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大罗村传统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大罗村是宾阳县乃至整个广西及中国长江以南绝无仅有的毛笔生产专业村。村民的祖宗于清朝顺治年间(约1648年)从福建某地的“园藤村”与“鹧鸪村”迁徙而来时,按照先后分“大”“小”,并去掉老体“羅”字头上“四”字而得名。大罗人制作毛笔技艺精湛,选料精良,功夫精细,制作出来的毛笔不易脱毛,笔毛整齐,吸水、吸墨性能好,书写流利,深受广大客商、客户的欢迎。
2012年2月22日,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类别为传统手工艺。2012年5月30日,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247。2014年11月25日,大罗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348。
大罗村的罗姓祖宗约于清朝顺治年间(约1648年)自福建迁徙至今大罗村居住,约于1720年(即清康熙年间),罗氏三世祖万全公于浙江省善琏镇学到了制作毛笔的技艺,回家后便传授给了自己的子孙,经过生产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笔工艺和风格,创造了自己的名牌:“恒昌牌”“恒信牌”和“鹤笔牌”等毛笔优秀品牌。
20世纪60至80年代,全村还成立了“大罗毛笔厂”,产品规格也发展至斗笔、楷笔等300多种。
1.大罗毛笔按照传统的手工制作,选料精良,配料考究,制料精细,做笔质量上乘;
2.大罗毛笔的特点为笔毛牢固、不易脱毛,毛尖整齐、吸水、吸墨性能好、书写流利、经久耐写;
3.大罗毛笔规格品种齐全,有长斗笔,长锋书画笔,寸楷、大、中、小楷等,极品羊、狼、兔、鸡、狸毫等300多个规格品种,还创造出了仍受人追崇的“恒信”“恒昌”“鹤笔”等名牌产品,极受广大客商和客户的信赖和欢迎。
大罗毛笔选料精良,以狼毛、兔毛、羊毛、鸡毛、狸毛为主,并经过100多道的工序作深加工,故制作出来的毛笔具有不脱毛,吸水吸墨性强,书写流利,经久耐用等特点。
研究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价值
大罗毛笔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房四宝”之一,毛笔为中华民族创造和记录下了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挖掘和抢救及开发大罗毛笔,对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研究价值。
弘扬民族文化的实用价值
自古至今,毛笔均为华夏民族学习、工作、书法、绘画的主要工具,随着当代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毛笔有被淘汰的危险,抢救、传承和开发大罗毛笔的生产,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和抢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有着弘扬民族文化的实用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笔慢慢退出了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历史舞台,毛笔的销量不断下降,大罗村毛笔的市场几近凋零。
罗詹,男,汉族,1947年出生,小学文化程度,第十代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他从小随父罗先会潜心学习制作毛笔技艺,娴熟地掌握了一整套从选料、配料、制料到做笔的民间工艺。
罗儒供,男,汉族,1957年出生,初中文化程度,2015年9月23日被认定为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10岁开始随父学习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已熟练掌握了从选料、配料、制料、制笔的技艺,在毛笔滞销情况下,仍坚持着制作毛笔。
2014年,大罗毛笔获得“壮姑娘杯”南宁市礼物征集大赛文化家居类用品金奖;2015年,大罗毛笔还获得南宁礼物征集大赛工艺艺术品类银奖。
2021年12月9日,广西云“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持续开展,这也是该校本学期“红领巾学非遗——非遗大师进课堂之毛笔制作技艺”活动,邀请了广西非遗代表性项目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儒供走进课堂,手把手教同学们制作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