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A级景区
4A级景区    
					
					
						 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十大最美景点    NO.17
山东十大最美景点    NO.17
					
					
						 山东十大著名景点    NO.20
山东十大著名景点    NO.20
					
					
						 中国十大大裂谷    NO.4
中国十大大裂谷    NO.4
					
					
						 山东十大峡谷    NO.4
山东十大峡谷    NO.4
					
					
						 枣庄十大景点    NO.6
枣庄十大景点    NO.6
					
					
						 山东十大避暑·夏季景点    NO.10
山东十大避暑·夏季景点    NO.10
					
					
						 山东十大名山    NO.13
山东十大名山    NO.13
					
					
						 中国十大赏槐花好去处    NO.13
中国十大赏槐花好去处    NO.13
					
					
				公园是泰沂山脉南部的崮形群体,主要由下古界的下、中寒武系地层组成,该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建造组成,局部夹砂页岩、砂岩的岩石组合。原始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态,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悠久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完美体现。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登山线路主要有两条:东线是由熊耳山东麓或西麓进入,循贯穿熊耳山东西走向双龙路行进。西线是从西麓进入可依次观赏到双龙大裂谷―卧虎洞―黄龙洞等景点。东线内的景点主要有伽西河、牛鼻洞、巨龙山、巨龙洞、沧浪源、水火桥、龙床瀑布、龙床峡谷等;西线内的景点主要有龙抓崖、象形巨石、狮子峰和玉女峰、双龙大裂谷、卧虎洞、黄龙洞等。
西伽河和牛鼻洞
出黄龙洞洞口,拾级而下至停车场,可看到一株千年古杨,枝繁叶茂、高耸云天。再从熊耳山东麓出发,顺双龙路西行约1.5公里,在熊耳山山脚下可见到一条贯穿东西的大河,名叫“伽西河”。从地质学上讲,由于西伽河支流两岸分布着朱砂洞的灰岩,所以才造就了熊耳山的缓坡地段。河上横着一道长30米,宽6米,高10米的大桥,下有数个拱洞,河水漫过,形成一道几十米宽的水帘,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煞是壮观。河水常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山峦、浮云倒映其中,山风袭来,使人顿生惬意。沿坝涉水过河,步行半公里,对面山麓的石壁下便是牛鼻洞。
巨龙山
沿枣徐公路路旁树立的“巨龙洞”标志,蜿蜒向东行驶4.5公里,穿过杏峪村,来到巨龙山停车场,只见巨龙山3座山峰连成一线,像一道黛色的屏障,重峦叠嶂,嵯峨秀丽。相传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打天下时,由于南征北战无法照顾家中年迈体弱的老母,只好为其备足衣食暂时放在此山一洞中“寄养”,因而此山得名“寄母山”。
巨龙洞
荡仙架东10余米,一座峭壁上赫然写着三个鲜红大字:巨龙洞。洞内景观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打开彩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壁奇观“神女出浴”,石乳形成的景观恰似一位窈窕淑女。“神女出浴”左侧是“白玉台”。其间有石乳形成的“眼镜”、“梳子”、“箅子”等梳妆用品,好象是为“神女”而备。其右侧是“奔流直下”,这是印在石壁上的水流痕迹,一道道弯弯曲曲的水纹,犹如瀑布飞流,洞内深处壁崖之上隆起一条长约10米的石钟乳,自上而下,犹如一条蜿蜒攀附于石壁上的天然巨龙,鳞爪分明、盘曲而下、威风凛凛、气度非凡。在它的头部前方,有一圆滑钟乳石,水珠透过岩层潺潺滴落在其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光彩四射,形成“巨龙戏珠”的奇观。
