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绿金中央公园是一个因采煤塌陷形成的湿地公园,是全国地级市中大型的人工内湖,是一个城市中央公园。
绿金湖治理项目区位于淮北城市的主城区,北至人民路,东邻龙岱河,南到沱河路,西沿相山路。绿金湖治理项目是经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
绿金湖规划治理总面积约3.61万亩,总挖方量达3000万立方米,总投资约22亿元,总工期20个月。2016年4月开工,2017年12月竣工并通过市级验收。
2018年11月,淮北市委市政府启动绿金湖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绿金湖环湖绿道、堤顶路、圆梦岛建设、及湖区绿化美化、砂石广场、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8亿元。
绿金湖又名中湖,坐落于淮北市相山区东部,是淮北市区较大的湖泊,也是全国地级市中大型的人工内湖,湖区北至人民路,东邻龙岱河,南到沱河路,西沿龙山路。
绿金湖源于淮北矿业集团朱庄煤矿、杨庄煤矿采煤所形成的采空区,是地下水上升、聚集降雨和汇集地表水形成的人工塌陷湖泊。从20世纪80年代受地面沉降影响,淮北市相山区对辖区内11个社区居民集中搬迁安置,经多年综合治理后,形成水域面积1.16万亩,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
走近绿金湖,一湖碧水清澈见底,倒映在湖中的青山、白云、绿柳,伴着潋滟波光摇曳。春水破冰,鸟儿欢快的在水上嬉戏;鱼儿在水中往来翕忽。绿金湖如同一块熠熠生辉的宝镜,镶嵌在皖北大地。
治理后形成的连片湖面达1.16万亩,成为大面积连片生态水域,建成圆梦岛、连心岛、绿金岛(鸟岛)、一树岛等5个生态岛屿,为100余种动物和近百种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候鸟中转站,每年有白天鹅、白鹭等多种野生鸟类在绿金湖区域补给、栖息。植树种草面积达上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淮北绿肺,对区域小气候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治理工程
绿金湖为经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2016年4月开工,2017年12月主体工程竣工。2018年启动环境整治工程,2019年基本竣工,2019年12月通过省级验收。绿金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PPP项目由安徽建工集团淮北投资公司与淮北市建投集团依照各自职责履行养护义务,竣工后形成可利用水域1.16万亩,可利用土地2.45万亩。
生态价值
绿金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承担着淮水北调的蓄水重任,是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淮北集生态修复、科学研究、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
绿金湖项目具有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治理后,形成可利用土地2.45万亩,可利用水域1.16万亩,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是当前全国地级市中面积较大的人工内湖,其中绿金湖治理区可出让建设用地达8000多亩,仅土地出让金直接收益就达300多亿元。绿金湖治理区建成后,可容纳各类人口8万多人,是该市采煤塌陷地治理和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窗口。绿金湖治理区环湖路网建设四通八达,其中创新大道全长约4.1公里,总投资1.7亿元,建成后,高速出口到主城区的交通距离将缩短一半,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绿金湖处于淮北市生态走廊带的枢纽位置,为西部老城与东部新城的核心衔接带,连同南湖、乾隆湖、碳谷湖以及即将实施治理的北湖、朔西湖等六大塌陷湖泊,将加速推进“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特色风貌建设目标,还将对淮北区域小气候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超前建设理念
为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建设成本,发挥综合效益,绿金湖治理过程中实施四项创新。一是采用PPP融资模式。项目于2016年被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列为国家第三批PPP示范工程,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具有引导示范效应。二是突出多规合一。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湿地保护规划、林业规划有机结合,保障治理后的土地能按照规划用途有效利用。三是注重统筹推进。规划、国土、城建、交通、水务等多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到不重复投资,一体化施工。四是实施超前式治理。在科学预测未稳沉区域未来塌陷尺度的基础上,通过提前挖出表土、预留塌陷标高等方式进行超前治理,使治理后的土地即使在地下继续塌陷直至稳沉后,依然能达到治理设计要求,而不必等到稳沉后再治理。
城市环境治理
淮北市建市60年来,在为国家贡献10亿吨原煤的同时,也留下了35.3万亩的采煤塌陷区,成为城市难以抚平的生态“伤口”。淮北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把造林绿化作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突破口,利用粉煤灰充填塌陷区覆土绿化,总结出“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经验,着力改善塌陷区域生态环境。出台《淮北市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淮北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向全市公布第一批市级湿地名录,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40.6%,使大量湿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环境得到有效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全力打造绿金湖、南湖、东湖、乾隆湖等城区中心湖带,建设一个个滨湖公园、湿地景区,彰显湖清岸绿景色美,使淮北这样一个常年少雨的“缺水城市”变为“生态水城”。修编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推动“依山建城”为“拥湖发展”,展现“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特色风貌,湿地已成为城市发展一张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