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充电模块安装方法
一、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环境与设备检查
环境条件:确认安装场地符合充电桩设计要求(如通风良好、无强电磁干扰、温度范围-20℃~+50℃、湿度≤90%无凝露),地面承重需满足模块重量要求(通常单模块重量5~15kg)。
设备核对:对照充电桩型号与充电模块规格书,检查模块型号、接口类型(如CAN通信接口、电源输入/输出接口)、防护等级(常见IP20/IP54)是否匹配;同时核查配件完整性(固定螺栓、散热片、连接线缆等)。
2、工具与材料准备
需配备绝缘工具(万用表、兆欧表、剥线钳)、安装工具(电钻、螺丝刀套装)、辅助材料(绝缘胶带、扎带、导热硅脂)及个人防护装备(绝缘手套、护目镜)。
3、模块预检查
拆封后需目视检查模块外观是否有运输损伤(如外壳变形、接口松动),通电前使用万用表测量输入/输出端子间电阻(正常应为无穷大,避免短路),并用兆欧表检测绝缘电阻(≥10MΩ,确保无漏电风险)。
二、充电模块安装核心步骤
1、模块固定
将模块对准充电桩机箱内的安装槽位(通常预留定位孔),使用配套螺栓(一般为M4~M6不锈钢螺栓)固定。需注意:螺栓需均匀受力,避免单侧挤压导致外壳变形;若模块与机箱间存在间隙(如散热需求),需加装橡胶垫片缓冲振动;多模块并排安装时,保持模块间间距≥20mm(满足散热与维护空间要求)。
2、电气连接
电气连接分为强电连接与弱电连接两部分,需严格区分操作顺序:
①强电连接(电源输入/输出)
输入端(电网侧):按模块标识的L(火线)、N(零线)、PE(地线)接入充电桩配电箱对应端子,线径需≥模块额定电流的1.5倍(如模块额定电流30A,线径建议≥4mm²),接线后需用扎带固定线束,避免拉扯。
输出端(车辆侧):连接充电枪线缆的直流输出端子(DC+、DC-),需确保插接牢固(插入后轻拉无松动),并用万用表检测通断(正常应导通,无虚接)。
②弱电连接(通信与控制)
连接CAN总线(模块与充电桩主控通信)或RS485接口(部分模块),需检查线序是否匹配(如CAN_H/CAN_L不可反接),线缆屏蔽层需单端接地(避免电磁干扰)。
3、散热处理
充电模块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效率通常90%~95%),需确保散热效率:
自然散热模块:安装时需保证模块背部与机箱散热片贴合紧密(可涂抹导热硅脂增强热传导),机箱顶部或侧面预留通风孔(面积≥模块散热面积的1.2倍)。
风冷模块:需检查风扇转向(通常向外排风),清理进/出风口滤网(避免灰尘堵塞),风扇电源需独立供电(部分模块集成风扇控制,需确认电压匹配)。
三、安装后调试与测试
1、通电前绝缘检测
使用兆欧表再次检测模块输入/输出端子对机箱外壳的绝缘电阻(≥10MΩ),确认无漏电风险后方可通电。
2、参数初始化与校准
接通充电桩总电源,通过主控界面读取模块状态(如电压、电流、温度),检查是否显示正常(如无“过压”、“过温”报警);部分模块需进行参数校准(如输出电压精度调整),需按厂家手册操作。
3、负载测试
模拟车辆充电场景,逐步增加输出电流(从10%额定电流升至100%),观察模块运行状态:
温度:满载运行30分钟后,模块表面温度≤70℃(环境温度30℃时);
噪声:风冷模块风扇噪声≤65dB(距离1米);
保护功能:人为模拟过流(如短接输出线)、过压(接入高于额定电压电源),验证模块是否触发保护(断电或降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