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汇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城市观察员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消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已公布。自2004年首次开展全国经济普查的十五年间,我国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大量涌现,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持续上升,结构明显优化,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力量。本期专题,就跟随MAIGOO小编一起来看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汇报都说了些什么吧。

  •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什么
  •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由国务院决定,组建各级普查机构,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状况的一次调查。2018年是普查的准备阶段,2019年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


  • 目的和意义

    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

  • 普查对象

    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

  • 普查范围

    (1)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2)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或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4)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5)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6)重点服务业: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

  •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
单位数量翻倍增长 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 法人单位数量大幅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活力不断得到激发,单位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18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178.9万个,与2013年末相比,增加1093.2万个,增长100.7%,年均增长14.9%。产业活动单位2455.0万个,增加1151.5万个,增长88.3%,年均增长13.5%。

  • 新兴行业单位数量较快增长

    不同行业增速出现明显分化。分行业看,2018年末单位数量位居前三位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全部单位的比重分别为29.8%、15.0%、11.7%。绝大多数行业单位数量均比2013年末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增速出现明显分化。

行业 法人单位(万个) 比重(%) 比2013年增加(万个) 比2013年增长(%)
采矿业 7 0.3 -1.9 -21.2
制造业 327 15 101.8 45.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1.1 0.5 4 57.2
建筑业 121.8 5.6 87.1 250.6
批发和零售业 649.9 29.8 368.9 131.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7.7 2.6 31.5 120.3
住宿和餐饮业 43.1 2 23.2 116.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92 4.2 69.4 306.9
房地产业 74.5 3.4 40.1 116.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55.1 11.7 163.4 178.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27.6 5.9 82 179.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9 0.7 6.4 75.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9.7 2.3 30.7 160.8
教育 66.6 3.1 25.2 60.9
卫生和社会工作 27.3 1.3 2.3 9.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6.7 2.6 33.6 145.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59.7 7.3 7.7 5.1
合 计 2178.9 100 1093.2 100.7
第三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 第三产业规模明显扩大

    2018年末,全国从事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716.1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905.1万个,增长111.6 %。全国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为21067.7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并且全国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740.9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14.8%。

  •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稳定上升

    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323.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2721.3万人。受去产能政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有所减少。但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21067.7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对全部新增从业人员的贡献率高达110.3%,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为55.0%,比2013年末上升9.1个百分点。


  • 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增势强劲

    从就业情况看,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95.1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84.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36.8万人,增长84.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29万人,增长70.6%。

批发和零售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 营业收入占第三产业近六成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649.9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31.2%;从业人员4008.2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20.9%。法人单位数与从业人员数均居第三产业各行业首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8.2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44.1%,占第三产业全部法人的58.5%,批发和零售业总体规模不断壮大。

  • 内资企业占绝大多数

    201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内资企业法人单位645.0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32.3%,占批发和零售业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9.3%,是我国批发和零售业的绝对主体。在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法人单位数550.4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179.4%;国有和集体企业法人单位数合计4.3万个,比2013年末减少32.6%。

  • 小规模非实体零售快速发展

    2018年末,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295.7万个,从业人员1810.0万人,资产总计11.3万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77.8%、30.0%和56.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40.5%。其中,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增长明显快于批发业,但营业收入增速却低于批发业。

零售业 2018年末(万个) 2013年末(万个) 增速(%) 年均增速(%)
 综合零售 28.8 11.4 151.5 20.3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34.7 11.2 209.9 25.4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34.7 12.1 187.8 23.5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18 6.8 165.4 21.6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23 9.1 151.7 20.3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33.4 14.3 134.1 18.5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38 16 137.6 18.9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44.9 15.7 185.1 23.3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40.4 9.9 308.4 32.5
合计 295.7 106.5 177.8 22.7
企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 企业计算机拥有量均超50台

