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增强抗裂性能
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中形成三维乱向分布的网络支撑体系,有效阻止塑性收缩和干燥收缩引起的微裂缝产生与发展。纤维与水泥基体的握裹力能够分散内部应力,将大的裂缝分解为无数微细且无害的裂缝,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改善结构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提升韧性特点
混凝土本身是脆性材料,加入玄武岩纤维后能显著改善其韧性特征。纤维在混凝土受拉时起到桥接作用,延缓裂缝扩展,使混凝土在破坏时表现出更好的延性特征。这种增韧效果提高了混凝土构件的抗冲击性能和能量吸收能力,特别适用于抗震结构和承受动荷载的工程部位。
改善耐久性能
玄武岩纤维的掺入有效阻断了混凝土内部的连通孔隙,降低了有害介质的渗透通道。纤维的耐碱腐蚀特性确保其在混凝土高碱环境中长期保持稳定,不会像某些合成纤维那样发生降解。这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碳化和抗化学腐蚀能力,延长了结构在恶劣环境下的服役寿命。
增强抗渗能力
纤维在混凝土中形成的致密网络结构有效阻碍了水分和其他液体的渗透路径。实验表明,适量掺入玄武岩纤维的混凝土,其抗渗性能可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这一特性对于地下工程、水利设施以及需要防水防渗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二、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配比要求
配比基本原则
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推荐掺量通常为每立方米混凝土0.9至2.7千克,相当于混凝土体积的0.1%至0.3%。具体掺量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纤维长度和施工工艺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比需要在性能提升与工作性保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纤维长度选择
不同工程应用需要选择相应长度的纤维产品。用于抗裂防渗时多选用6-12毫米的短纤维,确保分散均匀性;用于增韧增强时可选用15-30毫米的长纤维,但需相应调整配合比以防止纤维结团。纤维长径比的合理选择对发挥其增强效果至关重要。
配合比调整要点
添加纤维后,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进行适当调整。一般情况下需要略微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同时可考虑使用减水剂来补偿因纤维加入而损失的工作性。水胶比的微调范围通常在0.02以内,具体数值应通过试配确定。
质量控制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纤维分散均匀,避免出现纤维结团现象。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并确定合理的投料顺序。浇筑后需加强养护,确保纤维与基体协同工作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