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并改名为“中行”。8月,至天津南开中学教书。
1936年,至保定私立育德中学教书,并于同年和李芝銮成婚。
1938年,任职于民众教育馆,期间阅读了大量西方思想著作。
1942年,民众教育馆解散,去北京大学文学院任助教。
1946年,至第四中学教国文,在天津《新生晚报》开专栏“周末闲谈”,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1947年,辞去四中教职,至贝满中学教初中修身课,开始以一己之力主编佛学月刊《世间解》。
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评审。
1951年,写了《顺生论》第一部分。
1964年,五万字的《佛教与中国文学》完稿。
1982年,完成《文言津逮》,9月写成《负暄琐话》第一篇《庆珍》。
1983年,开始在《中学语文教学》连载《作文杂谈》。
1988年,《禅外说禅》完稿。
1992年,《顺生论》完稿。
1996年,完成《流年碎影》的写作。
2006年2月24日,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安然辞世,享年98岁。
《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学与中国文学》《作文杂谈》《负暄琐话》《文言与白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诗词读写从话》《谈文论语集》《流年碎影》《说八股》等
“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季羡林
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终生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许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