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期,拜师长桑君,习得医术。
公元前361年起,开始周游列国行医,由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当地人民很重视妇女,所以他便做带下医(妇科医生)。因此,他的威望就更高了。
约公元前357年,为齐桓侯田午诊病,指出其“疾在腠理”“血脉”“肠胃”,遭桓侯拒绝,后桓侯病重身亡。
约公元前317年,前往周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听说当地的人民很敬重老人,因此,曾为“耳目痹医”(五官科、疯科医生)。
约公元前310年,为秦武王治疗腰伤,获秦王赏识欲封太医令,遭太医令李醯嫉妒,被刺杀于咸阳附近。
《天回医简》《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难经》等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蔡桓公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综合疗法为扁鹊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说:“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以其伎见殃,仓公乃匿亦自隐而当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岂谓扁鹊等邪?”
日本医师滕惟寅说:“扁鹊,上古之神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