    调查显示,98.5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98.2万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99.6%,与上年持平。使用计算机5038.1万台,比上年增长6.2%;平均每家被调查企业使用计算机51.1台,比上年增加2.1台;每百名员工使用计算机28.7台,增加2.4台。


  • 企业信息化投入超过6500亿元

    调查显示,有82.7万家企业进行信息化投入,占被调查企业的83.9%,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信息化投入金额共计65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一次性投入3529.6亿元,降低2.6%;运营维护投入3003.9亿元,增长58.4%。

  • 九成企业使用互联网

    调查显示,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交流沟通、获取或发布信息的比例保持较高水平。有88.8万家利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占使用互联网企业数的90.5%,与上年基本持平;有51.3万家利用互联网了解商品和服务信息,占52.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有50.3万家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占51.3%,与上年持平。


文化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
  • 文化市场主体数量“井喷”

    随着我国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的逐步健全,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发展,各类文化单位大量涌现。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10.3万个,占全部二、三产业法人单位的9.7%;文化个体经营户261.4万户,占全部个体经营户的4.2%。与2013年末相比,法人单位数增长了129.0%,个体经营户数增长了123.4%。

  • 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文化产业中,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万亿元。


  • 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比较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共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占比为21.5%,比上年提高近4.2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的强劲发展,文化新领域的拓展创新,引领和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 就业总量不断增加

    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达2789.3万人,其中文化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055.8万人,占全国二、三产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4%;文化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733.5万人,占全国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的4.9%。与2013年末相比,文化就业总量增长了30.8%,其中文化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增长16.8%,文化个体户从业人员数增长近1倍。

    注:以上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

  • MAIGOO编辑总结
  •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全国性的产业普查,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与2013年经济普查相比,5年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企业数量暴增,尤其是第三产业规模不断优化扩大。

    五年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密切相关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市场主体大量增加,这也说明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当中。

推荐阅读
标签: 经济 中国 报告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快速提交发布>> 提交资讯帮助>> 注册登录>>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国内经济类十大期刊 全国经济期刊排名 国内顶级经济类期刊推荐
国内不同类型的经济期刊众多,有不少国家级经济类期刊,也有很多省级期刊、普通期刊。那么,你知道国内经济类顶级刊物都有哪些吗?本文中maiGoo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中国经济期刊排名榜单,名列前茅的有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等。其中经济研究期刊于1955年创办,极具权威性。
期刊 杂志 ★★★
3.2w+ 5
【经济适用房怎么申请】申请经济适用房要多久 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
购买经济适用房经常听说,但是什么是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低收入家庭关注的焦点,可以解决居民的住房的问题,所以经济适用房的一些问题备受关注,都希望能够争取买到经济适用房。那么购买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有哪些?申请经济适用房需要提交的材料?你都知道了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关于经济适用房的相关知识,一起去了解下吧,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经济 房地产
5955 111
东数西算是什么意思 东数西算将带来哪些改变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地区上的不平衡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推出过西电东送工程,而最近发改委又联合多部门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什么是“东数西算”?为何要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如何推进?一起来了解下吧!
工程 中国
504 2
中国台湾十大支柱产业 台湾优势产业排名 台湾什么产业比较发达
我国台湾虽然陆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仅约2341万,但一直有着优秀的GDP表现,2021年人均GDP高达3.3万美元,那到底台湾什么产业比较发达呢?Maigoo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台湾十大支柱产业,如:半导体行业、电子制造业、精密机械、工控设备、石化产业、橡胶工业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台湾省 经济
1.7w+ 7
【日元兑换人民币汇率】30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人民币如何兑换日元
日本是跟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日元是日本法定货币。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与我国的民众关联还是很大的,而且很多人喜欢去日本旅游吧,那么30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呢?人民币如何兑换日元?在中国的商业银行都可以换取日元,但是换汇者必须持有护照、签证等材料。换汇的汇率是按照即时汇率进行结算,如是现钞则按钞买价兑换,另外还要收取0.5%的手续费。
经济 日本
1.1w+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