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第二季》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环保公益纪实节目,同时也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该节目于2025年1月4日起,每周六20:30在东方卫视播出,于2025年3月8日收官,共10期。
该节目由胡歌、刘涛和陈龙携手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以及一众新朋友,在节目中带观众走进自然,走进科学研究员、环保爱好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
节目开播前,联合国新闻记者来到中国上海专访该节目主创人员,了解中国的环保理念;该节目开播第二天,名列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三大平台热播榜榜首,在同类型作品中热度最高。
胡歌
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
刘涛
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
陈龙
中国内地男演员
刘诗诗
中国内地女演员、影视出品人
袁弘
中国内地男演员
林一
中国内地男演员
王昱珩
《最强大脑》节目选手
胡冰卿
中国内地女演员
张辰亮
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
《博物》杂志策划总监
第一期:网红动物背后的故事 播出时间 2025/1/4
胡歌、刘涛和“科普向导”张辰亮前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寻找藏狐的踪迹。藏狐作为网红动物之一,表情包、工艺品、鬼畜视频,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胡歌、刘涛和张辰亮来到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嘉塘工作站。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长年开展青海玉树藏狐研究工作,并在玉树当地进行科研监测、社区保护、生计发展的相关研究。胡歌、刘涛和张辰亮跟随保护中心负责人陈熙尔一起,参与一线环保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本期嘉宾 胡歌、刘涛、张辰亮
本期目的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第二期:种草的N种方式 播出时间 2025/1/11
胡歌、刘涛、张辰亮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陈熙尔一起来到牧民家,了解嘉塘草原的情况。在牧民口中曾经的嘉塘草原水草丰美,不仅够牛吃甚至能割草储存,与现在满目“疮疤”的情况大不一样。据陈熙尔介绍,草场修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种草”。在一望无际的嘉塘草原上,胡歌、陈龙、韩李李和张辰亮席地而坐,与草地、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看似寂静的草原,实际生机勃勃,藏野驴、白腰雪雀、鼠兔等,环保行动者们沉浸其中。 本期嘉宾 胡歌、刘涛、陈龙、韩李李、张辰亮
本期目的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嘉塘草原
第三期:寻找“消失”的水獭 播出时间 2025/1/18
胡歌等人在节目中化身志愿者,跟随原乡工作站成员一同探索金塘岛水獭繁盛的秘密。他们接到的首要任务就是成为水獭“铲屎官”——收集水獭的粪便。“铲屎”完成后,下一步便是“拆屎”,通过拆解分析水獭粪便,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水獭的食谱,推测水獭在金塘岛活跃的原因。胡歌、刘诗诗,陈龙、小亮分成两人一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拆解被酒精浸泡后的水獭粪便。为了更好观测水獭的行为,环保小分队在水獭的必经之路上放了些特殊的“玩具”进行实验:胡歌和刘诗诗在河道旁安装镜子、架上红外摄像机,以便观查水獭的学习能力,看它们能否察觉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为了观察水獭是否会主动选择打滚的地点,陈龙和小亮特意在桥洞下人工铺设了一块沙地,吸引水獭来打滚,小亮还别出心裁地在沙地上写下了“水獭SPA”,用“五星级服务”迎接水獭的到来。 本期嘉宾 胡歌、陈龙、刘诗诗、张辰亮
本期目的地 金塘岛
第四期:守护浙江的水獭岛 播出时间 2025/1/25
