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磨粉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塑料磨粉机是将塑料原料(如废旧塑料、塑料颗粒、片材等)破碎并研磨成均匀粉末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围绕“进料→粉碎→筛分→冷却→出料”的核心流程展开,具体如下:
1、原料进料
塑料原料通过进料系统(如振动喂料斗、螺旋喂料机或人工投料口)进入磨粉机。进料速度通常可通过调节装置控制,目的是避免原料过多堵塞设备,同时保证粉碎环节的稳定性。对于大块或硬质塑料(如硬壳料、厚板材),部分磨粉机会先经过预处理(如初步破碎成小块),再进入主磨腔。
2、粉碎环节(关键步骤)
通过粉碎装置对原料进行破碎和研磨,这是决定粉末细度的关键。根据磨粉机类型不同,粉碎方式主要分为剪切粉碎和研磨粉碎两种:
剪切粉碎(刀盘式磨粉机):适用于硬度较低、韧性中等的塑料(如 PE、PP、PVC 等)。磨粉机内设有高速旋转的动刀盘(或“旋转刀片组”)和固定在机壳上的定刀(或“固定刀片”)。动刀盘由电机驱动,以高速旋转,与定刀形成剪切间隙。当原料进入刀盘区域时,高速旋转的动刀与定刀之间产生强烈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将塑料原料初步破碎成小块或细颗粒。
研磨粉碎(磨盘式磨粉机):适用于硬度较高或需要更细粉末的塑料(如尼龙、ABS、PC等)。设备内设有动磨盘和静磨盘(或“磨环”),两者之间存在可调节的微小间隙。动磨盘由电机通过皮带或齿轮驱动高速旋转,静磨盘固定不动。原料进入两磨盘之间后,在动磨盘的旋转力作用下,被挤压、研磨、摩擦,逐渐破碎成粉末。磨盘表面通常设有特殊齿形纹路(如梯形齿、弧形齿),可增强研磨效率和粉末均匀性。
3、粉碎后筛分分离
粉碎后的物料(包含合格粉末和未达标的粗颗粒)进入筛分系统。系统内设有筛网(或“分级筛”),筛网孔径根据所需粉末细度选择(如 80 目、120 目、200 目等)。在离心力或负压气流的作用下,符合细度要求的粉末通过筛网间隙进入下一环节;未达标的粗颗粒则在离心力或重力作用下被送回粉碎区,再次进行粉碎,形成“循环研磨”过程。
4、冷却控温
塑料(尤其是热塑性塑料)熔点较低,在高速粉碎和研磨过程中,刀具 / 磨盘与物料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若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塑料熔化、粘连在设备内壁或筛网上,影响粉末质量和设备运行。因此,磨粉机通常配备冷却系统:
水冷:通过在刀盘、磨盘或机壳夹层中通入循环冷却水,直接吸收摩擦热量,降低研磨区域温度。
风冷:部分设备通过风机引入冷空气,流经粉碎腔和筛网区域,带走热量并辅助粉末流动。
5、成品出料
经过筛分和冷却的合格塑料粉末,在负压气流(由引风机提供)或重力作用下,通过出料管道进入收集装置(如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器或储料罐)。其中,旋风分离器可通过离心力分离粉末与空气,布袋除尘器则进一步过滤细小粉尘,最终得到洁净、均匀的塑料粉末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