龙床风光
沿原半湖乡政府门前公路西行,穿过务后村,约有2公里的路程见一座古石桥,过桥南行,然后顺山体边缘崎岖小道前行200米,便可看到龙床风光。龙床风光由龙床瀑布、龙床奇石、龙床峡谷三部分组成。
龙床瀑布宽35米、高13米,远远望去,似白色绸缎悬挂山涧。瀑布之上,水绿如蓝,两岸美景倒映水中,如诗如画。瀑布之下流水潺潺,花岗岩石光滑洁净,水中游鱼清晰可见。瀑布南侧山壁下方有一方形巨石,长10米,宽5米,石面平整光滑,瀑布顺石而下,形成一面小瀑布,与大瀑布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此处便是传说中的“龙床”。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抗击王莽,因寡不敌众,兵败抱犊崮山区,单骑突围到原半湖乡务后村前,刘秀发现王莽大将吴汉率兵正迎头杀来。刘用灵机一动,沿山涧而下,突然发现山涧东岸,沧壁之下,有一宽阔岩石上,上能蔽日,下能隔水,是绝处逢生的避难之所。便藏起战马,只身一人藏于石上不敢动弹丝毫。恰巧,此时浓雾层生,把整个山涧遮掩的天衣无缝。王莽追兵至此,找不到刘秀踪影,只好率兵南下,刘秀万幸又躲过一劫。后来当地人便把刘秀躺过的这块巨石称为“龙床”。
龙抓崖
从熊耳山西麓出发,满山遍野布满奇形怪状的巨石。它们大者重达千吨,小者几十吨,石石相叠、错落有致、形态各异,仿佛刚从山顶滚落一般,巨石中还夹杂着零落的石碾和石碓,这里便是典型的崩塌地质灾害遗迹——龙抓崖。据地质专家初步考证认为:这种崩塌现象是300年前发生的郯城大地震引发了此处的大山崩而造成的。站在巨石之上,闭目凝神,300年前那山崩地裂的轰鸣声仿佛仍然在耳畔回响。传说山脚下曾有一个小村庄在一夜之间被巨石淹没,除了一位外出遛乡的货郎和一只躲在地窖里的猫幸免于难外,其他生灵全部葬身石下。
像形巨石
行至山腰,台阶右侧10余米处有一块千吨巨石,被称做“万人抬”,意即需一万人才能抬动它。紧挨台阶有一巨石顶端平整宽阔,像人工搭建的舞台,被当地人称做“戏台”。“戏台”附近有三块巨石名叫上马石、下马石和狐仙石。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大军追杀,逃到此地,却又突遇一道又深又陡的山涧,惊得坐骑前蹄高抬,将刘秀摔落马下,后幸遇一位狐仙相助,方才重新上马,化险为夷。最后,刘秀上、下马和狐仙踏过的三块石头分别被叫做“上马石”、“下马石”和“狐仙石”。行家指出:站在此处,驻足南望,对面一座叫馍馍顶的小山丘上有三株松树,相映成趣,构成奇妙的“熊猫食竹图”。
狮子峰和玉女峰
走过699级台阶,来到熊耳山山颈处的首段裂谷,长约100米,宽4米,高30米,入口处似一夹道,两壁平岩高耸,仿佛两楼并紧而立。昂头远看,一线青天在上,只堪鸟飞猿跃,人莫妄攀,北壁上有大片石钟乳自上百下似倾泻直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落珠壁、观音庙、卧牛抵石等。南壁有一座高耸山峰,傲然兀立,其岩石大有摇摇欲坠之感,是易发生岩崩地质灾害的景点之一。有趣的是,这座山峰拥有两个名字。从东向西观峰,其形状颇似一尊雄狮,威风凛凛,取名狮子峰。而从西向东遥望,恰似一位长发淑女,翘首顾盼,似在期待远方情人的归来,故又名玉女峰。
双龙大裂谷
沿山间小径前行20余米,顺“裂谷人口”指示牌进入,便可看到前方两座山体豁然开裂,蔚为壮观,此处便是“山东仅有、全国罕风”的双龙大裂谷。双龙大裂谷内两条裂隙分别呈东西和南北走向,其中东西走向为主谷,长约600米;南北走向为支谷,长约100米,两谷斜插相连、错落有致,俯看又似两条播云撒雨的蛟龙,故称之为“双龙大裂谷。”
市区内乘坐26、25路,山亭汽车站下车。
京福高速——滕州南口下——枣木高速——枣庄——北外环向东——240省道东北行——北庄镇——按景区指示牌行驶即可到达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