金塘岛是中国水獭最密集的岛屿,但在进行随机街采时,环保行动者们发现金塘岛的岛民对水獭的了解并不多,许多年轻人表示从未在岛上见过水獭。为了积累更多向当地人科普宣传的水獭素材,胡歌等人跟随原乡生态组织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礁石滩上安装红外相机,希望能拍到水獭登陆上岛的影像。没想到这次行动却有惊人的“意外收获”——他们在礁石旁发现了疑似“水獭巢穴”的洞口,因为洞口前有大量的水獭脚印和粪便。而在此之前金塘岛从未发现过水獭巢穴。在金塘岛上,野生动物爱好者吴沛和袁单炜正在拍摄一部与水獭有关的纪录片,环保行动者们听说后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希望能亲眼观测到水獭。胡歌、刘诗诗,陈龙、小亮兵分两路前往蹲守水獭的地点:胡歌、刘诗诗和吴沛守在鱼塘,就在他们向吴沛取经,询问水獭夜间活动的规律时,水獭竟恰好出现,实属意外之喜;另一边,陈龙、小亮和袁单炜在桥洞旁蹲守水獭久等未果,三人凭借对水獭的了解当起“预言家”,预测水獭何时会出现。 本期嘉宾 胡歌、陈龙、刘诗诗、张辰亮
本期目的地 金塘岛
第五期:年轻火山岛的伙伴们 播出时间 2025/2/1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因土壤贫瘠,岛上农业发展受限,大部分物资依赖外部输入,张辰亮表示这样一座资源有限但人口密集的岛屿,就像是地球的缩影,研究它有助于环保行动者们更直观了解地球面临的危机。在涠洲岛上,胡歌等人与科研工作者一起开展“珊瑚调查”,用相机近距离观察水底的珊瑚种类,并记录下不同珊瑚的特征。在一线珊瑚繁育人员的指导下,胡歌和刘涛给珊瑚“洗澡”,帮珊瑚清除身上的藻类,并给珊瑚虫喂食,观察它们进食的过程;陈龙和张辰亮则亲手操作了一次人工珊瑚的无性繁育工作,两人需要用剪刀把整簇的珊瑚剪切、拆分,再种植到基座上成为新的个体。 本期嘉宾 胡歌、刘涛、陈龙、张辰亮
本期目的地 涠洲岛
第六期:“零废弃”的岛民们 播出时间 2025/2/8
由于洋流影响,涠洲岛的海滩上经常堆积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垃圾,胡歌、袁弘和小亮在海滩上捡垃圾,一路捡一路辨认这些垃圾的“原产地”,开启环保“赶海”新模式。随后,他们带着垃圾来到可以“凭2.5kg垃圾换一杯咖啡”的环岛咖啡馆,在这家咖啡馆里,捡垃圾、环岛步行、环保宣传等多种方式都能换到咖啡。随后,环保行动者们来到涠洲岛上的一家生态农场,这也是岛上的“零废弃探索行动示范基地”。胡歌等人在中国农大专家李彦明教授的指导下,主动上手学习堆肥技术,李彦明教给众人的“肉夹馍堆肥法”,让小亮看完直呼是自己见过最有效的堆肥方式。环保行动者们还在果园里收集废弃的火龙果作为堆肥原料,把掉落的果实堆肥成为养料,还于土地,形成正向循环,就是生态农场实现“零废弃”的关键。 本期嘉宾 胡歌、袁弘、张辰亮
本期目的地 涠洲岛
第七期:雨林植物园的打开方式 播出时间 2025/2/15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园内推出了“夜探”活动,在专业的管理和引导下,游客可以在夜晚感受雨林的神秘和生机,并通过园区专门开发的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所见的生物。这一举措不仅帮助普通人了解热带雨林,也为雨林动植物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胡歌、陈龙、林一和小亮夜探版纳植物园,一路上遇见的神奇生物让人眼花缭乱:正在交配中的竹节虫、中国最大的马陆“三叶菌肢马陆”、中国最大的螽斯“巨拟叶螽”,以及中国体型最大的壁虎等等。雨林生态中的物种之丰富让胡歌感慨:“好像突然打开了一扇门,看见了一个新的世界”,阅虫无数的小亮也表示,自己在这里解锁了许多“人生第一次”。跟随镜头,了解版纳植物园的历史,聆听蔡希陶等老一辈科学家扎根边疆、献身科学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科学赞歌。从橡胶树到龙血树,从依兰到可可,了解版纳植物园早期引种战略,感受植物资源的宝贵和引种工作的艰辛。走进鸡类多样性展、罗梭江鱼类展和热带雨林种子收藏,欣赏形态各异的鸡类、鱼类和神奇种子,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本期嘉宾 胡歌、陈龙、林一、韩李李、张辰亮
本期目的地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第八期:重现云南兰花辉煌 播出时间 2025/2/22
云南是中国野生兰花的重要栖息地,然而由于长期盗采滥挖,导致其原生种群在山林中几近绝迹。为应对这一生态危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了多种兰科植物保育工作,园内的高级实验师王晓静从事兰花栽培研究二十多年,她充分挖掘身边的材料,不管是废弃的水帘、石棉瓦,还是植物园里断裂的棕榈、藤曼,都被她收集起来用于兰花栽培,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跟随王晓静的脚步,环保行动者们还了解到许多珍稀兰花的特性,比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长瓣兜兰,花瓣上有形似蚜虫的黑色凸起,专门吸引食蚜蝇进行传粉,胡歌感慨“它(兰花)的智慧是一种共生的智慧”。本期嘉宾 胡歌、陈龙、王昱珩、张辰亮
本期目的地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第九期:热带雨林的绿色发展 播出时间 2025/3/1
