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的儿科医生第三季》是由哔哩哔哩、中广天择联合出品,廖莎担任总导演的10集医疗观察类纪录片。
该片依旧蹲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展现医护、患儿、家庭共组的“生命守护天团”,直击儿科医生帮助人类幼崽“闯关升级”的现场,以“小儿科”里的“大学问”为核心,用生动的镜头语言,呈现医患同心、共克疾病的故事。
该片于2025年6月20日起每周五20:00在哔哩哔哩播出;6月28日起每周六21:00在东方卫视播出。
如果说医院是生命的战场,儿科便是其中最柔软的阵地。这里既承载着新生儿的健康守护,也直面重症患儿的生死考验;既需要医生以分秒必争的技术托底,更需要以将心比心的温度破局。该片镜头锁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沉浸式直击儿科医生帮助人类幼崽“闯关升级”的高能现场。硬核科技上线,展现儿科医学发展,前沿buff叠满。聚焦引发广大观众共鸣的医院故事,展现医护、患儿、家庭共组的“生命守护天团”,共创具时代感的治愈能量场。
出品人 李旎、彭勇 责任编辑 蔡颖奇
总监制 张圣晏、傅冠军、关敬蓉 执行总导演 殷韵璇
医学监制 周慧芳、张浩、王伟、洪莉 总编剧 杨海蓓、张颖
总策划 朱叶、唐剑聪 导演 陈丹凤、袁时磊、刘希、肖桐、晁晨瑶、杨璟、胡佳、崔巧力、罗丝丝、卢程
总编审 杨亮、邓博仁、胡虹 统筹 陈菲儿、杨敏娜
总制片人 方舒瑶、何昊桐 商务导演 王丹、董杰、俞杰夫
制片人 孙肖萌、徐焱 后期总统筹 胡龙艳
总导演 廖莎 后期总导演 廖莎
《闪闪的儿科医生》系列自2021年开播以来,以豆瓣9.6分、哔哩哔哩超3亿播放量,被百万网友形容为“好哭的宝藏纪录片”。纪录片第一季以深圳儿童医院为舞台,围绕不同科室展现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学习障碍、单亲带娃、青少年心理问题等,既科普各种医疗知识,又展现人性的光辉。第二季的舞台则从深圳儿童医院转移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延续第一季以科室为线索的结构,讲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百感交集的病例。为真实呈现儿科医生“治病更治人”的医学人文内核,同时通过创新呈现方式,将罕见病诊疗、儿童心理干预等社会议题转化为全民共情话题,推动观众情感从“荧屏感动”走向“现实共鸣”,哔哩哔哩联合中广天择继续制作了《闪闪的儿科医生第三季》。
医疗题材纪录片经常让人心生胆怯。场景总归沉重,话题不免伤感。但看《闪闪的儿科医生第三季》,会让人放下心里的包袱。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调动了观众不同的情绪,缓和了医疗主题的肃穆色彩。
这种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急转直上的叙事节奏,靠的是抓住了一组“代表性人物”。一开场,16岁的“霹雳”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哭求“给个痛快”,医生望闻问切后,他情绪稳定下来,展现出坚韧的一面。观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也开始反观自己,发现少年的心态变化,就是人们面对突发疾病的过程:从错愕畏惧到冷静处理。第二个故事则立刻放缓节奏,懂事的患者小沐和体贴的家长,更多反映了家庭、医院和社会对肿瘤患者的支持,虽然悲伤,却给人温暖的力量。
不只“霹雳”、小沐,医生、患者、家属,不同人物带出疾病诊治、家庭关系处理和青少年成长等不同社会话题。他们的故事或令人莞尔,或使人潸然泪下,但都引人深思。巧妙选择人物,灵活把控叙事,值得纪录片创作者思考、借鉴。(《人民日报》评)
该片依旧聚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用24小时无介入式不间断拍摄的方式,捕捉儿科医生与病魔抗争的每一个瞬间。共拍摄了近1万个故事,最终从中挑选50个故事成片。制作时主创团队借助“网感”化解沉重氛围,运用花字动画解释专业术语,让该片更易被观众接受。由于该片中绝大多数当事人因隐私保护而打马赛克,观众难以从人物表情中捕捉情绪信息,所以拍摄时主创团队更注重通过镜头传递深层内涵。
在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曾遇到一位父亲,因为囊中羞涩选择将骨折的孩子运回老家县城做手术,大家下意识认为他对孩子的病情不够重视。但在其实这个爸爸在积极地到处借钱,寻找救治孩子的办法。这让团队意识到,每个故事都有多面性,他们的任务是呈现完整的画面和立体的人物。
由于《闪闪的儿科医生》的第二季和第三季均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拍摄,所以在第三季中参与拍摄的医生很多都是“返场”嘉宾。为了让观众既延续对原有人物个性的认知,又能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创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仔细观察、深入剖析,挖掘医生特质。
2024年12月21日,该片在哔哩哔哩发布的2025年全新的纪录片片单中亮相。
2025年6月10日,该片宣布定档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看片会。
播出平台 播出日期 播出时间 完结日期
哔哩哔哩 2025年6月20日 每周五20:00 2025年8月22日
东方卫视 2025年6月28日 每周六21:00 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