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思想家

本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605号 上传提供 ★★★ 发布 反馈 版权声明 0
至圣先师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学思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详细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详细
老子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详细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详细
战国末期韩非子对战国时期的法家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韩非子提出了在中国流传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详细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他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详细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王守仁心学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详细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启蒙大家,他在哲学上提出了反禁欲主义;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心物(知行)之辩;揭示“名”、“辞”、推的辩证性质;理势合一的历史观;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七大思想。王夫之的哲学思想被后人称为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本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详细
龚自珍是秦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其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其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其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详细
康有为是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吸收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权观,强调公民自治。其以公民自治理论为基础,主张实行地方自治。康有为把教育作为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的主要途径,所办万木草堂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育宗旨。详细

中国十大思想家主要是根据秋至乐2014年6月1日出版的《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整理而来,通过分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理念,并参考网络相关榜单的人物排序,综合进行榜单推荐,榜单排名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在文章末尾评论/批评指正。

本榜单仅供参考使用,如果对于该榜单您有更好的建议,请推荐入榜/提交>>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版权声明>> 纠错>> 申请删除>>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