橡胶树是雨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早年人们砍掉森林大量种植橡胶树,带动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却也埋下生态隐患,大片森林被单一作物取代,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形成“绿色荒漠”的景象。雨林里的经济作物该如何跟雨林和谐共生?环保行动者前往基诺山乡的亚诺村古茶园,学习“两全之法”。古茶园远看是一片森林,基诺族人在栽种茶树时保留了当地的原生树种,使得园中经济作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高大的乔木形成分层森林的结构。高大的乔木为茶树遮阴保湿,提高茶叶品质,落叶则化为天然肥料,最大限度还原自然生态链。这种与自然共生的种植智慧,正是先人在漫长岁月中与自然博弈得出的生存哲学。本期嘉宾 胡歌、陈龙、胡冰卿、张辰亮
本期目的地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第十期:找寻中国科学殿堂的环保答案 播出时间 2025/3/8
此次环保行动者们探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找到了处理塑料垃圾的全新方式——“酶催化”。科研人员表示,他们会从垃圾场的土壤中提取微生物,再从微生物中找到相应的PET降解酶,一个小小的“酶”可以降解超过它五百倍重量的塑料。通过回收、分选、清洗、粉碎和酶催化这几个过程,塑料垃圾就能“重获新生”,变成可以重新利用的材料,真正做到循环使用。胡歌和陈龙亲自上手学习“酶催化”实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全馆收集了一千零二十万号标本,环保行动者在这里见到了许多“镇馆之宝”级的标本,如两千多年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钩纹皮蠹、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等。馆内数不胜数的珍贵标本,让胡歌和陈龙在震撼的同时也感到生命的沉重,小亮表示,标本对生物研究与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物种的整个种群可能因为一个标本而得到保护。本期嘉宾 胡歌、陈龙、张辰亮
主题曲《我以渺小爱你》
词:唐恬
曲/编曲:周以力
演唱:周深
发行时间:2023年11月12日
总导演 张辰亮 副导演 侯雨萌、霍文韬
出品人 方世忠 制片人 康辰宇
总策划 王磊卿 总制片人 张劲
总监制 宋炯明 制片 姜其明
监制 翁伟民 策划 周捷、施嘉宁
宣传总统筹 陈晓晓 宣传总监 董茹茵
艺人总监 王蕾 艺人统筹 何毅燕
制片主任 张红波 剪辑指导 唐倩妮
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期节目片尾字幕。
《一路前行第二季》的概念海报采用“伞护者”的视觉概念,传递人类、植物、动物共同生活在一个相互庇护的生态链里。环保生活中,看似是人类在保护地球和自然,实际上,所有的环保行动都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在画面表达上,“伞”这一核心元素,主要源自生态保护理论中的“伞护种”,即那些生存环境需求能够涵盖许多其他物种生存环境需求的物种。通过保护伞护种,可以同时对其他物种提供保护伞,造福其周边栖息地的其他物种。在画面元素方面,打伞的是该节目探访的藏狐、水獭、蝴蝶等生物,西双版纳的珍稀兰花在前景作为点缀,表现生物多样性。伞下的建筑代表地球社区,是人们和野生动植物“友邻”们共同居住的家园,传递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期盼。
作为环保公益纪实节目,《一路前行第一季》带领观众走过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实地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和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等诸多热门环保议题,为普通人的环境保护找到更多方式方法。而到了第二季,节目继续秉持“只有了解才会热爱,只有热爱才会行动”的理念,重新审视“环境保护”这一话题。主创表示,该节目并非以悲怆叙事警示大众,而是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和更风趣幽默的科普,带观众了解自然、了解环保现状以及环保人的工作和想法、解锁更多行之有效的投身环保的方式,展现新时代最新的环保理念和对环保的思考,推动大众对生态环境由了解到热爱、由热爱到保护的过程。在胡歌看来,践行环保理念不是“自找麻烦”,也不应该被视为一种负担,环保可以融入方方面面。它可以是一门生意、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它甚至可以是一种时尚,如果观众是一个对环境友好的人,这就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
《一路前行第一季》播出之后,受到了国际关注。在该节目开播前,联合国新闻记者特意从纽约来到上海,走进东方卫视演播厅,采访了解中国的环保理念。相关采访节目视频完整版已登上联合国新闻中文官网首页。
