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山大悲寺位于湖北松滋市,是一所传承临济正宗,演化无为祖师的道场,与大冶县的中国佛教圣地东方山渊源颇深。松滋大悲寺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始祖无为祖师第四十七代东昌和尚游历至松滋,在此建寺,传承临济正宗,后毁于战乱,现为重建建筑。
松滋大悲寺现占地五亩地,建有诸天殿、大雄宝殿、念佛堂、海岛观音像、斋房、厨房、钟楼各一栋,香炉宝鼎2对,大悲亭、念佛亭、石狮三对、山门、门房各一套,仓库一栋、住房楼3栋共22间。钟楼里供奉大愿地藏菩萨,诸天殿供奉笑容满面、袒胸露腹的弥勒佛,哼哈亭内左右两边是哼哈二将。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供奉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殿两侧是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大殿后侧是海岛观音像,观世音是整个壁塑的中心。
大悲寺,始祖无为祖师于万历年间,在大冶县东方山弘化禅院礼志印祖师门下第六代孙净觉和尚为师,讳深见,住清圆寺,另立单传派,传至第四代心静和尚,住觉性庵,因派不合,迁至河南罗山县春秋庙。又传至第四十七代上东下昌(即吾师),领师爷师太至武汉归元寺,吾师任监院,后在莲溪寺任方丈,后又在应城建寺院。
日本人入侵中国时,师傅为避开日本人的迫害,离开应城前往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峨眉等地朝山,当师傅云游到松滋时受到高僧妙德和尚的热情接待,高僧与大德,坐禅论禅,禅机契合,师傅应邀落住于斑竹寺。解放后县统战部得知师傅很有修持,佛学造诣深厚,便应允师傅在城郊飞凤山建寺同时收我为徒,取法名震果(春秋庙已毁于战乱)。
就这样一代宗师无为祖师的第四十七代传人上东下昌法师便在松滋扎下了根,至七四年圆寂。改革开放后,主持在南京栖霞寺佛学院学习一年,毕业后到归元寺深造两年,随后到四大名山参学。身为本派第四十八代传人,为了继承始祖之伟业,于八七年回松滋落实宗教政策,因飞凤山被当地占用,由县宗教局批准并拨款在这风水独具的龙凤山上修建大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