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都市圈是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组成,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该都市圈需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并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2022年江苏省印发《苏锡常都市圈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部署产业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基础设施联通等六大领域行动,制定30个工程项目及配套政策。
该都市圈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合计突破8万亿元,涵盖新能源、生物医药、物联网等产业领域。三市共同签订《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推进交通互联工程如焦溪大道全线贯通、大明路北延等,开通苏锡公交1号线,并在锡常协同发展先行区探索产业协同与生态共治。联合发布的《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倡议书》提出打造长三角标志性科创带,签订科技创新、交通一体化等合作协议。苏州、无锡、常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明确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协同构建区域生态屏障与综合交通网络。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境内,全市水域占总面积的42.5%,是著名的江南水乡。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无锡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
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无锡文化属吴越文化,无锡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
无锡有鼋头渚、灵山大佛、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三国城、水浒城、唐城)、梅园、蠡园、惠山古镇、荡口古镇、东林书院、崇安寺、南禅寺等景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是诗人郭沫若用来形容无锡太湖的风景的。
常州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左右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于1949年设市。现辖溧阳一个县级市和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五个行政区,总面积4373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