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黑龙江省博物馆十大国宝级文物 黑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盘点
本原创文章由 MAIGOO榜单研究员855号 上传提供 评论 发布 纠错/删除 版权声明 0
黑龙江省博物馆,简称龙博,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黑龙江省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6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品1670套12753件。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黑龙江省博物馆十大国宝级文物,有金代铜坐龙、南宋《蚕织图》卷、金代齐国王墓丝织品服饰、唐代渤海天门军之印、黑龙江满洲龙化石、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等,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 排排榜
  • 关注榜
  • 得票榜

黑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CNpp小编主要盘点了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依据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保护级别、网络关注热度等因素,并结合互联网相关排行榜综合得出。本文仅供参考,数据截至2023年12月8日,如有错误、遗漏之处,欢迎在文末评论反馈。为我喜欢的投票>>

本榜单仅供参考使用,如果对于该榜单您有更好的建议,请 推荐入榜/提交>>

黑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国宝级文物金源文化的代表
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龙也成为金代帝王喜爱的王权象征之物。这件珍贵的金代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为国家一级文物,1956年出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黑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此铜龙为黄铜铸造而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Maigoo小编看来,这尊金代铜坐龙是黑龙江省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 【 详细>>】
国宝级文物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南宋《蚕织图》卷,清宫旧藏,后被流出宫外,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此图绢本设色,全长横1098.2厘米、纵28.9厘米,据跋语所记,可以确定为当时翰林图画院的摹本。其所绘的内容,将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至“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锦的整个生产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图对于我国蚕织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记录,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 详细>>】
国宝级文物金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1988年5月,黑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清理发掘了有“北方马王堆”之称的金代齐国王墓。齐国王墓为男女合葬竖穴土坑石椁木棺墓,出土文物丰富、精美,保存完好,其中服装种类繁多,质料品种齐全,纺织技术高超,制作工艺精湛,图案华美,在出土文物中尤为珍贵,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国宝文物。此外,齐国王墓出土的丝织物是我国金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其填补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由于缺乏金代服饰留下的空白。 【 详细>>】
国内现存唯一的渤海印
渤海天门军之印,唐代青铜文物,1960年出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此印通高4.3厘米、厚1.4厘米、柄高2.9厘米;为青铜质,印纽扁平,中穿一个圆孔,呈桥状。印面略呈正方形,印文为汉字篆刻“天门军之印”;印背为楷书“天门军之印”。这枚天门军印出自上京皇城内,可作为研究渤海设有与唐朝中央禁军类似的军事组织的重要线索,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一方渤海印,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 详细>>】
中国的第一具恐龙化石“神州第一龙
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这件黑龙江满洲龙化石,1902年出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在我国恐龙发现和研究史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还享有“神州第一龙”的美誉。这具黑龙江满洲龙是生活在6500万年前,已经灭绝了的爬行动物。因为它的嘴巴扁阔和鸭子的嘴十分相似,所以为我们称它为鸭嘴龙。 【 详细>>】
中国金代铜镜的佳作
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镜,1975年出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金代贵族墓,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必看的黑龙江省博物馆文物。此镜镜背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一幅以山水画为背景的人物故事画面,下半部分的图案为一对雌雄鲤鱼正在河水中相互追逐、嬉戏的画面。此镜保存完好,镜面光亮,呈银白色,球状钮,做工十分精致,堪称中国金代铜镜的佳作,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金代铜镜,亦是不可多得的实物珍品。 【 详细>>】
现存最早的兰亭全图
