围石壁耸立,如入深幽山谷;并有岩壁水珠下滴和水波叩击岩岸所发出的音响,交织成天然乐曲。洞内还有古代遗迹:水洞口一边岩壁上的石座,
是古代占族人供祀的丰芽洞守门金刚的遗迹;深入洞里约700米处,岩壁刻满古代占族文字。据说,游人在洞内,如果遇到地下发出轰隆声,旋风呼啸,就应急速出洞,不然,水位上升,转眼洞口封闭,就会被葬身洞中。因此,古人以“丰芽”名洞,沿称至今。
2006年6月1日越南为丰芽—格邦国家公园发行了一套邮票,以彰显其世界遗产之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