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芹池镇阳陵村,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阳城寿圣寺,原名福庆院,宋代改为泗州院,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约1333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建有前殿、琉璃塔、正殿,两侧有厢房、看楼、配殿、耳殿。现存建筑除前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大雄宝殿正脊椽上留有“大清康熙三十六年”之墨迹。殿东厢房内,三面古壁画依然如故,完好。
琉璃塔为寺内主体建筑,八角十级,高约27米。塔身平直,收刹甚微。塔基为两层,皆为砂石岩。上有浮雕花饰,角上雕侏儒力士。塔身各层皆为琉璃构件镶嵌,外壁嵌满佛教故事琉璃浮雕像。塔内中空可登。塔身一层后门洞左侧,嵌琉璃题记一方。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芹池镇阳陵村。
自驾:自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路程约21.2千米,用时约29分钟。
阳城寿圣寺,始建于后唐,宋真宗咸平、景德年间被毁,天禧年间重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赐额“寿圣禅院”。
琉璃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阳城寿圣寺内有宋碑1通、明碑2通,另有宋经幢1座,存于阳城县文物博物馆。其中“敕赐寿圣禅院”碑记,高约120公方,是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年)刻造。经幢与敕赐碑记同时,由本院主僧唯用所立,全幢分二节,高5米,各节6面均刻有佛经。每节全周又有8个圆头人面像相隔,石刻字迹清晰可观。
琉璃塔塔身一层后门洞左侧,嵌琉璃题记一方,上刻“大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阳城琉璃匠人乔永丰男乔常飞乔常远”。
阳城寿圣寺时代特征明显,其琉璃塔全身被琉璃造像包镶,施以黄、绿、蓝、紫、黑彩色釉,体现了明代琉璃烧造和釉色工艺,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