南宋《兰亭序》图卷,传世品,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必看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品之一。此图全长141.1厘米,宽37厘米,引首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题写的“曲水流觞”四个字。整幅图卷描绘了东晋时期,以王羲之为首的42位文人雅士,在浙江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于溪水边饮酒赋诗、观山赏水的情景。此幅《兰亭序》图卷是现存最早的兰亭全图,它不仅是古人兰亭修禊的直观史料,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 【 详细>>】
中国第一具完整猛犸象化石
松花江猛犸象属长鼻目,真象类,它是猛犸象家族中个体最大的一类。这具完整的猛犸象化石,是在1973年黑龙江省肇源县三站乡松花江中游北岸出土的,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其身高3.33米,体长5.45米,门齿长2.05米,臼齿显示出它是一只老象,专家们根据这头古象的骨骼特征,同时也是为纪念它的出土地——古松花江畔,最后定名为“松花江猛犸象”,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猛犸象化石。 【 详细>>】
新石器时代细石器精品
桂叶形石器,属黑龙江东部地区新石器文化,1965年采集于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此器通长25厘米、宽5.8厘米,其形制如一片两头尖的桂叶,故名桂叶形石器。该石器为周身琢,中间厚,两侧薄,边刃加工制作锋利,是镶嵌在骨刀梗上的石片石器,属刮削器一类。此器物制作精美,形制独特,堪为精品。 【 详细>>】
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披毛犀骨架
披毛犀又名长毛犀牛,是一种全身披满长毛的犀牛,为已灭绝的古动物,生活在更新世晚期,属于奇蹄目犀科双角犀亚科。它们的体型与现代非洲犀牛近似。这具披毛犀化石骨架,1956年出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钢厂,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十大必看馆藏文物之一。整个骨架同属于一个个体,完整程度接近100%,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最完整的披毛犀骨架,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被定为一级标本。 【 详细>>】
  • 更多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珍品;
    唐渤海舍利函、唐渤海金佛立像、南宋佚名《斗浆图》页、南宋佚名《九歌图》卷、金代胡里改路之印、金代石雕飞天、金代双鹿纹玉佩、普氏野马、清代《西域舆图卷》、莺歌岭小陶猪……
更多相关榜单
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注明“MAIGOO编辑”、“MAIGOO榜单研究员”、“MAIGOO文章编辑员”上传提供的所有作品,均为MAIGOO网原创、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AIGO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网站会追责到底。 推荐入榜>> 纠错>> 投诉侵权>>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世界十大传世国宝排名 全球最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世界各国国宝盘点
世界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承载历史印记的无数稀世珍宝,你知道世界上最珍贵的国宝级文物有哪些吗?世界各国国宝是什么?本文盘点了世界十大传世国宝,其中包括图坦卡蒙黄金面具、《蒙娜丽莎》、商后母戊鼎、帝国皇冠、舞王湿婆青铜像、死海古卷、汉谟拉比法典等,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宗教文物】宗教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宗教艺术品_宗教书籍等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建筑等领域,并形成了书籍、绘画、建筑等宝贵的遗产。你知道宗教文物有哪些吗?宗教文物包括寺庙、道观、清真寺、教堂等文物建筑等不可以动文物及附属的大量经卷、法器、造像等可移动文物,可以大致分为宗教书籍、宗教艺术品、宗教建筑等,下面MAIGOO编辑就来盘点一下常见的宗教文物,一起来看看吧。
【工艺品文物】传统手工技艺_特色工艺品_文物保护单位_陶瓷_雕塑
中华传统文化中思想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具体化除了体现在传统的书本和形式,一些中国传统技艺打造的工艺品、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等都是重要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现代生活需求的变化,一些承载着中华历史文明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正在慢慢失传。下面Maigoo网编将为您盘点一下传统手工技艺、一些著名的工艺品、特色工艺品、文物等等,一起来看看吧。
黑龙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黑龙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肃慎、东胡、秽貊三大族系的部分先民,就已定居在黑龙江地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并且具有塞外特色。那么黑龙江有哪些文物保护单位呢?黑龙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哪些呢?黑龙江有多少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整理了黑龙江所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追回的十大国宝级文物 流失海外被追回的顶级文物
海外流失的国宝文物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代表着中国历史繁荣的文化艺术、精湛的工艺技术,让这些文物回归是每个国人的责任。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中国成功追回的十大国宝级文物,包括《五牛图》、《研山铭》、青铜虎鎣、商皿方罍、武惠妃石椁、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像、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佛首、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秦公墓地金饰片、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等,一起来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