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玛铜矿是位于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的世界级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以矽卡岩型、斑岩型和角岩型“三位一体”为特征,探明铜金属量超750万吨,兼具金、银、钼等多种金属资源,是中国高海拔绿色矿山开发的典范。
甲玛铜矿地处冈底斯成矿带,形成于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阶段,其独特的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矽卡岩型、斑岩型、角岩型)突破了传统单一矿床类型的认知。截至2013年,已探明铜金属量752.4万吨、钼70万吨、金174.5吨及银10853.7吨,相当于14个大型铜矿的储量规模。近年深部勘探进一步显示,外围和深部当量铜资源量有望突破1500万吨,具备世界级超大型矿潜力。
勘查突破:自2008年中国黄金集团整合开发后,甲玛从“小矿”跃升为超大型矿床,创造了“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的找矿新机制典范。
开采技术:一期工程(2010年投产)攻克了高海拔(4000-5407米)环境下的开采难题,首创边坡参数三段式预测法、混合浮选新技术及废水零排放技术,成为国内首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绿色矿山。
社会效益:通过本地化用工、工贸公司分红等模式,累计带动藏族群众增收超2亿元,实现“固边富民”。
成矿理论:推翻了早期“海底喷流成矿”假说,创立“四位一体”成矿模式(推-滑覆构造控矿、矽卡岩-斑岩角岩组合、独立金矿体等),为冈底斯成矿带研究提供新框架。
新矿物:2024年发现的“菊兴铜矿”(Bi6Cu140Fe30S125)是复杂硫化物,与中高温热液矿化相关,为硫化物矿物家族增添新成员。
标本采集:2024年系统性采集的168件典型标本(涵盖斑岩型、矽卡岩型矿体)为国家地质矿产标本库建设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