该节目开播第二天,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三大平台热播榜中居榜首位置,在同类型纪录片中热度最高,行业媒体推荐其为“2025年最值得一看的环保纪实节目”。节目的全新风格面貌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观众的目光,让环保科普走进年轻人的生活,首期节目播出后,90后观众收视破1,观众占比近30%,大学以上学历观众收视超0.94,观众占比超40%。
《一路前行第二季》探究环保“知行合一”的内生动力。“爱上万物生灵,自然就会想保护他们。”胡歌在节目开篇的一句旁白,点出该季节目的初心。为了让观众同所有环保主义者一样,对自然产生强烈的“爱”,节目花费大量笔墨呈现这些大自然中最鲜活的“原住民”。从草地上醒目绽放的蓝玉簪龙胆,到肆意奔跑的喜马拉雅旱獭、藏野驴,再到拥有独特外貌和高冷气质的“明星动物”藏狐,节目中嘉塘草原的生态风光,给予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在全景式展现自然原生态之美的同时,该节目以胡歌、刘涛、张辰亮三位环保行动者的“实践”轨迹为线索,增加节目的科普浓度与说服力。节目同时加入不少对“人”的关注。这些围绕环保衍生出的人物故事,展现出生态保护与人文关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能性。(人民日报客户端评)
从藏狐的隐秘行踪到布氏鲸的尾波踪迹,《一路前行第二季》以“科学+艺术”的叙事手法,将观众带入自然生灵的生存现场。年轻的环保主力军也是该节目关注的重点。跟随镜头,大众得以看到不同的科研工作所从事的工作与价值。该节目对自然之美的全新认知,最终会召唤出公众践行环保理念的行动本能。(《解放日报》评)
作为两季《一路前行》的发起人,演员胡歌看到,环保主力军正变得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因此在筹备《一路前行第二季》时,他主动联系了科普UP主“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即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通过邀请科普博主的加盟,让《一路前行第二季》更显年轻化。作为环保公益纪实节目,《一路前行第二季》在承接《一路前行第一季》节目环保初心的同时,也在试图运用更年轻的叙事框架、更人文的内容表达,有力增强节目的丰满底色。
胡歌、刘涛和陈龙携手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以及一众新朋友,在节目中带观众走进自然,走进科学研究员、环保爱好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希望以此加深大众对自然、对当地原住民以及对自然保护工作者的认知。同时,前行小分队还会用一系列环保行动提高人们对践行环保的意识,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收获新的环保灵感。
《一路前行第二季》积极探索年轻化、现代化的表达,与网络达人共创,邀请知名科普视频作者张辰亮担任“科普向导”,带环保行动者们直接参与到如藏狐、水獭等物种的保护项目中,了解不同物种所处的生态系统模式、体验一线环保人的具体工作流程,多角度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和坚韧、用鬼斧神工的自然与生命的大美,唤起大众对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
2024年8月26日,节目在云南进行拍摄时路透曝光,胡歌、陈龙、林一与无穷小亮参与了其中的录制;9月23日,胡歌来到“星火·《一路前行》可持续生活艺术展”现场,希望以自身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环保议题,也为《一路前行第二季》进行预热。胡歌还在其中透露,该节目邀请到了更多圈内的朋友,同行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同时也邀请了《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加盟;10月17日,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发布的以“更都市、更综合、更国际”为主题的2025东方卫视焕新计划中,东方卫视宣布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共同合作推出该节目,并官宣于2025年1月播出。
2025年1月1日,在东方卫视跨年盛典上,胡歌首次剧透了《一路前行第二季》即将播出的消息;1月2日,该节目官宣定档;1月3日,该节目全阵容官宣。
首播时间 播出时间 播出平台
2025年1月4日 每周六20:30 东方卫视
《一路前行第二季》CSM71城市网首播收视情况
期数 播出日期 收视率% 排名 收视份额%
第一期 2025年1月4日 0.719 3 3.04
第二期 2025年1月11日 0.584 4 2.46
第三期 2025年1月18日 0.793 3 3.01
第四期 2025年1月25日 0.547 5 2.11
第五期 2025年2月1日 0.717 2 2.98
第六期 2025年2月8日 0.561 6 2.15
第七期 2025年2月15日 0.614 7 2.29
第八期 2025年2月22日 0.664 6 2.5
第九期 2025年3月1日 0.591 8 2.25
第十期 2025年3月8日 0.459 7 1.93