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日文名称:富士通杯・世界囲碁选手権戦)是世界上最早举办的国际职业围棋比赛。该赛事于1988年创办,每年举行一次,到2011年24届后停办。在产生的24个冠军中,中国队获得3个,日本队获得6个,韩国队获得15个。
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于1988年创办,每年举行一次。它是第一个为职业棋手举办的世界大赛,由日本读卖新闻社、日本棋院和关西棋院联合主办。日本富士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日本文部省和日本电视播送网为后援单位。国际围棋联盟(IGF)、中国围棋协会、韩国棋院、中华台北围棋会、美国围棋协会(AGA)、欧洲围棋联盟、日本棋院南美支部为协助单位。
1988年的第一届富士通杯作为先河首创,尝试了16人的参赛名额。次年增至24人,分四个阶段决出冠军。2003年,由于经济持续疲软,比赛进程缩短至三个阶段,奖金与对局费也相应缩减。2010年,日本队在已压缩至两个赛程的第23届富士通杯中创下了史上最差成绩,无一人进入八强。按照赛事惯例,下届全部七名日本选手都要从第一轮打起,而八名中韩棋手将以逸待劳,首轮轮空。这导致了2011年富士通杯全面改制,打破了该项赛事23年不变的春季开战的传统,并对参赛资格进行了改革,由以往的24人进入本赛、8位种子选手首轮轮空的赛制,变成了32人进入本赛、全部棋手都要参加首轮比赛。新增的8个名额,有6个属于东道主日本队。赛程再度压缩,比赛用时缩短。该届比赛结束后,2011年12月,富士通杯宣布停办。
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本赛采取单败淘汰制,决赛一局决胜,四强二位加赛决出第三名。五轮比赛分四次赛完,比赛轮流在中国和韩国举行,半决赛在日本大阪,决赛回到东京。首轮轮空八名依上届八强分配。
名额:共24名
上届冠亚季军 共3名
日本7名(大三冠头衔者免选,其余选拔出线)
韩国5名(依最新等级分一半选派一半预选)
中国5名,(依绩分选派)
中华台北1名(中国围棋会、台湾棋院联合选拔)
欧洲1名(选拔)
北美1名(选拔)
南美1名(选拔)
比赛采用日本围棋规则,每方限时3小时,保留10分钟读秒的延时制。比赛为单败淘汰制。五轮比赛分四次赛完,比赛轮流在中国和韩国举行,半决赛在日本大阪,决赛回到东京。冠军奖金:1500万日元,亚军奖金:500万日元。
1. 包括冠亚军决赛和第三名决赛在内一共进行5轮比赛。三劫循环作无胜负处理。
2. 比赛细则按日本围棋规则执行。
3. 对局为互先,黑贴6目半。(2003年第16届以前为黑贴5目半)
4. 比赛时限:每方3小时,剩余10分钟时开始读秒。
5. 读秒中若因某种不可避免的原因离开座位,所消耗时间从其剩余时间里扣除。
6. 读秒原则上用日语读秒。
7. 对局上午10:00开始,12:30-13:30为午餐休息时间
8. 比赛时间开始后若有棋手迟到,从其剩余时间里扣除2倍的迟到时间。迟到超过1小时按弃权处理。
9. 猜先由年长者抓子,年轻者猜单双。猜先后按执黑执白情况更换座位。
10. 对局者坐在椅子上。
届次 时间 冠军 亚军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一届 1988 武宫正树 林海峰 聂卫平 小林光一
第二届 1989 武宫正树 林海峰 曹薰铉 徐奉洙
第三届 1990 林海峰 聂卫平 小林光一 曹薰铉
第四届 1991 赵治勋 钱宇平 王立诚 小林光一
第五届 1992 大竹英雄 王立诚 刘小光 马晓春
第六届 1993 刘昌赫 曹薰铉 加藤正夫 淡路修三
第七届 1994 曹薰铉 刘昌赫 林海峰 赵治勋
第八届 1995 马晓春 小林光一 刘昌赫 赵治勋
第九届 1996 李昌镐 马晓春 小林光一 刘小光
第十届 1997 小林光一 王立诚 马晓春 周鹤洋
第十一届 1998 李昌镐 常昊 刘昌赫 彦坂直人
第十二届 1999 刘昌赫 马晓春 小林觉 赵治勋
第十三届 2000 曹薰铉 常昊 睦镇硕 小林觉
第十四届 2001 曹薰铉 崔明勋 林海峰 周俊勋
第十五届 2002 李世石 刘昌赫 王铭琬 李昌镐
第十六届 2003 李世石 宋泰坤 李昌镐 依田纪基
第十七届 2004 朴永训 依田纪基 宋泰坤 刘昌赫
第十八届 2005 李世石 崔哲瀚 刘昌赫 宋泰坤
第十九届 2006 朴正祥 周鹤洋 崔哲瀚 李世石
第二十届 2007 朴永训 李昌镐 依田纪基 张栩
第二十一届 2008 古力 李昌镐 常昊 刘星
第二十二届 2009 姜东润 李昌镐 朴永训 常昊
第二十三届 2010 孔杰 李世石 邱峻 朴文垚
第二十四届 2011 朴廷桓 邱峻 井山裕太 江维杰
国际围棋联盟副主席托马斯:“富士通杯是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大赛,为围棋在世界的发展普及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