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年-1850年),福建侯官县人,清朝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1839年主持虎门销烟,遏制毒品泛滥、维护民族尊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面对侵略者的入侵,林则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文化、思想,以此抵御外国侵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详细
严复(1854年-1921年),福建侯官县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在翻译外国书籍时,严复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后世译者的翻译理论和实践。
详细
林语堂(1895年-1976年),福建龙溪(今漳州)人,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通过《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作品向西方诠释中国文化,创作时融贯中西文化并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1940年、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在国内外赢得高度赞扬。
详细
林觉民(1887年-1911年),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区)人,中国民主先驱、革命烈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面对山河破碎,林觉民和一众革命志士不惧流血牺牲,誓死推翻封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所写的《与妻书》以个体生命书写家国大义,成为了革命精神的文学符号。
陈嘉庚(1874年-1961年-),福建省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于1913年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奠定福建现代教育基础。“七七”事变之后,陈嘉庚团结广大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积极捐款、宣传抵制日货,发挥了南洋华侨的重要作用。
详细
沈葆桢(1820年-1879年),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洋务运动中,沈葆桢主持福州船政局与船政学堂,为国家培养近代海军人才,并建立起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初步改变了中国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
陈季同(1851年-1907年),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晚清外交官,通晓法文、英文、德文和拉丁文。陈季同把《聊斋志异》译成法文译本,并翻译雨果、莫里哀等法国作家的作品,向中国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达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双向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译介到欧洲的第一人。
林纾(1852年-1924年),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书画家。林纾与王寿昌、魏易等人合作,以口述笔译的方式翻译近200部欧美小说,其中合译的《茶花女遗事》风靡全国,打开国人接触西方文学的窗口,因此成为引介西学的先驱之一,被称为“译界泰斗”。
详细
郑振铎(1898年-1958年),福建长乐人,知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文物收藏家。1922年郑振铎创办《儿童世界》,被业内称为“中国第一本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杂志”,这在中国少儿期刊史乃至出版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后来又在《小说月报》设立“儿童文学”专栏,开创现代中国在大型文学刊物上设立儿童文学专栏的先河。
李耕(1885年-1964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市仙游县,擅长古典人物、山水花鸟画,兼通书法、诗文等。作品完美融合民间美术、文人画,将中国画的线条美和色彩美巧妙融入人物画中,气势雄健、挥洒自如、造型洒脱,曾被徐悲鸿盛赞“其才则中原所无”,拥有“20世纪古典人物画第一家”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