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纤维怎么制造?玄武岩纤维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原料预处理
原料预处理是保障后续熔融质量的基础,主要包含两个关键步骤:
矿石筛选:选择成分均匀、无杂质的玄武岩矿石,剔除含硫、含铁量过高的矿石。将合格矿石破碎成5-20毫米的颗粒,避免颗粒过大导致熔融不充分,或颗粒过小造成投料时粉尘飞扬。
烘干除杂:将破碎后的矿石颗粒送入烘干机,在120-150℃的温度下烘干2-3小时,去除矿石中吸附的水分。若水分残留过多,高温熔融时会产生气泡,导致后续拉丝出现断丝、粗细不均等问题。
二、高温熔融
高温熔融是将固态矿石转化为可拉丝熔体的核心环节,操作要点如下:
投料与加热:将烘干后的矿石颗粒匀速投入连续式电熔炉或燃气熔炉,熔炉内部温度需精准控制在1500-1600℃。温度过低会导致矿石无法完全熔融,形成固态残渣;温度过高则会破坏熔体的化学稳定性,影响纤维强度。
熔体均化:矿石在熔炉内熔融后,需经过1-2小时的保温均化处理,使熔体成分均匀、粘度一致。均化后的熔体通过熔炉底部的流口缓慢流出,进入下一环节。
三、纺丝成型
纺丝成型是将熔体转化为纤维原丝的关键步骤,分为喷丝和牵引两个阶段:
喷丝:均化后的熔体流入纺丝机,通过纺丝机底部的喷丝板流出。喷丝板上分布着数百至数千个直径为0.2-0.5毫米的小孔,熔体通过小孔时形成细流,初步呈现纤维形态。
牵引拉伸:熔体细流从喷丝板流出后,立即进入冷却风区(温度控制在200-300℃)快速冷却固化,同时由高速牵引机以800-1200米/分钟的速度拉伸,将细流拉成直径7-15微米的单丝。牵引速度直接影响纤维的强度,速度过快易导致单丝断裂,速度过慢则会使纤维直径过粗,性能下降。
四、集束上油
集束上油是为了提升纤维的后续加工性能,具体操作包括:
单丝集束:将多根单丝通过集束器汇聚成纱线,常见的纱线规格为1200孔、2400孔,即由1200根或2400根单丝组成。集束时需保证单丝排列均匀,避免出现缠绕、打结现象。
喷涂浸润剂:在集束过程中,向纱线表面喷涂专用浸润剂(主要成分为硅烷偶联剂、润滑剂)。浸润剂能在纤维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后续编织、缠绕时的摩擦损伤,同时提升纤维与树脂等基体的粘结性。
五、卷绕成型
卷绕成型是将处理后的纱线制成成品卷材,便于储存和运输:
匀速卷绕:将涂覆浸润剂的纱线引入卷绕机,卷绕机以恒定速度将纱线缠绕在纸管或塑料管上,形成直径为30-50厘米的卷材。卷绕过程中需控制张力,确保卷材松紧度一致,避免纱线拉伸变形。
质量检测:卷绕完成后,对卷材进行抽样检测,主要检测纤维的直径均匀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不合格的卷材需重新处理或废弃。
六、后续加工
根据应用需求,部分玄武岩纤维还需进行后续加工,常见方式有:
毡化处理:将短切后的纤维(长度3-12毫米)通过针刺或热压工艺制成毡片,毡片可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层或防护材料的基材。
浸胶处理:将纱线或织物浸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胶粘剂中,经过烘干固化后制成预浸料,预浸料可直接用于生产高强度复合材料制品,如管材、板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